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2009-12-10 08:52苏震亚
飞天 2009年21期
关键词:会宁三中河畔

苏震亚

以我之见,时至今日,对于甘肃省会宁教育的风姿风采,无论你用什么语言来褒扬她的丰满与成功之处,似乎都不为过。尤其是当你在知其“陇中苦瘠甲天下”,“天下苦瘠甲会宁”的历史背景之后。

是啊,当知识改变命运,高考移民的无穷效能,早已在这方天地间显现出莫大的能源力度,无声有形地敦促着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发展;当全民办教育的自觉行为,已成为了谁也无法改变的社会群体智能行动,那来自民间山水的潜能与势头,越来越彰显出会宁大地与时俱进,追求文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追求……无疑,这是现代文明的趋向。会宁人民得天地之灵气,早已开始了永不停休的文明壮写。

今日,我们且不说会宁在明清两代考取那23名进士、115名举人、369名贡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气,也不论民国初年,甘肃省首次向日本派出五位公费留学生时,只会宁就占了两位学子的来龙去脉,但我们却不可不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期开始的1977年冬、1978年春,即冬去春来神州大地遍吹科学春天之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会宁教育、会宁高考、会宁学子、会宁教师,特别是让会宁教育走向全省乃至西部中国,并成为享誉全国高考状元县的分布在全县东西南北中39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广大城乡学校。

这里,我不经意间提及到了“城乡学校”这个平时并不为所有人重视的合成词,无其他目的,就是要用以写写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客观上均显弱势的乡村学校,而高考状元县乡村学校会宁县第三中学则是我笔端书写的首例了,因为她出众的风姿风采,饱满的时代热情,丰盈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积淀。

四年前的夏末秋初,全省高考录取结束不久,年轻的新任会宁县第三中学校长闫新旭,高兴之余给我打来了道喜电话。他言说:学生王学举被北京大学录取,另有吕格、王丽娜等数名应届生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二本上线人数接近200名大关。毕了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邀请我“参观欣赏”他们的学校。多年来,走南闯北采访会宁学子并对会宁教育有所研究的我,此时十分明白闫校长的话外音:会宁三中的教育教学已走出低谷,走向新的崛起了。我和闫校长是多年的朋友,朋友事业上有了成就,不能不去恭贺,从而走向对会宁三中今昔发展变化全面了解的采写轨道。

往昔的光辉

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位于会宁县城北部70公里外的古镇河畔——今河畔镇政府所在地。这里,距离城市偏远,除了周围附近农家有其各自的几亩黄河水浇地外,稍远处几乎都是荒山秃岭、地道的寸草难生的黄土高坡地带。所谓交通,就是距学校大门一千多米外的一条呈南北走向的省道靖天公路。这条省级路,虽说可迂回走天下,但放在当今教育都市化社会背景的条件下衡量,单在居地交通上讲,实在是同级同类学校的“第三世界”了。由于客观位置属偏远偏僻地带,而学校就坐落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期间与国民党军队交锋过的著名的慢牛坡战斗遗址西延地段的一块比较宽阔的平台上,学校大门前面不足百米就是有名的季节河关家河了,正所谓河畔者是也。可见,会宁三中确是一所地道的乡村学校。

她是白银市目前唯一地处农村的一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因其唯一与示范,当然就有不少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了。有人曾说:会宁三中,可能还是甘肃省范围内一所教学规模最大的高考质量上乘的乡村中学。这里,所涉及的“规模最大”一词,到底准确与否,不在讨论研究之列,这都不影响我们客观公正地书写她从诞生到今,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绰约风姿,成败得失及其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与生机无限的现实壮景。

会宁三中初创于1957年,首次选址定鼎,就在现今属地的古镇河畔,但后来因随当时的河畔大工委北行30里并成郭城工委而迁徙,再后又回到河畔,先后经历了九年时间的二返长安折腾。最早挂牌冠冕会宁县第二中学(三中时在会宁东南乡中心地段的太平店),文革期间的1968年改称为河畔中学。改革开放开始后,在全县学校规模大面积扩大,会宁教育蓬勃发展,开始走向空前振兴时期的1985年,才又改名为会宁县第三中学。

