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

2009-12-10 08:52
世纪桥 2009年9期
关键词:项英敌后粟裕

谭 明 张 燕

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不懈地、广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新四军第一支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并在韦岗伏击战中打响新四军北上抗日第一枪而旗开得胜的部队,就是粟裕(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新四军深入敌后抗战并取得首战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日本侵略者,教育了身陷敌后的人民群众,坚定了新四军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激发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情。提高了新四军在抗战军队中的地位。从此,由南方八省14个游击区红军游击健儿改编而来的新四军,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浴血奋战在华中敌后抗日战场,在一次又一次战役战斗中,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新四军的诞生及抗日先遣支队的组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由此爆发。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布国共合作抗日。在此形势下,经国民党当局同意,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番号。10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由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副书记。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后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四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尔后,第一、第二支队相继进人苏南,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1939年11月,在溧阳水西村成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统一指挥苏南的抗日武装斗争。第三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四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敌军。

粟裕是1938年4月中旬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到达皖南岩寺的。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二支队下辖第三、第四团。粟裕任二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为张鼎丞)。而此时,尽管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纵欲汇成一股洪流,陆续奔向抗日战场,但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新四军该不该挺进敌后?什么时候挺进敌后?挺进敌后能否在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些不仅是摆在新四军面前的问题,也是当时困扰全党、全军的问题。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对中国军队长江南、北的部署及时提出了明确意见:

甲、为使敌攻武汉处于我之战略包围,新四军必须建立下列2个主要军区及6个辅助军区。一、苏浙皖赣边军区,以皖南为重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南京、芜湖、杭州浙赣路与湖口之敌。二、鄂豫皖军区,以舒桐黄广商固为中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占领三条铁道及沿江之敌。以上两区是主要的。国民党需派大员指挥,并各部署30000至50000兵力于其中。我们则以陈毅支队置于皖南,以高敬亭支队并准备增加一部置于皖北。三、浙南军区,攻击占领杭甬路及浙赣路之敌。四、鄂赣军区,准备攻击占领沿江及南浔路之敌。五、汉水军区,准备攻击平汉路南段之敌。六、豫西军区,准备攻击平汉路中段之敌。

乙、围在敌之远后后方起战略钳制作用,须建立苏鲁军区,以苏鲁交界为中心并指挥鲁东战争。此区国民党须派可靠大员,我们派人辅助之。此区与皖南、皖北须立即部署。

193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把此部署转发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明确要求华中新四军,应立即在江南和江北两个方向,分别以陈毅支队和高敬德支队向敌后发展,为新四军下一步活动初步指明了方向。此时,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也迫切希望早日奔赴抗日最前线。1938年2月14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项英、陈毅致电毛泽东,建议新四军不宜全部集结于皖南岩寺,要尽可能向前伸出到广大的机动地区,如浙苏皖边之昌化、绩溪、孝丰、宣城、宁国一带,以便自由进退,以游击战在战略上配合正规军为原则,受领一定任务,机动地完成。他们还提出首先由陈毅带领第一支队出动,张鼎丞带领第二支队暂时留在闽、赣,第三支队等到第一支队到皖南后再行动。

毛泽东接到新四军的行动建议电报后,他运筹帷幄,把目光投向了苏南的茅山地区。茅山是道教圣地,它位于南京、镇江和无锡侧面敌后,如果新四军行动到此地,就完全脱离了国民党军的控制,将来还可以从扬中一带北渡长江,深入到长江以北的苏中、苏北地区。在辽阔的苏北地区,日军和国民党军势力都很薄弱。毛泽东目光敏锐,一下子就看清了这个战略要地。于是,他在2月15日复电项英、陈毅,迅速批准了这个建议:“同意14日电的行动原则,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同时,明确指出:“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另一个则位于吴兴、广德、宣城之线以西策应。”毛泽东的策略十分英明,此后,新四军在茅山根据地的斗争主要在这两方面展开。

这时,国民党军政当局既不让进行整训,又不给补充武器装备,即命令新四军开赴苏南、皖中敌人侧后,在这些地区构成游击网,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以牵制敌人,并且指定新四军开赴路线、活动范围、作战任务,到达时限。可谓借刀杀人。还划定的新四军活动地域为:第一、第二支队在长江以南,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之线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100余公里,南北仅约五六十公里;第三支队在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铜陵,南至青阳,北临长江的狭小地带;第四支队在皖中的淮南铁路沿线一带。同时,国民党还一再下达指令,不准新四军“越境”活动,可谓画地为牢。蒋介石的阴险意图昭然若揭。

