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早期肾癌治疗是切除一侧的整个癌变肾脏,但是十年后会有1/4的患者因为肾功能不全而罹患尿毒症,即便没有尿毒症,剩下的独肾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给后续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如何在治愈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病变一侧的正常肾脏组织,成为早期肾癌保肾手术的难点。
第二军医大学王林辉教授团队历时20余年,形成了独到的保肾手术经验,目前国际标准是肿瘤大小低于4厘米以下的可推荐保肾,而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保肾适应症可达到7厘米,并还在不断挑战极限;对肿瘤解剖位置比较复杂的患者,也可予以根除肿瘤同时保留肾脏,用王林辉的话来说就是:“做其他人不能做的,其他人能做的我们做得最好。”
微创手术是当前保肾手术的主流,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王林辉不断开创微创保肾的新纪录,他将“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与单孔腹腔镜有机融合,完成了亚洲首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肾脏肿瘤的去瘤保肾手术,将传统微创切口由四五个减少到1个。特别是单孔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几乎看不到手术切口。
為了实现肿瘤专供血管的精确阻断,王林辉通过不断的钻研,创新地利用荧光染色的方法,术中通过近红外线成像系统将肿瘤生长区域与正常肾脏组织区分开来,提前判别“敌军侵入范围”,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使手术切除肿瘤就变得更加精准。
人体组织正常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当缺血时,组织细胞会因为缺氧而损伤或死亡,通过降低组织温度,减少能量代谢,从而达到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因此术中给缺血的肾脏降温是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降温方法在肾脏表面放置冰屑,由外而内进行降温,但效果不甚理想。王林辉巧妙地利用了人体泌尿系天然腔道的解剖特点,待患者麻醉后经尿道、膀胱、输尿管插入自主研发的导管,将冰水通过导管灌注到肾脏,由内而外地实现肾脏深度降温,有如“釜底抽薪”,在短时间内就可将肾脏温度降至20摄氏度。这不仅为手术操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肾功能的保护效果。
中、晚期肾脏肿瘤通常超过20厘米,术中出血风险较大,而且晚期肾肿瘤患者血管里往往长有癌栓。血管中的癌栓就像水管里的杂物,杂物脱落后会堵住水管,而癌栓危害就犹如一个威力巨大的地雷,一旦由某些事件触发致癌栓脱落,病人就会迅速因肺血管堵塞而死亡。故而这类手术风险巨大,过去病人常因术中大出血难以控制、癌栓脱落致肺栓塞而难以渡过手术这一难关。以往这类手术在开放手术条件下都难以完成,腹腔镜手术更被认为不可能。
王林辉通过大量解剖结构分析,率先提出了“超早期控制动脉方案”来治疗巨大肾癌,即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不触碰肿瘤,“擒贼先擒王”——先行控制肾脏动脉。这个方案明显降低了巨大肾癌的出血风险,使以往这类做不了的手术,现在通过微创方式也能完成。
从实现肾癌手术由“巨创”向“微创”“微微创”的转变,到制定国内首部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操作指南,主编《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促进了各类肾癌微创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此番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林辉教授团队已是业内巨擘,但王林辉并没有给自己片刻放松,每周还是要主刀十几台手术,也往往是整个科室最晚离开手术室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医学研究的道路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他说。
淋巴瘤位列血液肿瘤首位,死亡率高。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研究团队历时16年,在淋巴瘤的早期诊断、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相关成果被纳入国际诊治指南,不仅提高了我国淋巴瘤诊治水平,也有力提升了中国在淋巴瘤研究和临床上的国际影响力。
在早期诊断方面,建立了适合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使几乎100%的淋巴瘤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和分型。在治疗层面,通过对淋巴瘤细胞增殖、分化和耐药分子的研究,发现了导致淋巴瘤细胞“打不死”的信号通路,并针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靶向药物筛选,发现相应的克服方法,进一步转化为临床淋巴瘤靶向治疗的新策略,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大大降低治疗费用。
胃癌和大肠癌高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的前五位,且在我国早期诊断率低,进展期患者病死率高、化疗耐药复发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团队发现胃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表观遗传修饰调控以及肠道菌群的参与,揭秘了胃肠癌临床“预警”标志物及潜在预防靶点,在胃肠癌预防策略、临床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项目组首次揭秘了大肠癌化疗耐药中的肠道菌群聚合梭杆菌具有耐药性,这项研究为将来肠菌标志物预测大肠癌术后化疗效果和复发倾向,及根除该菌逆转化疗耐药而改善预后等,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
项目组还首次证明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低膳食纤维引起丁酸盐菌类的减少和相应代谢的异常,早期大肠腺瘤阶段粪便中共生梭菌明显高于对照,这一发现为大肠癌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早期预警大肠肿瘤效果佳。此外,项目组还首先提出了“胃龄”概念,参考胃的生物学年龄与实际年龄差而确定内窥镜等随访间期,有助于减少遗漏癌变并节约医疗费用。
眼恶性肿瘤可致盲、致残、致死,是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和眼球摘除率高,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团队建成国际最大眼肿瘤样本库和患者队列数据库,发现了眼恶性肿瘤发生的新机制,开展早期筛查和基因诊断;建立了眼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新技术和手术治疗新模式,显著提高眼恶性肿瘤患者的保眼率和生存率。
听神经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肿瘤接近脑干并与重要颅脑神经及血管关系密切,手术难度极大,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曾经一度较高,是该领域公认的标志性高难度技术。听神经瘤的听觉保存和重建始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吴皓教授团队历经20年的研究,创新手术径路,使任意大小的肿瘤能被安全切除,手术死亡率及颅脑并发症率大幅度下降,使得术后面瘫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团队还建立了术中听觉功能保存与重建关键技术新体系,制定听神经瘤临床治疗新策略,使得听神经瘤术中听觉保留率提高到72.7%,人工听觉重建整体有效率达90%。研究成果已普及全国所有省市,直接受益患者超万例,使我国听神经瘤学界的影响力跻身世界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夏强团队历时11年,累计完成儿童肝移植1159例,年完成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89.3%,高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报道结果。团队建立了国际首个全年龄段儿童肝移植供肝选择标准与获取技术体系,解决了狭窄门静脉重建世界性难题,建立系统供肝血管吻合技术规范,制定儿童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感染防控的“中国标准”,这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不仅向全国推广应用,还惠及亚洲,推动中国儿童肝移植进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