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蓉
摘要:偷窃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社会性行为,在学校存在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教育者不必对此大惊小怪,也不必怨天尤人。就让我们以客观的、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严肃的、认真的态度去处理,相信我们只要真诚地付出了努力,终究是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关键字:学生偷窃;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66-01
有谚语说:没有人生来就是小偷,也没有人生来就是法官。从犯罪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主体的犯罪活动的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相结合的产物。”学生的偷窃行为作为一种问题行为也无不是由当事学生主体的问题心理和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相结合的产物,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学生不健康
心理相互作用导致学生的偷窃行为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富差异造成人在生活中的“相对需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层次,而且,对“相对需要”的感受强烈程度也各不相同,为实现“相对需要”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其中便难免有人以不正当的偷窃行为来满足其“相对需要”。而学校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之地,社会上这些不良的现象难免渗透进学校的生活,对一部分本身意志薄弱、是非观念、道德意识不强又对物质享受充满向往的学生自然影响更大,有的采取不断向父母、亲朋开口要钱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强烈的利已欲、虚荣心,有的则忍不住把手伸向了别人的钱财。
二、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偷窃行为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最好老师。有的家长对孩子要么过分严厉,要么过分溺爱,有的期望过高,有的又完全放弃,有的家长自己在言、行上就不够检点等等,这些往往都是造成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我班曾发生过一个同学刚进校一月便先后偷窃同学上千元钱,甚至挪用同学所交生活费的事,当我在历经近两月的调查取证和耐心帮助下,她承认了偷窃事实。在分析原因时,她当着父母的面说:父母生意忙,很少关心她,也从不和她谈心,她时刻感到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她要以过激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想法确实愚蠢,但不难看出父母的忽视也可能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三、学校教育的尴尬也会带来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学校并轨招生政策的实施,学生会员交费上学,客观上带来诸如学校和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角色关系的转化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的尴尬,一部分学生对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不能正确对待,尤其是对一部分原本家庭经济不佳、心理能力较差、虚荣心又较强的学生,难免在心中产生失衡,有的以拼命学习来调节自己,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有的则以勤工俭学来换取物质的满足,还有少数要么开口向父母要钱,要么便放纵自己去干些不法之事或把手伸向别人的钱财,甚至更多的东西。
学校是教育人的机构,对学生的问题以教育和帮助为主,同时,学校不是执法机关,无权对学生进行有违法律、伤害学生人格自尊的调查或惩罚,而学生中的偷窃行为又多为个体行为,客观上增加了老师调查、辨别处理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全靠当事学生自省的力量。而人又都是有自尊的,即使是有偷窃行为的学生,她尽管可能已经无数次的在内心深处痛悔,但绝不愿意自己的丑行暴露、张扬,因而,大多会对老师的询问采取回避、撒谎等拒不承认的态度,结果使问题无法解决,教育工作无法开展,而有偷窃行为的人因侥幸固执则更加肆无忌惮。
从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偷窃时普遍情绪紧张,动作忙乱,容易出现破绽,而事后又多有遮赃,主动排嫌,自我表白等特点,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诱导,并在获得当事学生信任的基础上,帮助其放下包袱,增强其道德自省的力量,一般也能找到答案。实际上,当学生能够自省并坦承事实真相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了不了起的成果。我曾和一个当事学生谈到她窃时和窃后的心理,她说:“象怀里揣了一只兔子,扑通不停,又象背后始终有人在指点自己说,‘就是她,就是她。”由此可以看出她内心也时常受到良心的折磨,她也渴望有人能帮助她摆脱这一困境,只是担心事情败露让人耻笑,因而,时常处于内心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老师的信任和真诚的帮助使她终于正视了自己,战胜了自己,反获得了心灵的平静。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当我们发现问题之后,能否一查到底往往也能决定教育的成败。正如前面曾说到的情况,我们面对偷窃的现象,有时已经找到一些线索,但遇到当事学生矢口否认,甚至以“死”威胁,我们便心有余悸而半途而废了,这是最常见的,又让老师感到最无奈的结局。而这样的结局往往导致偷窃行为的屡禁不止。如果我们不惧威胁,不怕麻烦,以极强的耐性,博大的爱心,充分的信任,诚恳的态度去面对当事学生和她的行为,不怕她反复,不厌她顽固,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金城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她定会在良心感动的良心忏悔的力量鼓舞下走出错误的泥潭。我几年前曾为一个学生的偷窃行为费时近两个月,这其中不知找她谈了多少次话,请她父母交换了多少次意见,获得了学校领导多少次帮助,终于让她面对了自己的行为,并走出了阴影。现在她已是一个外资企业的部门销售经理。前不久她主动找到我诚恳地道出心理话,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帮助她学会了怎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