在薛岳处的叶挺给项英去电,传达蒋介石命令:新四军出南陵,依大茅山、芜湖、宣城方向行动。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叶挺认为没有理由拒绝,而项英认为“不能接受”。项英指出:“蒋介石显然是将新四军送出到敌区听其自生自灭,含有借刀杀人的

用意”;“如去茅山,应南广德、宣城或广德与安吉之间插出,不应出南陵”。毛泽东又思考了三天,仍坚持原来意见,并于3月21日复电项英:“未知南陵一带地势如何,如系山地,开经南陵一带未尝不可。因敌犯长江上游时,南陵一带居于敌之侧后,正好活动。”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建议是极富远见的、正确的。当时,新四军深入茅山地区,既顾及了统一战线,又跳出了国民党军的控制,是以后发展苏北的先声。

尽管新四军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局已定,但是,刚刚由不同地区奔赴皖南的小股部队集结整编而成的新四军,却面临新的作战对象、新的作战地形与环境,加之对敌后地区的敌情、社情、民情等都不清楚,对如何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敌后地区均不摸底。为慎重起见,在主力开赴泾县、南陵一带以前,新四军军部决定派先遣支队去苏南进行战略侦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和侦察日军、伪军情况,特别是敌人的薄弱环节,了解苏南的地形及风俗民情、群众条件等,附带了解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以便于后续部队的开进,同时,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宣传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种战术安排与行动思路,并于4月24日致电项英:“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项英立即同叶挺、陈毅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与部署,确定从第一、二、三支队抽调部分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支队,共400多人,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三团参谋长熊梦辉任参谋长(因病未到职),第一团政治处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先期挺进苏南敌后,实现战略侦察。陈毅深感这个任务之艰巨、以及粟裕肩上的担子之重,便将身边的副官曹鸿胜、测绘参谋王培臣和张铚秀等派去先遣队。粟裕非常感动地说:“陈毅同志把强兵能将都调来给我了。”

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军部召开了先遣支队到敌后作战略侦察动员大会。项英讲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号召大家紧密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把战略侦察任务完成。接着陈毅兴致勃勃地作了重要讲话:“奉叶、项军长命令,现成立先遣支队,马上要向东、向苏南敌后进军了。你们这次的任务是了解苏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地理情况,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团结友军,加强群众工作,开辟新四军主力前进的道路。”“你们是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考验的部队,是千锤百炼的八省健儿,因此,军部相信你们可以到敌后去发展革命力量。你们都是来自各个游击区的,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革命团结,在粟司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胜利地完成党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

会上,项英高兴地将当天到人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介绍给大家。尔后,项英又与叶挺、陈毅等就先遣支队的具体行动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部署。为增强开展抗日宣传和群众工作力度,又从军部战地服务团抽出熟悉江南民情和苏南群众语言的10名团员,随先遣队行动。同时,还配备电台1部,以便和军部保持联系,把毛泽东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先遣队出发的第二天,项英就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做了汇报。而此时粟裕刚刚到皖南仅有几天。他毅然受命,担当起了先遣抗日的历史重任。

