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09-12-11 09:39吴雪凤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语言能力语文素养

吴雪凤

摘 要: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要的全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只能以语感的方式获得。因此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在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朗读、仿写、背诵来训练语感。

关键词:语感 语言能力 语文素养 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感培养的目标贯穿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感的培养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是语感,怎样培养语感呢?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我们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即语言能力的实现必定以语感能力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的全部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只能以语感的方式获得。这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可见,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语感作为一种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只要具备先天的生理基础,就可以在后天培养和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培养语感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强调朗读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语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语感只有通过多读、多品、多揣摩才能获得。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让语文课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在感性的声调起伏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信息。比如在欣赏古诗词过程中,让学生去品味经典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凝练和丰富的内涵,展开联想和想象,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比如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让学生感受“聚”和“怒”字的妙用;苏轼的“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的意境。这样长年累月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感悟是无比深刻的,这就形成一定的语感!

二、注重仿写

语感的训练有时可以通过仿写训练加以实现,在仿写之前学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中,仿写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鲁迅的《百草园》一文中的“春夏秋的百草园”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本段时,我尝试这样进行:先圈出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字眼后,接着结合实际问学生:同学们是喜欢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是喜欢干净整洁的卧室?还是喜欢宽阔平整的操场呢?你能把你所喜欢的先告诉老师,然后试着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组织起来吗?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分解就击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通过这样的仿写活动,学生就在“不言中”明白了这个句式原来是强调百草园中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在这“不言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锻炼。有一位同学在理解了这一句式后,对家乡的美景情不自禁也进行了一番描绘:

春天的竹林里,不必说嫩嫩的、绿绿的小草,数不胜数的小野花,勃勃向上的春笋,绿得逼人眼的修竹,从中还长出一些娇嫩的小芽;也不必说肥胖的小青虫在竹叶里伸着懒腰,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微不足道的蚂蚁在小草间觅食了。单是林旁的小溪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蜗牛在这里的石头上散步,小虾在水里学游泳,小鱼在小溪里捉迷藏。有时还会看到小螃蟹上岸来晒太阳。有时你用手去逗那些小螃蟹,它们会生气地伸出大钳子毫不畏惧地与你“搏斗”呢!旁边还有形形色色的花在喝彩着,杜鹃花在呐喊着,美丽的迎春花伴奏助兴着,碧绿的小草在拍着掌,微风为“搏斗”的螃蟹轻轻助威,暗暗擦汗。这就增加了一点热烈紧张的气氛。如果幸运的话,有时候还能摘到一点象红珍珠一样的小野果,绿叶之中点点红,可漂亮了。

这样的描绘,学生就在“不言中”了解了句子的结构,体会了语言的特色,领悟了写作的技巧,达到语感训练的目标。

三、强化背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曾祥芹、韩雪屏将“阅读”定义为:“读者从写的或印刷的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或情感、信息的获得。”可见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获得离不开语感的发展。语感的获得离不开背诵。通过背诵,积累词语,优美的言语变成学生自己的文化积淀,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和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赏析了《百草园》之后,我再多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要求学生来背诵全文。采用逐段逐句限时间比赛的背诵方式。因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记诵一些好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将典范的言语作品存储进学生的记忆,成为学生自身运用语言时可供提取的材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加深的过程。”因此熟记一些好文章作为自己言语的储备力量是很必要的,熟背之后要“表达”时,这些文化沉淀就会“水到渠成”感悟出来,这种感悟就是语感。背诵之后学生对《百草园》内涵的理解更进一层了,真正理解了“此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语感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不可否认它是目前最契合语文学习的一剂“良方”。只有坚持训练语感的教育思想,才能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创造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重在培养语感,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实中学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语言能力语文素养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