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超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规范 兴趣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阅读意识差,阅读量少。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而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规范指导,课外阅读将是低效的活动。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规范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没有阅读经验,持久性较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呵护和引导。针对低年级,我们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布置展示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在教室的后面黑板上布置了两个展示台,每个展台分为五级,分别用绿、粉红、黄、橘红、深红等五种不同颜色的小苹果代表一到五级,具体规定每一级的达成条件。当学生完成了某一级的背诵或阅读内容,经考核达标后,便将贴有学生照片的小苹果贴在相应的等级上,级数的高低代表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活动开始后,学生的兴趣很高,这样的展示台很容易吸引低段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阅读情况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不断向上的决心。
二、巧设升级奖,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低段学生年龄小,阅读兴趣很不稳定,对常做的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识字、理解等困难,难以继续往下读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书丢在一边。我们又给学生这样的要求:每当学生达成评价内容所规定的目标后,便由家长去书店买学生想读的下一级读物,悄悄地由家长送到学校,老师在每本书上印上一个大大的“奖”字,由班级读书委员会赠送,班级读书委员会在每周一次的升级颁奖仪式上颁发书籍。学生获得这份特殊的奖品后,阅读的动力越来越大,看书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想升级,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奖励,可能看书会一目十行,急于求成,走马观花而草草
收场,这样的阅读又是劳而无获,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建立评价表,注重学生阅读的效果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习惯,这还远远不够,还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把阅读当作学习的真正需要。小学阶段是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习惯的指导和规范,对学生的阅读乃至终身阅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制定了古诗蹦蹦跳和阅读步步高评价表。
表格中,我们把阅读量、阅读兴趣和习惯等列为考核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形式上的、量的追求,而且要重在过程、习惯的培养。几个学期下来,孩子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中逐渐形成的。
四、召开家长会,监督学生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里完成的,因此,邀请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我们都在学期初就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分发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古诗蹦蹦跳考核要求》、《阅读步步高考核要求》,家长们对评价内容、标准、操作方法都有了清楚的了解,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不仅参与评价,还在参与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想到好的建议就及时地反馈给我们,使我们的实施方案越来越完善。
五、成立考核组,吸纳学生参与管理
以往的课外阅读很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许多的计划和很好的措施就会在繁杂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工作中流产,因为教师自身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学生考核、评价,学生的兴趣也会减弱。因此,我们又在班级中成立了古诗蹦蹦跳和阅读步步高考核小组(成员就是班级读书会成员),成员基本上是阅读兴趣浓、阅读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孩子。当学生经过自评、家长评后,再由考核小组通过抽背古诗、检查读本上圈划情况,以及随机抽取片段让该生即兴朗读等方式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不仅了解了阅读效果,还促进了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有了孩子的自评,又有了家长和考核小组的评价,教师更多地成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中、高年级的同学有了阅读习惯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更侧重于阅读摘记、阅读心得的规范指导,专门设计了阅读摘记本,内容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积累、阅读心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摘记本取名:采蜜本、文海拾贝等等,定期检查、评比。
小学阶段正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