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害,思想政治教育何为?

2009-12-18 08:47蔡小菊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灾害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蔡小菊 郑 伟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灾害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在人类同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对灾害的研究也渗透到各个相关学科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御灾害过程中也应发挥其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灾害最根本的内在联系在于其以人为本的理念。灾害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建立积极的灾害文化,树立公众科学的灾害观,调整灾民的灾害心理和道德行为。

关键词:灾害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出现了妨碍和伤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灾害,它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御灾害过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新问题。

所谓灾害是指由自然的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妨碍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事件。[1]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发展了社会,也满足了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但是,由于自然及社会内部运动以及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干扰,灾害也在日益加重, 愈来愈严重地妨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由1960年到1987年的27年当中,全世界共发生地震灾害、气象灾害、风灾、火灾、海洋灾害等灾害107起,平均每年达3.96起。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洪涝、干旱、风暴、冰雹、病虫,以及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统计显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极易受灾害袭击且受灾最深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乃至世界灾害趋势的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学科参与到灾害的研究中,如环境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和灾害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一种必然,这种必然由两个方面的条件所造成:一是社会对该学科提出的要求;一是该学科已经具备了承担上述研究任务的可能,即具备了进行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否也具备了研究灾害的相应条件和可能?

灾害是相对于人的生存而提出的命题,是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上对水、旱、地震等自然现象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就灾害而言,无论它起于什么原因,其本身从来就不单纯是自然的,而是包含着“人”的相关内容,“灾害只是对于灾害中活下来的人才有意义,才是真实存在的祸患。因为对于灾害中已经死去的人来说,灾害一旦发生,生存便告结束,既已不再生存,那么灾害问题也不再存在。”[3](p33)因此,人是灾害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人是抗御、减轻灾害并进行灾后恢复的主体,是灾害事件中的主导因素。抗御灾害问题实质是如何恢复与重建满足人的需要的生存条件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激发和调动人的精神、意志、能力的问题,救灾的长远意义在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人类社会抗御灾害的过程,其核心问题也在于以人为中心。”[4](p8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社会道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5](p15)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人学无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而现实的人与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现实的人与人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6](p27)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中的人追求需要和谋取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驱力,是指现实中个人由于对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状况和渴望程度所构成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征,他的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7]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8](p46)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必然归宿和最终目的,即“合乎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灾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为动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灾害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相通点是“以人为本”,这是研究两者关系的基本前提。

灾害对于人生存的最大威胁就是对于生存条件的破坏。人的生存能力是保证人生存并发展的力量,是人能够排除灾后一切困难,顽强地生存下去并求得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标志。[9](p34)灾害可以将人的生存条件破坏殆尽,却不能在依然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完全破坏掉人的生存能力。从防灾、抗灾和救灾角度讲,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是研究灾害是如何、又在何种程度上、以什么样的方式破坏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能力的;人又应当怎样通过防灾、减灾活动,来保护生存条件并通过救灾来重建生存条件和恢复生存能力的。可见,生存条件和生存能力是研究灾害的相关学科均需要着重研究的基本问题,前者是一种客观力量,构成人的生存发展的客观基础或前提;后者直接地反映着人的本质、本性,是主观力量,是人的主体精神的物化,外化。抗御灾害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它的作用在于使人的生存能力在灾后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

灾害发生后,必然会使人的观念和行为发生变化。灾害文化是灾害条件下发生的文化现象,是指在灾害发生条件下,以灾害观念为核心和灵魂,以救灾物资为依托,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0](p172)这是有别于灾害的概念,灾害是由于自然或社会原因而造成的对社会和人的伤害,灾害文化则是灾害发生之后而产生的与灾害有关的文化现象,它并非直接地由自然和社会现象引起;对于生存或社会的发展来说,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这种具有积极建设性力量的灾害文化。

灾害观是人们对待灾害的基本看法,它制约着人们对灾害的基本态度和在灾害面前的行为倾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公众的科学灾害观念和意识,培养人们对待灾害的科学态度,明确灾害本体是一种社会性的事件,确立这种客观认识,为抗御灾害活动奠定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

灾害心理是一种在灾害条件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于灾害发生后的生活条件以及实际生活情形的内心感受或体验,灾害破坏了人的生存条件,人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作出调整,发生相应的变化,是难以在灾害条件下生存的。这时人的心理调整,需要的调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调整,人的生存能力的调整等,都是保证人在灾害发生条件下能够生存下去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包括有情绪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心理保健功能。[11]在灾害来临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利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宣泄排遣法、情境转移法、情绪感染法、注意转移法等来帮助受灾人们调节消极情绪,克服灾民意识,调动起受灾人们和救灾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活动,对人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其中关怀激励、情感激励、归属激励、理解激励方法等适用于受灾群众,对他们不仅能起到心理缓解作用,更能满足灾民的心理需求和生存能力需求。

灾害发生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非道德心理与行为,个别人失去了正常生活信念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理性、理念、心理的回归,即向原始的、本能的、生物的、本性的回归,仅把自己的生存放在首位,无视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培养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内容里面,如在道德认知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树立人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派人救援的坚定信念,增强对互相之间应进行救援的理性的理解和意识,这是一种强烈感情,也是一种强大力量,激励着遭遇危难的人们顽强地生存下去,这些都来源于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对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更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在道德情感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强化人的善的方面,调动、激发人的以善、无私为特征的善良本性,推动和引导人们产生相互救助的行为,使人们主动投入抢救的艰苦斗争中,同时强化灾区人民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之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确立正确的道德意向。

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方向是以人为本,因此生命教育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把人对生命的追思与探询引向深处,孕育人透彻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他者生命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怀,丰富人的生命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12]对灾民来说,加强生命教育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意志;对于全世界来说,生命教育让人们更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提升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子平.灾害社会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师范教育研究.2001,(11)

(蔡小菊,女,1983年7月,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郑伟,男,1962年12月,广西北流人,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灾害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