鉴于时间跨度较长,文章字数所限,文革之前名曰会宁二中阶段的办学历史及其成就,这里不再追述,然而与今直接通脉,并冠冕河畔中学的这段历史风情,则绝对不可省略。

那是共和国新时期开始会宁教育的春天。

那也是会宁三中最早映日的荷花色泽。

春天的生机,荷花之艳红,曾经的河畔中学,在当时的定西地区乃至全省,绝不亚于今天的陇上名校——会宁县第一、二中学,其高考成就委实让世人、让行家注目关爱甚至艳羡过。这里我选择了几个虽说遥远但不生疏却富有魅力的特写长镜头,也许谁看过之后都会有美好的感觉。

遥远的高考历史长镜头之一

公元1977年冬去春来的交替季节,会宁县卫生巷教育局大门口。连日数月来,总有人早早地前去光顾那面张榜公布有关高考信系的墙壁。是啊,当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按照领导意图,将来自定西地区招生办公室的考生分数上线名录依先后次序逐日一一挂出来后,不大一会儿,小小县城的干部市民便接连不断地来到大红榜下,或看自己兄弟姐妹的名字,或找亲戚朋友家的考生,或查寻老同学老同事到底挂榜了没有。人们心情激动而又忐忑不安,仿佛墙壁上的名字都与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似的。这一天上午,有人终于喊出声了,新庄公社杜岘大队的张克信榜上有名。接着又有人喊出了王彦森、吕发成、武志元等十多名住地均在会宁北部,先后都在河畔中学高中部毕业的农家孩子的榜上名录。

据悉,就是在恢复高考的这第一年,会宁全县共考取重点和普通大学生72名,而出自河畔中学应届生中的就有五名,加上往届生共计考取20多名。而张克信这年被北京大学古生物系地层专业录取,是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位会宁籍北大学子。而今,他早已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于同榜的那个王彦森,则是会宁学子中第一个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的佼佼者,四年本科毕业后即考取了公费赴美留学生,现在美国航天公司供职,是跨国吃技术饭的会宁三中骄子。科学无国界,他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着贡献呢!另外的吕发成、武志元等分别被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录取。前者目前供职省人大,学术专著近三十部,其中《中国秘书史》数卷,被多家高校作为教材使用,可见其学术成就之丰。

从上世纪的1977年冬、1978年夏秋高考成绩公布后开始,河畔中学名声鹊起,并被迅速传播开来,近至定西地区七县,远至甘肃全省范围内东边的庆阳,西部河西走廊的安西、民乐诸县。是啊,在陇中会宁,尽管河畔中学这一学校名,在会宁教育史上先后存在了并不算长的十多年,但却经历了会宁教育大发春花的振兴时段,单是那十多年培养出的大学生目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一百多名,硕士学位的达三四百之众,学士更多。所以,如今的会宁三中人乃至教育战线的老同志,总会时不时提及河畔中学的昔日光辉,在谈论中享受人才辈出、骄子中天的幸福感觉。

遥远的高考历史长镜头之二

这已是1979年高考录取榜示的阳历八月天了。会宁县北部河畔中学校园内,教导处室内室外,三三两两的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不断地出入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似乎个个喜形于色,谈笑不断,为各自的孩子、同学、亲戚、朋友考取的学校。然而让大家最为振奋艳羡的还是应届学生梁生虎手中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一年会宁全县内,为河畔中学考生梁生虎考取北京大学遥相呼应的还有同级文科班全县第二名同学孙秉文的南开大学,掌里学区在职教师赵连杰考取的北京师范大学,当然一二中考取的重点学校也有,却还是比不得河畔中学的“重点”,也比不上像梁生虎考取的北京大学那么亮豁,加上物理教师何克祥一举考取国家某科研单位激光专业研究生的威名,以及总数上的相对优势,河畔中学真的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秘的高考学校而开始敬仰。这一年有人在为河畔中学考取的15名大学生、22名大中专学生贺喜的同时,还特意重新提及了先一年即1978年全县的文科高考状元、河畔中学毕业生郭小明。就是这个在西北师大毕业后改名为郭郁烈的郭小明,早已成长为兰州民族大学的副校长了。其美学研究成果及领导职务更为骄人。

