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银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努力做到三个一点,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给学生一点思维的空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合作互动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悉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思维,教以思维方法,导以思维习惯,以谋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真正使用好这套“容量大,内容精,辐射广”的牛津新教材,教师必须在倡导“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督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以思想的空间,让学生施展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敢于开口。
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把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而这个“动”,首先就体现在“动脑”上,有了“动脑”才会有“动手,动口”。一位好的教师,一定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让他们去思索,去理解,去感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不断扩大他们知识的积累。比如教help一词,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呈现了下列的句子:
1.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I often help my mother with thehousework.
3.With the help of the teather,I can work out the problem at last.等等,根据学生需要,我给学生留下一点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足地感受到“help”一词的几种用法,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更是妙趣横生,使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二、给学生一点交流的空间
牛津教材为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问路,购物,过节等等,学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对话,进行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情景对话能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独立思维,积极讨论,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展示他们的潜在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
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排学生活动空间。如牛津7A教材第三单元,讲到万圣节,大家都对这个节日倍感兴趣。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编写课本剧,然后自制各色面具,有两位学生甚至制作了南瓜灯笼,课堂上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笑语阵阵,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表演欲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并非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合理组织,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