先遣支队挺进敌后,打响了新四军抗日第一枪

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侦察,从接到毛泽东的批准命令到具体编组以至行动,实际只用了3天时间,速度之快惊人。先遣支队编成极为精干,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和三个侦察连。成员全是经过十年内战的骨干,干部实行高配,侦察员都是干部,三个侦察连挑选的都是各支队武器装备最好的连队。1938年4月28日上午,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北上先遣支队从皖南岩寺潜口誓师出发了。几天后。陈毅和傅秋涛率领的第一支队也离开岩寺地区,沿着先遣支队开辟的道路向苏南敌后挺进。先遣支队向敌后开进越深入,战争的气氛越紧张,越浓烈。出征以来,粟裕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列,每天出发前,都要召集大家讲话,明确当天的任务和要求。一到宿营地就抓紧时间了解社情敌情,勘察地形,做群众工作。夜深了,战士们都休息了,粟裕还在研究情况,部署第二天工作。粟裕这一年刚好30岁,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始终精力旺盛,斗志高昂,表现出极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先遣支队到达南陵县城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部队在东门外宿营。因连日的行军疲劳,指战员很快进入了梦乡。子夜时分,粟裕突然下令紧急集合。指战员迅速站好队。粟裕说:同志们,我们是富有光荣任务的部队。群众所以欢迎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前方溃逃下来的,而是向敌人开进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定收到了敌特、汉奸的监视。这里离敌控的芜湖很近,说不定我们的行踪已经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很可能对我们发动突袭。因此,我们绝不可高枕无忧,必须立即转移。不出粟裕所料,天刚破晓,敌人的飞机果然来了,在南陵城东门上空盘旋,狂轰乱炸,俯冲扫射。全城群众都在为新四军担心。而这时先遣支队早已平安转移到离南陵不远的麒麟桥一带山村宿营了。指战员们被炸弹的爆炸声惊醒,望着东门外腾起的滚滚浓烟,由衷地佩服粟裕料敌如神,指挥英明。南陵群众发现新四军安然无恙,由惊转喜,奔走相告,都说这支部队是神兵。驻防当地的国民党东北军也称赞说,新四军指挥员有远见,敌人飞机炸了个空。此外,先遣支队深入敌后,在沿途也遭遇了很多不应有的阻碍,特别是那些一心只想抢地盘的所谓“游击队”,他们对先遣支队更是处处刁难,不让通过。直到5月19日徐州失陷那一天,先遣支队才正式进入苏南敌后战场。

新四军先遣支队抵达江宁铜山镇之后,粟裕部署好部队的宿营与警戒后,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找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和村长、商人、农民等谈话,了解情况,经常一夜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为了迅速弄清敌情,粟裕不仅派出便衣侦察,还派出三个组进行武装侦察,每组数人到沪宁铁路沿线活动。一个组经江宁陶吴、秣陵关一线,去龙潭、下蜀等地,了解南京城区方向的敌情;一个组经溧水新桥去金坛、丹阳等地,了解常州方向的敌情;一个组从溧水县乌山越过秦淮河和京杭公路,经句容天王寺,到茅山乾元观,后又经宝埝、上党到四罗、中四罗等地,了解镇江方向的敌情。武装侦察组迂回于南京近郊,出没于铁路沿线,游击于敌人后方,侦察敌人军事部署和行动,并且测绘了地形图。还将由粟裕、钟期光署名的宣传团结抗日的布告张贴在村镇和交通要道,有的还被带到南京城内张贴。由于先遣支队善于宣传和发动群众,铜山镇附近的群众和各界人士都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走到哪里,就把宣传工作做到哪里,全体指战员人人都是宣传员。先遣支队司令部驻扎在江宁开明士绅业文明家时,粟裕亲自对业文明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先遣支队到达江宁上峰镇时,群众开始不了解情况,不让新四军干部战士进屋住宿。指战员们冒雨在村前的草坪、麦场上露营,没有惊扰群众。天一亮,指战员们又主动帮助群众挑水、扫地、开展群众工作。这些行动深深打动了村民的心。一位80多岁的老人感动地说:“我活了80多年,见过清兵、孙传芳的兵和蒋介石的兵,都说‘自古兵匪一家。但今天我看见了你们这样的兵,和他们都不一样。”新四军的美名很快传遍江南。乡亲们把战士请到家里做客,协助先遣支队送信、带路、打探消息、捕捉敌探、破坏敌人交通,还出现了牺牲自己生命救护新四军伤病员的动人事迹。先遣支队与苏南人民结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谊。

先遣支队进入苏南以后。粟裕几乎天天都要把部队行动和侦察得到的情况电告新四军军部,还亲自动笔写了一份综合报告,派专人送回皖南新四军军部。粟裕根据战略侦察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江南敌后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和经济情况、社会情况、地利地形和群众条件等,做了极其详细的分析汇报,既提供了在敌后活动的种种困难,又提供了怎样在不利条件下做好工作、开创局面的成功作法和经验。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对于深入苏南敌后开辟根据地的看法和建议,供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决策参考。

就在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从皖南出发不久的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电示新四军,明确指示项英:

“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区,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以后,还应该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凇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5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对新四军的行动方针作出指示:

“根据华北经验,在目前形势下,在敌人的广大后方,即使是平原地区,亦便利于我们的游击活动与游击根据地的创立。我们在那里更能自由的发展于扩大自己的力量与影响”,“在大江以南,创立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以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

5月初,陈毅率领的第一支队离开岩寺潜口进抵太平县。在此。陈毅向支队干部传达了《五四指示》精神。5月12日有太平北行,经茂陵于18日抵南陵三里店驻扎。在此,陈毅又召开了支队干部动员大会,做了《新的战斗条件和新的战斗任务》的报告。他强调指出:“只要我们执行模范的群众纪律,开展广泛的统战工作,进行胜利的战斗,就能在敌后生存和发展。”项英也特地赶来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阐述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5月30日,第一支队到达南陵麒麟桥,为东进做准备。6月1日晚,第一支队越过宣(城)芜(湖)铁路敌人的封锁线,4日到苏南的高淳,8日到溧水新桥与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会师。随后,一支队根据江南的地形、社情和敌情,展开部署。

陈毅、粟裕所部新桥会师,按惯例,粟裕把前期工作向陈毅做了长达5个小时的汇报,陈毅对粟裕及先遣支队卓有成效的工作极为满意。陈毅向粟裕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向敌后进军,发动广泛的游击战的《五四指示》精神,粟裕结合亲身实践,更深刻地领会了其战略意图。粟裕还就江南形势、新四军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与陈毅交换了意见。二人看法完全一致,可谓不谋而合。至此,先遣支队东进侦察任务应该就算完成了。然而,军部又追加了新的任务。6月11日中午,叶军长转发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电令:“着该军派兵一部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陈毅按军长电示,当即抽调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第七连与先遣支队3个连同去执行这一任务,由粟裕统一指挥。

6月11日14时,粟裕率部从溧水里佳山冒雨出发,经白马桥到南庄,准备当晚越溧武路北去。由于受到国民党第七十六师龚旅的阻挠,加上在路南雨中行进途中电台被损坏,需要派出一部兵力护送去茅山脚下修理,因而12日晚方经溧水、天王寺两日军据点之间的方边(今东屏)西侧跨过溧武公路封锁线。尔后,再经句容境内夏家边、郭庄庙、赤山湖西、谢桥,江宁境内土桥、上峰、句容境内新塘、大卓。三个雨夜急行军,行程125公里。道路泥泞,备尝艰辛,于5日拂晓,到达句北徐家边隐蔽休息。当夜22时赶到龙潭、高资间的下蜀街,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奋战4个半小时,完成了破坏铁路的任务。破坏铁轨、电线40余米。16日上午8时,日军一军列驶至下蜀出轨,日军增派7卡车兵力到该处示威,并修复被破坏的铁轨和电线。

完成破路任务后,粟裕率支队安全撤到下蜀南10公里的东谢村宿营。情报获悉,汤山、龙潭、桥头、高资等日军增加了兵力,有于17日搜剿东西谢及普渡桥一带的企图。另外,根据句容东乡群众反映,镇江、句容公路每天有五六十辆汽车通行,以上午8时至9时及午后16时为最多。而这一带是丘陵地带,小山多,适合打伏击战。经过反复研究,粟司令决定在韦岗伏击日军的一个车队。地处江苏镇江西南30里处的韦岗,与句容交界,群山峻岭,地形险要,两座100多米高的山岗横卧南北。从镇江到句容,有一条狭长的公路从两山之间穿过,的确是打伏击的好战场。先遣支队进入敌后以来,如何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问题一直困扰着粟裕。“胜仗,只有打胜仗,才能鼓起民众早已失去的信心。”粟裕在同身边人员交换意见后,决心打一仗,挫挫日军的锐气。粟司令对他们说;“我们挺进江南,第一仗十分重要,一定要打个胜仗。”粟裕断然决定在韦岗以南高丽山和赣船山口伏击敌运输车队,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对此,粟裕胸有成竹。因为在5月下旬,他亲自来此是侦察过,对地形等周边环境有了相当了解。16日晚,天雨如注,不便夜行。部队于是到陈武庄西杜榨村宿营。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破路,指战员们虽然十分疲劳,但由于完成了任务,士气高昂。当晚就进行了编组。参战部队由各连抽调6个步兵班、1个机枪班(轻机枪2挺)、1个短枪班,各班均配以得力的榴弹手组成。17日凌晨2时,走捷径冒雨开进,在小芦塘稍事休息再做动员并具体分配战斗任务。