因此种种,我在1980年到定西地区教育学院生物系学习期间,不止一次地得到临洮、渭源、通渭、陇西、定西、靖远等七县学员的问询,话题说到高考,几乎都要提说会宁的河畔中学。记得一次教育行政班的一位临洮县某学校领导,晚饭后散步时和我相遇,知我是会宁教师时,一下子谈到会宁教育及其高考,话题直奔河畔中学。就是那次,我就我所知全部向他介绍了我心目中的河畔中学,比如说在会宁北部,文革前就属于地区重点中学,七十年代的革委会主任贺国华、副主任兼教导主任李蓝图,先后任过教的物理教师何克祥、王克智、景怀珠,化学教师房文翰,历史教师郑光达、谢仲兴,数学教师吴志强、固定、苏成、梁蕙、李克靖,语文教师庄英、栗启周、董世昌、段廷弘、沈志荣、马可鹏,外语教师吕尚可、谢卫、谢兰英,在任的校长王立义、支部书记何肇基、教导主任王价等,还有教师王卓、刘泽民等同年考取研究生的神秘与美传。而不管我怎么说,那位临洮学校领导当时的那种神往佩服劲儿啊,真的非一般敬业者是难以想象得出来的。

可想而知,当时的河畔三中,其高考是具有何等的知名度了!

是的,当你打开会宁县历年高考详细记录,阅读那阶段的高考学子及学校名录时,不难发现,从1977年开始到1986年的这个时间段内,会宁几所完全中学的高考战绩,白纸黑字,清楚了然,而河畔中学以多有考取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的学子而十分耀人眼目。由此,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邑人学子王渊,在当年所著《会宁教育研究》一书中所言:会宁一二三中(河畔)三足鼎立的局势,撑起了会宁教育成为西部中国高考状元县的一方江天。这观点,是百分之百符合当时实际的,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教师所接受。而明白人何不清楚,居于偏远乡下的学校和优居城里的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时,所付出的代价、所具有的成绩,该是怎么一种成数了。据说,王渊先生眼里传神的三足鼎立形象比喻,其实就是新时期以前就已出任会宁县教育局局长的贺国华同志教育战略眼光中的“三驾马车”,并以“我就是要让这三驾马车在相互竞争中,把会宁教育拉向高考的前方”的策略,敦促鞭策着会宁教育的高考,为全县人民建功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在会宁,行内人至今会记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几个年份的高考,并每每说起那些个年里的升学率,真实而又显赫的名牌大学的录取结果,是后来好多年都没有出现过的高考景致。几十年来,人们从未忘记过会宁的河畔中学。

遥远的高考历史长镜头之三

在甘肃会宁,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几十年了,每年的七八月份,无论城乡,无论市民还是乡下的农民家庭,人们最为关注、谈论最多也最热烈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结果,而几所完全中学的竞争更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了。然而对于河畔中学的师生和周围几十里的学生家长乃至全县关注教育高考的人士而言,1983、1984、1985连续三年的暑假,都是很鼓舞士气、很过瘾的年月。攀比也好,自夸也好,都是拿得出叫得响的铮铮年月,而让校内人振奋,校外人热眼。当年,省上并未搞全省状元、榜眼、探花、第四、第五名的张榜公告,也未登报列出全省前百名大学生排名榜,和地区、学校大名,但各地区还是在评比,至少定西地区是这样。而这三年,定西地区的评比下,会宁的河畔中学具有这样光彩的记录——

1983年,农家学生张新基为定西地区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同时有44名学生被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录取,21名考取大中专,4名考取小中专,共计有69名学生考入各级各类大专院校。

1984年,应届生王世勇又为定西地区高考理科状元,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同时48人被陕师大、西交大、兰大、北林、西农大、西师大、兰铁院、甘工大、甘农大等全国大专院校录取,22人考取全国各地大中专学校,总计录取人数达70名之多。

