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休憩设施个性化设计方法研究

2009-12-17 09:57卢徐青方蔚博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流程

卢徐青 方蔚博

关键词:公共休憩设施 个性化设计 流程

一、公共休憩设施个性化设计流程

由于城市发展或更新,形成对休憩设施的需要——由城市管理者进行决策,向设计师提出公共休憩设施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必须包含或体现作为休憩者的公众的意见——设计师的调研内容包括目标环境的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人的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广泛地收集有关目标环境的资料,通过细分的方法从中提炼出和综合目标环境的个性,形成设计意象,加上设计师原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设计经验,来指导具体的方案设计过程——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根据目标环境对休憩设施的特定需求,确定配置的公共休憩设施的种类;接着,估算需要的休憩设施数量;根据场地条件、设施种类和数耸确定设施的布局;然后,确定公共休憩设施的具体造型,包括形状和色彩等;紧接着,确定设施使用的材料;最后,做出初步的预算,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须要经过由管理者、公众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的评审,并依据不同结果进入相应程序——深化设计需要对所有的细节进行最终的推敲和确定,以图纸的形式交付给施工方,同时设计师应当全程配合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或临时变化时,就需要回到深化设计阶段修改设计——经过施工验收后,公共休憩设施最终建成。由管理者、公众和专家组成的小组应当在设施实际试用一定时间后,对公共休憩设施进行评价。当评价以负面为主时,意味着个性化设计过程的失败,若休憩设施确有存在必要,则应当对其松改;若没有存在必要,则应当及时移除。当评价以正面为主时,则可以正式交付公众使用。

评价以及公众实际使用情况的反馈,都成为了设计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对另外的设计产生帮助和影响——随着设施的使用,设施逐渐老化、损坏。需要更新,于是新的轮同又一次开始。

二、公共休憩设施个性化设计流程的特点

1、提升公众作用

包括公共休憩设施在内的公共性产品的传统设计流程中,真止的使用者—公众的参与程度却往往是很低的。作为公众的一小部分,城市管理者和学者专家往往过多地“代言”了公众的实际需求,他们的确来白公众,但是并不能替代公众在个性化设计中的地位,因为两者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如教育背景、立场观点以及是否有足够地代表性等问题。

本文认为,个性化设计的流程中,应尽可能地提升公众的作用。加强他们的话语权,在提出设计要求阶段、评审阶段以及评价阶段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个性化设计不认为邀请公众参与和听取公众意见是一项额外的工作;相反,它是获取宝贵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将公共休憩设施设计的真正服务对象还原了。试想,在私人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哪家希望成功的企业敢于不关注实际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或者会觉得消费者提供的建议太多?

邀请公众参与和听取公众意见的实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参与。直接参与的形式如邀请公众代表参与设计工作会议,发表意见和想法,或发放调查表收集公众意见;间接参与的形式如,设计方或管理方到实地考察公众实际活动与使用休憩设施的情况等。

2、细分公共休憩设施设计

虽然是公共产品,公共休憩设施设计同样可以且应当被细分。公共休憩设施是人与城市环境的纽带,因此在个性化设计时,需要同时对设施所处环境和设施服务对象进行细分。

对环境的细分首先要确定环境的类烈,一般与休憩者联系较为密切的城市环境主要包括交通、居住、商业、文化以及游休憩环境等。然而确定环境所属类型是不够的,分类之后,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环境与同类环境有哪些差别,哪些特色,哪些具体情况。

以深圳招商海琴花园居住区内的休憩设施为例。在一个居住社区内的休憩设施一般来说应当体现出居住环境温馨和舒适的特点,然而这一特点仅仅是把环境细分到大类后得出的,在此基础之上,休憩设施所处环境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从而挖掘环境更特有的个性。设计师对小区环境进一步细分,把它定位成具有热带海滨城市风格的居住区,从而把休憩座椅和休憩凉亭等休憩设施的设计都围绕了这一主题,采用了海浪、风帆的造型,在用色上也了色彩鲜明的蓝、白、黄色。

又如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共绿地中的休憩设施,设计师在游憩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把绿地进一步细分后。定位成一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游憩环境,配合地做了一系列带有传统回纹图案的石木休憩长凳。应当说已经体现了一定的个性化设计思想,不过本文觉得似乎细分得还不那么彻底。回纹的图案在我国早已有之,并非明朝特有使用它的确可以表现传统文化,然而容易和其他历史文化绿地环境相雷同。本文认为可以借鉴明朝特有的纹样、器形等符号,从而提升设计的个性化程度,比如明朝的家具就很具特色,本文作者尝试着从明朝坐具的式样中提取一些有鲜明特色的符号性语汇,设计了一个三人坐的公共座椅,以此想说明对环境细分工作做得越细,就越有可能做出更有个性、与众不同的公共休憩设施。

对环境的细分最终还是为了对使用人群的细分。即使是同类环境中的休憩者也会存在差异,比如,同样是商业环境,一个是高级商铺聚集的商业环境,另一个是小商贩聚集的小商品市场,两个环境中的消费者的审美追求、对什么是舒适的座椅的标准等各方面都会有所差别,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差别。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对休憩设施的要求会有不同标准,且程度上也会有不同。

因此,有必要把服务对象从“大众”的概念细分为“小众”的概念。细分后的“小众”会有比较相近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调研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将会是常用人群?有哪些特点?其他非常用人群还会有哪些?各类人群的比例大致会是如何?……在对服务对象细分和分析之后,设计一作就可以围绕“小众”的具体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

三、设计循环与二次设计

传统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种单一方向的线性结构;从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开始,到施工结束为止,等到投入使用时,设计师则可能早己忙于其他项目的设计工作了,对实际使用情况并不那么关心。既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可能是由管理方自行解决,或者就听之任之,直至设施报废。

城市环境不是一个静态的片段,而是无数正在进行中的过程的集合;城市环境会发展、更新和生长。个性化思想下的公共休憩设施设计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这一循环既重视原来的初次设计阶段,同样重视后期使用效果反馈,主动在实际使用中寻找问题并在接下去的二次设计中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和私人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回访服务”有些许类似之处。公共休憩设施相对建筑来说,建设规模、影响因素都要小得多,更新周期也短很多,因此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调敷是有充分地可行的。即使我们在前期己经做了充分地设计调研,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即便真的一切正确,也不能保证复杂的城市环境不产生新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新建环境来说,由于只能对未来的使用人群在行动线路、活动范围、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预估,很可能出现休憩设施的设计和布置与实际使用情况不协调的失误。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对公共休憩设施来说既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晓娟,户外坐憩设施设计研究,规划师,2001,17

【2】荀平,杨平林,景观设计创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汤重熹,公共卫生与休息服务设施,乌普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卢徐青 男 籍贯:浙江丽水 1986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方蔚博 男 籍贯:浙江杭州 1986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猜你喜欢
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浅析流程管理的精益化思维
网红履历表
流程的量化
电力工程企业流程管理
流程的视角
客户导向的流程如何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