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祥勇
摘 要: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应用,带来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生物课堂教学 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任务为主线,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记忆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因此我们就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教学中,动画展示的同时以配音的形式提问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挥。同时动静结合,使学生轻松理解难点,多媒体课件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挂图的缺陷,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二、极大提升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既辛苦又非常的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除自己制作课件外,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三、画面丰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形象而且生动的直观材料。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使无法讲清、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如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从搜集到的视频素材中用“超级解霸3000”进行片段截取,并加入多幅家蚕和蝗虫生殖与发育的图片,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昆虫的一生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中主要的是演示与交互,演示是教师引导学习,交互是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
例如:在讲述“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时,利用互联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并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既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升了有效课堂。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还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在时间、地域上彼此并不关联的事物和生命现象,在说明现象、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如:在讲“尿的形成”内容时,运用挂图、模型初步了解内容,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和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知学习信息。在形象化和趣味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强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完善了因授课内容和季节脱节而造成的不足
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等的科学。如蝗虫呼吸器官的研究实验、青蛙的个体发育等这些内容,由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季节不可能完全相一致,按传统的教学,即使配合幻灯片和挂图的演示,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领会。这些内容如果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师生虽然仍有未见实物的缺憾,但相比传统教学,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
结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 编著
[2]《让多媒体走进理科课堂》 李生元
[3]《中学生物教学法》 张国柱
[4]《生物课程标准》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利国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