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生
新课程改革悄悄演绎着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蜕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新的定位。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学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无法回避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存在。“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的:
一、了解分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类型有智力型、非智力型、外因导致型。这部分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低落、学习障碍重重、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全面了解他们,尤其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确定转化工作的方式。我们通过家访、走访原任课教师、走近他们的同学、师生交心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灵的悸动与低语,增强自己对转化工作的细腻与敏感,推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窗,为使其学习进步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关爱激励,点亮学生的进步心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学困生大多数心理脆弱、自卑、孤独,总以为不如别人,对教师和同学们缺乏热情。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要歧视他们,因为他们同样渴望尊重、渴望进步、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倾注爱心,无微不至关心他们,真正与他们交朋友。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催化剂,又是原动力。有时,老师一两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关切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暖的眼神,就足以在学生的心海里搅起层层波澜。所以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积极评价,经常对他们说“你真行”“你能行”“你再努力一下”“这个想法很好”等,让他们在温情和鼓励中成长,进而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点亮自己“进步的心灯”,获得前行的力量。
三、激发兴趣,拨动学生的积极心弦
帮助“学困生”产生学习兴趣,是转化的根本。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少一些责骂,多一份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体验他们的处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他们的判断,使之感觉老师没有忽略他,从而感觉自身价值的存在,并且尽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展示他们的长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适时承担一些班级任务,给其定位,帮其树立责任意识,变消极为积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优化教程,扬起学生的奋进风帆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帮助学困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结构。既要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又要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经常进行学法指导,面对一些“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问题,使其跳一跳可摘桃、用一把劲就能上一个台阶,让他们每天都感到有奔头,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合作交流,架起学生的友谊桥梁
学困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但在转化过程中,来自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亦不可忽视,江苏洋思中学的“兵教兵,一帮一,一对红”等经验,曾在全国广为借鉴。我校大力推广“帮扶结对”活动,实行帮扶责任制,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并进行监督,对他们的守纪情况、课堂表现、单元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部实行量化管理,教师定期通报各小组帮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很多班级呈现出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班级工作相互支持的喜人景象。
冰心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孩子心里,都有无限丰富而美好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开发。当然采取什么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而是看“学困生”适合什么样的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为他们创造一方精神的乐土,使其在“老师为我”“人人为我”中不断自我激励,逐步提高,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能立竿见影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有相当的韧性,认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缓慢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实施有针对性的方法,用我们一支支智慧的彩笔给可爱的生命涂上美丽的底色,勾勒出他们的健康成长之路。◆(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石阔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