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文言翻译的关键词

2009-12-11 09:39卢映云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标志

卢映云

文言文试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由于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而不可忽视。而作为选择题的文言文题目,如果细心推敲,实际上是极有希望得满分的,特别是其中的文言翻译部分。翻译题一直作为常考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对文言文翻译考查的试题得分统计来看,文言文翻译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像今年江苏高考,9分的翻译题均分只在3分左右,得分率普遍较低,而考生提高翻译得分的关键在于找准翻译句中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那些在句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占分9分左右的翻译中,译准关键词的直接得分将占整个翻译题目分值的“半壁江山”,这将直接关系到答题的评分。因为绝大多数的试卷的给分,就是看你有没有把题目里面的关键词翻译出来,关键词正确,其他的往往就无暇顾及了。

以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为例:

例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例2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例3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以上三个句子里面的“及”“亲信”“比”“悖乱”“潜”“就”这六个实词实际上就是我们这3个句子的六个采分点,你翻译正确了,你的六分就有了。

又如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例4 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例5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全国卷的翻译中同样也列出了关键词,由此可见,我们在做翻译题目时,心中一点要有“找关键词”的意识,即使找错了,也比你漫无目的,没有重点的翻译要好得多。而对于这一点,很多考生由于文化积累和知识面的限制,难以准确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即不要放过对每一个实词的注译,这样才不至于丢分。

句中的关键词包括关键的实词和虚词。

一、关键实词

它又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类型:

1.实词活用

什么是实词活用?本来一个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一定词类的,而不兼其他类,可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可以属于另一词类,即具有另一词类的语法功能和作用,它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实词活用,以动词居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例6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2008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句中的“妻”,本来是一个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嫁给,嫁”。此句应译为: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例7 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2008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句中的“苦”本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在这里活用为意动“以……为苦”,此句译为: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古今异义

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像例1中的“亲信”就不能译成我们今天的名词“亲近的人”,应译成“亲近、信任”。

例8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2008年高考北京卷)

分析:句中的“非常”应译成“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变故”,此句应译成: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例9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2008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句中的“虽然”应该是两个词,“即使”“这样”,正确的翻译为: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例10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2008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句中的“得罪”应该是“获罪”的意思。正确的翻译为: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走也心甘情愿的。

3.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如例2中的“比”,例3中的“就”。

例11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句中的“寻”应该把它翻译为“不久”,此句应译成: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例12 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3分)

分析:句中的“别塾”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别”“塾”,意思是“别的,另外的”“私塾”,此句应译成“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虽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并没有省市涉及此考点,但在一些地方的调研试卷中有所涉及。

例1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此句中的“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我们就不能译为“进进出出”,而应译为“进入”。此句应译为: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卫关口,是为了防止有偷盗进入和其他非常事件的发生。

例14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2003年上海高考卷)

分析:句中的“开合”是一个偏义复词,不能把它译为“张不开,闭不上”。正确的翻译为: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二、关键虚词

这里所谓的关键虚词,是指一些涉及到特殊句式的虚词。这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也”“乃”“为”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例15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008年高考江苏卷)

分析:此句中的“见”为被动句的标志。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此句应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例16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2008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句式为“此有何难焉”。即: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倍功半。

作者单位:海安县立发中学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标志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认标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