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就会积极地自主学习,就会从“厌学”到“爱学”,数学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就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导课新颖,引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合理采用“创设情趣、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中,样本及样本容量时,就举一个实例:在考察某棵苹果树的果子的品质时,考察员是否将每个苹果均吃一口才能得出该棵树所结果子的品质?此时学生就会议论纷纷,从而引出样本的定义、及样本容量的概念。这样导入新课,生动、形象、自然又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和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变换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直观形象,调动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不仅使枯燥无味的知识产生美感,而且能提供丰富生动的动感画面,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些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图形的美,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使学生懂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它的实用性则体现在实践中,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必然会感到学习数学乏味、枯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要求学生用剪刀剪出一张扇形的纸片,然后卷成一个圆锥,学生就能深刻休会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扇形。又比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出学校蓄水池的体积,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休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数学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滦县高坎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