17日8时许,日军野战中炮兵第五旅团30余人分乘5辆汽车,由镇江往句容行驶进入伏击圈后,粟裕便高喊一声:“打!”新

四军对日作战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当第一辆汽车离战士们只有50米远时,机枪手一个点射,击毙了驾驶汽车的日本兵。后面的四辆汽车,一辆挨一辆停下,驾驶汽车的日本兵一个个被打死。鬼子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有的鬼子在泥地上挣扎打滚,几乎成了泥人。这时有两个日本军官右手高举军刀,带领剩下的几个日本兵,嚎叫着向战士们冲来,伏兵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日本兵看到自己被包围,准备用刺刀拼杀。战士们则用刺刀向敌兵捅去,还有的战士抓起烂泥巴往日本兵的面部和眼睛上甩去,有的日本兵眼睛被烂泥巴击中,战士就趁机缴了他们的枪。随后,粟裕亲自带领大家发起冲击,日军措手不及,丢盔卸甲。激战半个多小时,共计击毙敌少佐土井和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官兵13人,击伤日军8人,击毁军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和一部分军用物品。新四军伤亡5人。粟裕判断敌人增援部队会很快赶到,当即命令伏击部队撤离战场。半小时后,从镇江方向开来17辆汽车援兵,还有坦克数辆、大炮数门、飞机3架,但已找不到新四军的踪影了,只得在附近烧杀、轰炸了一番。17日上午,粟裕率参战人员赶到上元庄与未参战人员会合。当晚进驻句丹公路上的句容县白兔镇附近上兰、贡甲宿营,作战斗都总结。为了扩大宣传,粟裕派人把缴获的战利品在附近的一所小学校中进行展示,从而让当地老百姓知道新四军是一支能打败日本人的军队。

18日,粟裕率领部队经宝埝镇(属镇江县)到前隍村与第一支队胜利会师。粟裕在宝埝镇怡和酒行老板张浩明家地下室里(今四县抗敌总会旧址陈列馆),将两次行动的情况向陈毅作了详细的汇报。韦岗战斗规模虽不大,但意义却很重大。陈毅起身踱步吟《韦岗处女战》一首,以示祝贺和赞扬:“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19日,粟裕又通过第一支队电台向军部做了详细汇报。6月中旬,第二支队在罗忠毅、王集成等人率领下,继第一支队后陆续向苏南敌后挺进的。这时,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光荣地完成了使命。6月21日,先遣支队在前隍村以南的曲阳奉命各自归建。此时,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根据上级安排去了延安,新四军军部命粟裕指挥第二支队。尔后,粟裕率第二连和第二支队抽调来的干部,经句容、江宁境内西返,6月下旬到达当涂大官圩里马家桥与第二支队司令部会合。“先遣支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项英副军长如此称赞说。蒋介石亦致嘉奖电给叶挺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粟裕本人亦赋诗一首《韦岗初战》:“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以资纪念。后来,他在《先遣支队的回忆》一文中又说:“这一战斗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我军进入江南战区的基础,而且开辟了胜利的先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粟裕以其高水平的战略眼光、灵活机动的决策运筹、能征善战和长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著称于世。韦岗伏击战在粟裕戎马生涯中,只是个极小的战斗,但其无论对于刚刚深入敌后战场的新四军来说,还是对粟裕本人来说,却意义重大。新四军此役正式对日寇开战,此后,它由小到大,南弱到强,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有生力量。而粟裕独立指挥了这次战斗并旗开得胜,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较为成熟的游击战术思想。此后,粟裕逐步走上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岗位。无论是在独立领导一个游击区、一块根据地、一支野战军全面工作的时候,还是在战局发展的各个关键时刻,粟裕总是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提出关乎全局的战略构想,并善于打大仗、打恶仗、打关键仗,是当之无愧的军事战略家。

猜你喜欢
项英敌后粟裕
我的心爱之物
第一次开飞机
蜜蜂洞里的枪声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项英将军纪念亭”在武汉落成
三年游击战中的项英和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