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09-12-17 09:57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

朱 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创造力培养要求日益提高。本文着重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改变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对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理念的思考,以及教师素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四方面进行阐述,论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与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在自由的艺术空间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施展才能的平台。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性工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①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教学要求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灌输——接受式”方法,作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性,给学生一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实现其创造力培养的目标。这不仅是新经济形式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也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把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人们只有接受创新型的教育,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迅速地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无论从个人发展角度,还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创新能力都是当务之急和时代之需。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培养素质型人才的方针,而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但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描与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现象,即大多数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基础绘画课程学习后,很难与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的学习结合起来;难以找到基础绘画与艺术设计的切入点,并形成了一脱节的现象。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艺术设计基础(例如:素描与色彩)课程是按照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来教学生,即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强调物体的基本造型、比例透视、形体空间、明暗关系、色彩搭配、物体质感等变化,从而忽略了两者的培养目标与专业性的不同,没有把基础教学的内容与设计专业方向结合起来,失去了该专业的特色,达不到教学效果、迷失了培养目标。绘画专业是对写实、描绘能力的培养,绘画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以及作者情感思想的流露,作者可以随意创作,不需要考虑特定的欣赏对象。即绘画艺术是为有一定欣赏能力的人服务,它具有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和视觉的满足。而艺术设计则是创造性思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具有实用性功能,是面对所有不同层次的受众者,它受到市场、顾客、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人们心理与生理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绘画基础课是为以后的设计课程打基础这一目的所服务的。艺术设计是培养具有多项思维、富有创造精神,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创新型人才。

二、改变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最早是由捷克的夸美纽斯和德国的赫尔巴特所提出的,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与接受式教学,以加速学生掌握知识进程,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这两大模式教学法现在仍深深影响着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即我们通常说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越来越显出弊端。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次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恶情绪,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创新教育离不开必要的知识灌输,但知识的灌输并不等于教育的全部。教育的大部分特质体现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

首先,在教学中改变传授式为双向式交流,教学不是主—客之间的单向传授,而是主—客之间的双向交流。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单向灌输,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闻道的多元途径,重视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信息综合能力,深入了解学生所拥有的设计理念,聆听学生的设计表述,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论证、修改、完善。正确分析、判断、整合网络上的有用信息,促进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扬民主,创造一种平等式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了解,充分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新立异,勇于进取,大胆创新。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式教学中教师难以面向个性、素质等各方面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式学习法还能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所特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受一定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通过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启发以及知识的共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平等、信任、合作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性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自由表现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合作学习还能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创造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包含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思维、活跃的灵感等基本因素,是包括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在内的各种认知能力在最高水平上的结合。聚合思维是利用全部已知信息作出一个答案;发散性思维则是从某一点出发,进行发射性联想,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从而获的多种答案。由此可知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在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设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集思广益、深入分析、多思、多解、举一反三,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注重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的智力潜能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释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理念的思考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过程,创造能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诺贝尔获得者李正道先生曾提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创造是提供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创造能力则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和一定任务进行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推动生产、促进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艺术品位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适应新时代设计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肩负培养设计型人才的高校设计专业来说,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从事艺术设计创作才能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方面,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它的“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先导。”其突出特点是:在基础训练时,只给学生材料,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理念,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针对问题的阐述教师不要轻易给予结论,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判断,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这样学生的创造个性才能才能充分发挥。

在当今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造型的准确、层次的丰富、技巧的训练、制作精细等,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创作循序渐进的作用,学生思维空间狭窄,一味的抄袭模仿,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对于基础教育的目的伊顿曾指出:“对我来讲,基础课程具有三个课题:一、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二、使学生更有把握选择自己的职业。三、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今后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学生,让他们体验观察。”作为今天的高校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改变传统式教育已迫在眉睫。当今社会,信息和高科技时代已来临,新技术、新观念使基础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多收集资料、多提出疑问、广开思路,考虑多种制作方案,针对设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另外鼓励学生从平时基础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水平,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美学等方面的修养,因为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通过艺术与科学共同的合成手段,创造着人们的全新生活。在全新生活里,它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试想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艺术家与设计家,是不可能产生好的创意与创作优秀的作品。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与著名的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靳埭强先生,若没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不可能取得卓越的艺术设计成果。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理所应当地把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古典文学与艺术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作为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将来的艺术设计打下基础。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待课程中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知半解,急于完成作业;作业制作中一味的模仿抄袭,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不动脑筋,绕道而行;把问题推给老师,对问题不求甚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埋下隐患。想象力与创造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无稽之谈。

四、教师自身素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新经济形式下人才的标准是高素质,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校来说,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对原有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的箴言“质疑一切,挑战一切”,精辟地诠释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高校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具备高素质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教学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力的空间,开展教学互动,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不善于思考状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其次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努力钻研课程资源的研究,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与信息素养,注重自身审美修养的提高。关注一切与艺术有关领域的发展,教师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汲取中外艺术的精华。培养学生对多门学科的有效迁移和综合能力,真正作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再次,作为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师不仅是具有教学水平还能够作好学术研究的“学者”型教师,同时还能在设计界一展身手的“学者+设计师”型教师。这种“学者+设计师”型的教师不仅能够胜任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在课题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型课程方面,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经验(包括设计市场、材料、技术层面等)与能与社会快速接轨,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文化底蕴,又有创新能力,这是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想象中轻而易举。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综合性、长期性,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信息时代对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法,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孙绵涛.高等教育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外国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P16

[4]张谦.国外教学实验模式与评价纵横谈[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5]尹定邦.设计教材丛书[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6][瑞士]约翰尼斯·伊顿.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朱昕(1969年9月——),河南开封人,广东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从事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