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青
摘要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掘每个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05-03
On Influence of Multiple-Theory on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System//Wang Zhiq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ombined with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ystem,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learner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each student in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to fully exhume the hidden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structional design; influence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先天存在而又是可以后天开发的;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组成的一组能力,这些能力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差异和组合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只有在适当的情景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同的学习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1]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发展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方式进行系统教学设计。本文结合系统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系统教学设计的影响。
1 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
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学习环境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对于成功的教学与学习都很关键。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科学、系统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保证。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型很多,迪克与凯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评价学习者的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对学习者教学前要掌握的技巧、知识和态度等进行教学分析;其次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环境;第三编写绩效目标;第四开发评价方案;第五开发教学策略;第六开发教学材料,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第七实施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修正和完善[2]。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很关心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没有这方面精确的陈述,后面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就不清楚,也就不会有效。
2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系统教学设计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发现和揭示学生的智能分布的差异特征”等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时代性主题,其宣扬的“多元性”“人性化”“非线性”和“开放性”等教育主张,对教学中的教育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评价方法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1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由于受传统的智力观的单一、整合性的影响,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3部分,利用“学会、懂得、知道”等词语表述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含糊,难以观察和操作,也无法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导向控制,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应同等对待,教学目标设计应注重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弥补学生的弱势智能,不应重此薄彼。要通过多元智能路径,采取全面开发的教育策略,制定全面开发的教学目标设计,挖掘人的多元智能,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
1)教学目标编制的多元化。由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8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同等重要的,不能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设计、编制教学目标时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应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发展,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加德纳主张教学目标设计要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个体的智能,“把握随时间成长的培养”,教师不仅应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力,而且应拓展和发展智力的空间,尽可能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个体的学生,要针对不同智能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和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正视智能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使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均衡发展。
2.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3]。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传统智能观念的指导下,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陈旧、僵化,难题、怪题、偏题成为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尺度,也是衡量“好生”“差生”的重要依据。同时学科之间互相割裂,存在严重的封闭性,使学生视野孤立,思维的广度也受到束缚。
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另一方面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发挥多种学科对学生不同智能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思维。
2.3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者分析的影响有效的教学必须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不同年龄的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是不同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多元智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智能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优势智能不断显现,如女生逐渐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强、男生数理以及形象思维好的特点;同时智能的可塑性强,音乐、绘画、运动协调能力以及内省能力等,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干预和强化”获得。如果这些智能(如器乐、运动协调等)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强化,将会失去最佳的学习时机,因此小学是培养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5]。
初中生和高中生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显著增强,同时自我意识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两性的情感与社会性情感日益丰富,喜怒哀乐变化明显,情绪波动大,容易走向极端,自省智能水平还较低。由于该年龄段学生成就欲望、社会认同欲望、创造欲望强烈,各种智能的发展速度、进步明显,但智能间的差异也逐渐扩大。如内向型学生可能在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方面较为突出,而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可能会进一步弱化等。
大学生多元智能处于相对成熟稳定时期,尤其是内省智能日益完善,自知、知人,可以使人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从整体到个别、从一元智能到多元智能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对小学生的教学可适当增加图像、视频、动画等直观形象材料,以弥补学生空间智能的不足;大学生数学专业的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比较有优势,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可能相对较为薄弱,可适当增加人文、艺术类课程弥补其不足。教学中可利用观察、学生自我测评等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每个学生的优势与薄弱智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学实际中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或分组,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挥,并促进薄弱智能的发展。
2.4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有效策略的影响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和确定的教学方案。在传统“一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教学策略主要是围绕完成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设计和开展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新产品的能力。加德纳指出:“除非把教学目标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强调在真实或逼真的情境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因此,教学中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等,发挥其形、声结合特点,构建较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效果,营造解决问题的仿真学习情境,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农科教相结合”“绿色证书”等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和技能的培养[4]。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也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显然,“纸上谈兵”式的空洞理论是不能适应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只有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教学和学习,才能造就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智能。
2.5 多元智能对反馈与学习评价的影响有效的信息传播必须要有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控制手段和方法。加德纳指出,当人们做某件事时,通常需要几项智能相互作用,聪明智慧表现在各方面,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某人一定在某个领域里成功才算聪明。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应当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势,要树立和构建多元、开放的学生发展性评价观。可从“构建”“评定”“观察”和“解释”4个要素出发,运用“概念分析”“逻辑分析”“认知分析”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等多种分析,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能真正认识自我,达到自省、自知,从而扬长避短,运用优势智能使自己能在众生中脱颖而出[6]。
3 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影响是众多的、深刻的,要承认差异、理解差异、善待差异,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系统化设计相结合,为课程教学提供系统的、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指导,不断发展和开发所有学生的多元智能要素,以达到全体学生所有智能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3-145
[2](美)Dick W,Carey L,Carey J O.教学系统化设计[M].第5版.汪琼,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3]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2):3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9-14(1)
[5]张德成,张明霞.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8(9):4-6
[6]于志,蔡敏.“正方形评定”:美国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