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学
2007年,广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普九”达标后,义务教育从规模发展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该调整工作思路,解决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办学经费不足。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后,按照新标准划拨的生均公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学校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经费仍然没有保障。二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绝大部分村小和教学点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乡镇中心校和初中虽然配有电脑和远程教育设备,但使用率不高。大部分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三是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的村小都实行教师包班上课。由于教师编制满额,近几年乡镇学校极少接收新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大多数。村小和乡镇中心校普遍缺少科学、音乐、艺术、体育专任教师。四是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进入课改以来,农村教师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年龄偏大,不易接受新事物。教师的思想观念需要更新,教学方式有待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五是社会、家长对教育参与程度不够。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一些家长不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会不良习气以及个别家长染上酗酒、赌博等恶习,给学校教育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六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孩子留在村里跟祖辈生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孩子回家后,没有人督促学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心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现城乡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均等,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第二,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县区教研室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为农村学校培养指导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对农村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农村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组织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深入乡镇中心校和初中,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分学科上教学示范课,组织农村教师听课,进行课例分析研讨。
第三,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培植一批省、市、县(区)级的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创新,采用分片教研、校际联动等形式,在村镇学校开展群众性的教研活动,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四,以乡镇中心校和初中学校为重点,办好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成立社区或村屯教育委员会,动员社会各界和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确定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扶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着重研究解决农村学校规范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转化学困生和后进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问题。
第五,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农村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帮助农村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更加责无旁贷。我们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筹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关注农村教育实际问题,解决农村教育实际困难,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为广大农民办实事,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