李同召
摘要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新兴交叉学科,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出发,分析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论述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课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23-03
Thinking on Fostering Practice Ability on Undergraduates in Special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Li Tongzhao
Abstract Promotion of the educational informalization and deeping of the instructional reformquire higher practice ability to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Special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meet the needs of new ability, this thesis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gives some major strategies to foster the practice ability on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Special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practice ability
Authors address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Xuzhou, Jiangsu, 221009, China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技术学学科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技术在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学改革的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运用教育技术知识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撑,把教育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一些毕业生却不能与教师很好地合作,尤其是在教学实践方面。一方面,教师有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结合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教育实践的学问。如何应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是教育技术产生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
1994年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布AECT94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1994年定义在1972年定义的基础上加上学习过程;从研究内容上看,94定义是对以往定义的概括、综合,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强调教育技术围绕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004年AECT发布AECT04定义,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04定义确定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一门学科。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必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一线教师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
1.2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大到课程和系统的设计,小到一节课、一个课件、一个项目等的设计。
2)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开发相关的资源。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已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和一线教师的需要,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电视片、课程教学包等。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4)教育技术研究能力。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形成教育技术专业的特有理论。
2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以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为基础,既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在原电化教育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根据2004年5月的统计,全国有14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由于不同院校的学术环境不同,教育技术所在的学科背景不同,课程体系也不同。有的学校偏向教育理论;有的学校偏向信息技术;有的学校偏向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学科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是其必然,但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应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找到属于自己研究和应用的领域。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能够突出专业。根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对部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了解和一些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2.1 专业主干课程这一类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本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建立起教育技术学的思想观念体系和现代学习理念,掌握解决和处理教育、教与学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该部分课程的学习,建立一套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的思想体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导论”“学与教的理论”“媒体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等。
2.2 实践性课程(技术类课程)这一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技术类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实践提供技术支撑。这部分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设计、制作、传播与应用的基本技巧,影视制作摄录编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多媒体素材制作能力、网站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电视编导与制作”“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这部分课程是技术课程,可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有侧重地选择不同的课程,但一定要突出教育技术专业的特色。
2.3 艺术理论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艺术理论基础,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下艺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美术基础”“摄影技术与艺术”“音乐基础”“视听语言”等。
2.4 研究方法课程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从事教育领域相关工作的,而教育研究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研究结果的真实、准确,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了解教育规律,认识和理解教育现象,科学地探索和研究教育问题。这一类课程主要是学习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教育技术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探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话题,学会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规范写法,主要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等。
教育技术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选修类课程。
3 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3.1 加强实验课教学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基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过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加强实验室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专业教育的2个方面,重视实践教学,就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验环境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学生实验分组较多,实验时间较短,只能熟悉过程,不能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因此,学校在资金投入上应加大倾斜力度,保证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的配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课大部分不是独立开课的,主要依附于理论课。提倡做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配合,要根据理论课内容适时调整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安排,保证其同步进行。若把实验课放在整门课学完之后再进行实验,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实验课不能及时巩固新知识。
3)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加强合作。实验教学在不同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是以实验教师为主进行辅导,有些是以理论课教师为主,有些是由两者共同完成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都需要加强合作,互相沟通。一方面,实验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听取相关的理论课程,了解课程的最新知识和理论课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另一方面,理论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实验课中,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4)开设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相关的综合知识或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学习与培养的实验。它可作为一门大实验课开设,不依附于某一具体的理论课程,而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这类实验能够把所学知识串起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开设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可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理论→实践→理论反复提升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创新精神。
无论是综合性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都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认真组织学生选题;可采用分组方式进行,为每一组指派一名指导教师,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
3.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为了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但仅靠学校的实践课程还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学生普遍抱怨“没有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缺乏专门供学生进行创造实践活动的环节和时间”。因此,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对于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他们将来可能要到中小学工作,了解当前学校的教学状况和需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及时补充需要的知识,为以后更好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校可与中小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业余时间可到学校观摩教学,协助教师制订教学方案,设计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另外,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有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课题,但他们在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还比较薄弱,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可和他们合作,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的过程中既锻炼自己,也学到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发现理论对教学指导的不足之处,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3.3 加强实践课教学教育技术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主要环节,对于师范院校学生来说包括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
1)合理安排实习。由于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本科生较多,实习点较少,大部分学校把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放在一起,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一部分学生在一些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还有一些学生实习的单位和自己的专业根本毫不相干(可能是工作需要)。实习环节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实践,学校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认真把握每一个环节,使实习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实习安排可从2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把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分开进行。专业实习不同于教育实习,它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检验,不应该把它与教育实习混合在一起。专业实习可采用分散的方式,根据理论课程的安排把相关的实习安排在假期进行,采用学生自己联系和学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教育实习可采用集中方式。对师范院校学生来说,教育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对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为6周左右,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带信息技术课程。从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安排来看,教育实习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育实习需要加强。1)增加实习时间,最好为8周,因目前的时间包括见习和实习总结,再加上每个实习点学生较多,真正上课的时间较少,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就结束了,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能力。2)建议把见习和实习分开,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安排到不同的学校,让学生去熟悉中小学的基本教学情况,了解他们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要求,并适当参与完成学校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活动,以了解实际需要与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从而调整学习思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实习。可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另外,要加强指导,每一个实习点都要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使教育实习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目前,大部分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都需要写毕业论文,但大部分论文质量不高,选题过大,不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教学需要。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应增加毕业设计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开发题目,开发出相关的产品,如培训项目设计、教学课件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开发、电视教学片制作、网站设计等都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实践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这样的论文既有内容可写,更有实用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注重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实践的研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但它的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实践的研究不够重视,一些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对教学实践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认识到实践研究对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研究方向,完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09-27(6)
[3]陈晓慧.对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9):26-30
[4]沙景荣,周跃良.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9):19-22
[5]杨开城.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EB/OL].http://www.edu.cn/20011226/3015400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