1985年,河畔中学物理教师武运斌的儿子武晓峰应届高考,作为定西地区理科状元而被清华大学录取,同时隔壁邻居河畔小学教师赵之敬、田中勤夫妇的儿子赵有雄以3.3分的差距,屈居武晓峰名下,在全区以探花身份而被北京大学录取,苏彩丽被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宋佐魁、宋维仁、杨满吉、宋维峰等五名应届生被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录取。这一年,出自河畔中学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考取到首都北京各类名牌大学的共6名之多,全国重点、普通大学共录取了86名,大中专34人,共计120名学生被录取,按学生毕业人数算,升学率达到了32.6%;按高考预选人数算,达到了56%。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来,当初,在一个乡里的学校大门口,一天连续走出来进北京去上海、南京、天津、广州、郑州、西安等全国大城市读大学的近百名乡里娃时,老百姓心里、教师心里的那种感觉,该是多么有情有味啊!

这一年河畔中学在高考结束后,冠名改成了会宁县第三中学,辖地也由定西地区行署划归白银市。然而,高考的虎威一直存在。这一年,河畔中学“三中人”所创造的高考奇迹,在会宁三中乃至全县的高考史上,至今是一个高峰而未被超越。诚如时任该校教导主任的武运斌先生几十年后所言:那几届学生是我们从初一招生后,一直抓上来的。考好的结果我们事先是胸有成竹的,但那么优秀的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从此我们更加明白,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虚步,从初一到高三毕业,每个环节都要十分把握地不能出差错,只要一个教师跟不上或不扎实走了虚步,高考下来就露马脚,就出遗憾。并说:当初,河畔中学高考考得好,就凭全校教师从上到下团结一致,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对班级坚持“好中差一齐抓,高中低一起抓”,形成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多么精到而又实在的肺腑之言啊,它不就是几代会宁河畔三中人,面对现实,勤劳扎实,脚踏实地,务实求精,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通俗性演义表述吗?

在会宁和会宁籍在外工作人员中,好大一部分还习惯在“三中”前加上河畔二字,即河畔三中,这其中不乏为数不少者用以与县城的一二中做地域上的区分,但大多数人特别是年长一点的则是对河畔中学的一种怀念,怀念其教学秩序、师德师风、高考佳绩等让他们值得念想的部分。

遥远的高考历史长镜头之四

就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之于河畔中学,已经该称会宁三中了。但即便有人某一天再度挂名二中,其乡村中学的实质性质永远改变不了。

我自新世纪开始,就不厌其烦地也不顾人辱地落实会宁教育长篇报告文学浩繁而又必须细致缜密的采访工作。我的脚迹七顾京华,三顾古都西安,至于踏在金城兰州的脚印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酸甜苦辣皆有所尝。我这里专说让人兴奋的和与会宁三中有关的喜兴事。

我也曾从教整整十年,所以当年全县比较知名的教师还是略知一二,至于高考的学校、家庭、出众的学子,虽不能一一叫上名说出口,却还是比常人知道得多。在会宁三中乃至全县,当年盛传过一家弟兄二人一个考取北大一个考取清华的美传,其实就是当时在会宁三中旁边小学当校长和教师的赵之敬夫妇的家。他们的大儿子赵有雄是1985年考取北大物理系的,二儿子赵有健则是1986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系的。2002年夏月,在清华大学博士流动站,我采访了刚从中科院辽宁分院主动放弃局级领导职务而来北京清华园做学问,时龄才满30的赵有健博士。那次,我就是在清华园博士流动站通过赵有健加深了1986年会宁三中的高考记忆的。

这一年会宁三中的高考又是一个丰收年。除了应届毕业生赵有健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一举考取清华大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系外,还有85名学子考取了全国各类重点、普通院校,22人考取大中专,总计100多人。但对于当地乃至全县的老百姓来说,热衷于渲染传诵的,就是一母同胞的赵有健和赵有雄弟兄俩,考取了清华与北大的神奇佳话。这也就是说,公元1986年的会宁高考结果,传得最神的还是河畔三中考生赵有健牵扯下的黑虎岔赵氏家族与清华北大的教育联系。老百姓感佩热眼中的那个朴素赞语啊,实在是美妙得很!

