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单向传播式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育需要从单向传播方式转向双向传播方式,以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型。本文将从教育者、教育传播方式和受教育者三方面阐述教育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双向教育传播转型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单向传播 双向传播 教育方式 学习的转型
长期以来,课程环境的传播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发送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里,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依据教材及教师的语言讲解来进行学习。在这种课堂教育传播活动中,广大教育对象几乎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由此带来的便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和“要我学”的学习模式,即所谓的单向传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使学生处于被动授学状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在课堂这种单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流失。在这种现状下,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方式必须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需要双向传播,两者的关系应是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单向传播教育方式的现状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多数院校现行的还是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好学生学得可能就好的这种教学模式。
为什么说老师讲得好、学生学得可能就好呢?因为,从学生角度来讲,他们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目的,过分依赖课堂上的时间,认为学习就是听讲,就是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工作,一旦下课就是自己的私人时间,将这段时间用来主动学习的同学微乎其微。而从老师角度讲,有些老师认为,只要自己备课充分,课堂上满课时就尽到自己的责任,完成了教学目的了。其实不然,学生课堂45分钟的思想是呈抛物线形的,前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状态处于低谷,需要一段时间的融合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上课前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理解透了才拿到课堂上讲解,而单向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却因为缺少课下或课前的预习,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太慢,等学生刚跟上老师的节奏,他们的学习状态又进入了另一个低谷。所以,在这种老师单方面讲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会达到预期效果的。归其原因就是这种最早的教学模式存在缺陷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如图1所示)。
教育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从以上单向传播教育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教育模式存在弊病及恶劣后果。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迫切要求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出现,以形成教与学的一个全新的平台。
首先,教学最佳境界创设的关键是建立师生之间双向传播的教学机制,包括知识和感情两方面的交流(如图2所示)。信息交流越多,教学气氛越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一定会提高。教师在向学生发出信息(知识形态的信息)的同时,要随时掌握学生对授课的反馈信息,如情绪、疑问、思路等,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直到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作为学生,除了接受教学信息的传播之外,还必须主动向教师表明自己的理解、消化程度,同时要敢于对教师、教材提出质疑,主动配合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格局。
其次,可运用信息技术,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将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计算机网络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的教室、图书馆、校园区域乃至国界的束缚,网上通讯排除了时空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师、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查找教育信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尤其是远程通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开创了远程教育模式,变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双向互动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
由于采用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网上有关技术的操作、掌握,使他们获取了大量鲜活的知识信息。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网络环境中的多媒体技术,以增加生动性,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些理性灌输转化成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的立体传递,形象直观,满足大学生的感性需要,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以达到充分调动大学生感观的生理冲动,调动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自身主动性,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主动教育,而不再被动接受教育。
双向传播教育方式转型的策略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要从灌输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注重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教师角色转变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应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学习更加生机盎然。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难以逾越的受阻点,给予具体指导。
(二)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平等的交流伙伴
教师要从“一言堂”、权威者转换为平等交流的伙伴。传统上教师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单项信息传播方式——教师施教、学生受教,或者以对话为主的双向传播方式,一般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新的教育模式主张以讨论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常常表现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更主张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能把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使学生通过合作相互启发并互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系列学生主题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三)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
教师要从单向传输的“教书匠”转换为互动互学的合作者。其中,与学生的合作表现在:教师要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创设合作的方式和宽松的环境,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给予良好的期望,允许学生就学习活动提出建议,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营造一种令学生敢于表达的环境,在课堂上形成民主的气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能闪现创造的光辉。
再次,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加强相互间教学的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教学和教改的开展以及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可以满足新的教育模式提出的重大要求——双向传播教育。教师相互合作,能取得心理支持,迸发改革和创造的灵感火花,获得改革成果,并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分担计划和分享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获得更好的改革成果;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图2所示)。
(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知识
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知识充实自己,努力以先进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发展潜能的环境。教师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评价标准弹性空间大,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可以开发设计出更多的教学形式,更新、更科学、更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改变教室的环境、开发更多的学习资源、设计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等。教师在教学中在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结论
综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转变。作为教师,要力求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作为教学信息的传播渠道应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起促进作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即自学能力,由于学生生理机能与心理技能发展程度的制约,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广泛的学习资源中容易迷失方向,当学生遇到如媒体使用技术的问题与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时,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将会因徘徊不前而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双向传播教育方式的转型是时之所需。
参考文献:
1.刘俊强.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2.李燕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是激励教学的关键[J].天津教育,1995.6
3.曾妞妞.以学习为本,让学生动起来[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4.李培义.试谈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J]. 当代教育科学,2004
5.张潮.课程改革对教学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4
作者简介:
卫鹏(1974-),男,湖北省黄石市人,硕士,讲师,现任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