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婷
摘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播音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目前播音专业的师生关系存在师生交往少、平等沟通少、理解信任少等问题,通过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可以在教学中优化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高校;播音主持;优化师生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12-02
1 前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既能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使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得以畅通实现[1]。播音主持专业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学科,作为一门“口耳之学”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为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新闻媒体所需要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一直处于互动状态,保持着一种双向交流和反应,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优化师生关系。
2 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高校特殊的教学体制造成教师“有课就来,没课就走”的现象,交往过少造成师生关系淡漠。播音主持专业的师生虽然有“小课”的接触,但是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比较少,缺乏彼此深入的了解,所以当学生生活上出现波动,对未来就业出现迷惘以及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剧师生关系的疏远,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2.2 平等沟通少,道德弱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还在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无奈地接受知识,不敢提任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缺乏耐心和理解,不能和学生平等沟通,及时给予人性化的鼓励和指导,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学生对教师心理上抵触,甚至是行动上抗拒;再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教师所教学科上,就会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产生恶性循环[2],表现为上课前没有学生主动擦黑板,下课打铃背包就走,不与教师打招呼等,尊师重道的美德在高校里逐渐淡化。
2.3 理解信任少,威信降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逐年提高,从各高校开展的教学评估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很低。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储备不足,人格魅力不够,使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
播音主持专业对专业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最好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创新,随时掌握媒体前沿发展的动态信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这样的教师十分匮乏,一些教师本身不是科班出身,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业务水平提高缓慢,抱住教案“十年如一日”,社会信息获取量低于学生,对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不能自如驾驭加以指导,使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信任度,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淡化,造成师生关系疏远。
3 优化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师生关系的策略
从播音主持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师生关系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指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
1)正视学生的地位。《高等教育学》中指出,学生是具有潜在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价值的人,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权利;学生是成长发展的人,会有不足、弱点和缺点,但他们改正得快、提高得快、发展得快,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具有新生力量的一切特质;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作为人的完整的需要;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3]。
播音主持专业是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领域,肩负着未来中国媒体进步发展的重要使命,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都不容忽视。教师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控制和支配学生的施教者,而应该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榜样的作用,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观念,把学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平等对待。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以一种平等舒畅的心情,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训练。只有正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才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教学相长的意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求新、求变、求个性发展、求个人表现,体现在不从众、不妥协,力量上自信,人格上自尊,精神上自主。他们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者,更希望得到与教师心灵上的沟通,在取得成绩时需要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在受到挫折时需要教师对其单独辅导,进行鼓励。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更要以理服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选择,尊重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在“小课”指导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主持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扬长避短、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要机械死板地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使用单一的训练材料,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3)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本着“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深入了解情况,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学生,也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协助教育;在“小课”指导时要策略地选择语言,不要过分严厉地批评或嘲笑学生的专业缺陷。
4)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口耳之学”的本质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课后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对上镜实践课表现得积极热情,却忽视对“大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再强的学科没有理论的支撑也不会发展进步的,广电媒体需要的是“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科特点,积极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师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3.2 重建教师的权威,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教师的权威不在职务和地位上,不在严肃的面孔中,而体现在教师的人品、学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中。
1)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德”和“才”,德高当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要从提高内在的人格魅力入手。一方面,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高校教师应不断汲取新知识,更努力地锤炼自己的播音专业基本功,多做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提高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既教学有方又育人有成,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饱含热情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树立威信。
2)把微笑和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微笑可以暗示对学生的鼓励、理解、信任和鞭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比如在制作节目时,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想法,鼓励他们向教师多提问题,鼓励他们培养“舍我其谁”的信念,让“教”和“学”在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中进行。
3)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处事,不存偏见,不溺爱专业好的学生,不打击专业稍差的学生;提供给学生平等的训练和锻炼的机会,更关注性格内向、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不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肯定,有效地树立威信。
4)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毕竟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弱。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意识,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很多方面会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沟通和交往中及时发现问题,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赖,密切师生关系。
3.3 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树立新的教育观
1)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师生感情。播音专业的特色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应压缩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多增加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的比重,将课堂从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的需要,比如在讲“播音创作基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语气、节奏的理解,可播放优秀的朗诵作品做示范;讲“即兴口语表达”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如辩论、故事接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按时开展专业小组的汇报演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开展课外实践,增强师生的沟通和了解。播音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学校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专业竞赛、专业研讨会、报告会、体育赛事、校园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建立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让师生共同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和当地媒体联系,由专业教师带队参与真实节目的制作过程;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早起练早功;经常到实习基地去慰问、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课外交往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人格与个性,展示学生的才能和特长,丰富师生生活,增进师生感情[4]。
3)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师生交往的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采用书信、QQ、E-mail、MSN、校内网、BBS等多种方式和教师沟通。播音专业大四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电台实习、工作,无论是毕业论文指导还是就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主要的联络方式是网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师生交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晋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20(2):93
[2]郑彩莲.正确处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师生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61-63
[3]郝新生,靳国庆.高等教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李壮成.新型大学师生关系及建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