至此,关于会宁三中的高考,细心的人做了这样的排名统计,自19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到1986年8月1日,会宁从定西地区划归白银市管辖的这近十年之内,“河畔三中”考取的大学生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重点大学校园,从首都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大、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到上海的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还有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陕西师大、西安交大、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农大、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等,似乎一所不漏脚迹地领略了一番共和国东西南北中一流大学的校园风光。据悉,当时国家招生指标是大专以上4%,大中专4%,二者共8%,而河畔中学连年达到了30%以上,简直是一个高考奇迹。为此,全省各地州市几乎都派了参观考察团到会宁一二三中学习取经。公元1985秋,收获的季节。来自文革前的甘肃省高考红旗学校临洮一中的一位领导,在会宁河畔与时任教导主任武运斌交谈时有过一段肺腑之言:从师资学历看,你们全县够资格的全部合起来也不及我们临洮一中的,但只你河畔中学考取的大学生却是我们全县的总数,远比临洮一中好……云云。这是对这所学校曾经辉煌的最好褒扬!

会宁“河畔三中”的高考啊,当时真的是让会宁北部老百姓的子弟成才多多,占尽状元县里才子居多的天时地利人和了。

试想,当一所地处乡村的学校,通过教育教学,让陇中会宁的七沟八岔与中华大地上的各大城市通脉,让成批成批的农家孩子,挥动知识的双桨,畅游社会大海洋,并时有大才者而为社会共识时,那个威名,那种受人青睐尊崇的自豪感、美好感,实在是学校与教师的莫大荣光,也是会宁这地方的荣光。

曾经的低谷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令周边教育行家、老百姓及其社会人士景仰多年的乡村高考模范中学,一度跌入好学生流失、把关教师思调、高考人数严重下滑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似乎谁也不能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但点到学校工作的要害处就是,管理混乱,教风衰落,学风下滑,高考掉到了重点大学已经没门,一般大学录取数只有19个人的低谷。从而在整整有半个世纪的会宁三中办学史上,永远留下了“曾经的低谷”而让人们达到痛心的地步,从此也将会宁教育多年形成的一二三中三所学校三足鼎立的局势,失去了一足的高度与能力,至今没能恢复得了,对今日的三中人而言,依然是奋斗崛起路途上的一块心痛。

曾经的低谷扫描之一

是的,会宁三中这所威名在外的乡村中学的高考,曾经真的掉到了连老百姓和周围邻县外省人士都在扼腕痛惜的低谷。

今天,如果将这个时间上的“曾经”具体化,就是当时惊动县上四大班子、教育界所有人士的1989年高考才结束不久的“苦”夏。能不惊动吗?先前是县上考取清华、北大的主要阵地,怎么一下子跌到了只考取19个普通大学生这样一种惨烈的局面呢?为此,那几个月,几乎全县33个乡镇都有人在议论、在褒贬、在评说千秋功罪。那个社会舆论的唾沫星子啊,简直可以把好些人淹死。在会宁,如果高考出了问题,社会谴责就这么严厉而又苛刻!

这恐怕就是会宁教育越办越强越办越有生命力的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原因了。

曾经的低谷扫瞄之二

对于会宁三中这段惊动过全县人民的社会教育史,打开才编写不久的会宁三中校史初稿翻阅,我们不难发现,那确确实实是一段不够尽如人意的低谷阶段,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具体说,就是从1987年后到新世纪开始这中间的十多年时间,而1989年的这一年实在是会宁三中高考历史上的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谷年、灰色年了。其灰色的程度,你一时半会似乎还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给以准确的表述。尤其对一个一直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同行来说。因为会宁教育的历史积淀和社会重视背景太深厚广阔了,要不然像周围邻县里的好多乡下中学,原本就很难考上19个大学生的,谈何低谷与高峰呢?然而会宁就不行,会宁的河畔三中更不行。

这难道不是会宁教育百年不衰的又一个基础性原因吗?

曾经的低谷扫瞄之三

大概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会宁教育的缘故,有关得失之事知道得还是比较多,大的小的,高的低的,宽的窄的,似乎都有,应有尽有。当然,这些所知中,有些比较经典的都是来自于群体的智慧与结晶,我只不过善于积攒罢了。

关于三中高考曾经出现的低谷,结合社会世情,我不得不重新提及1985年的辉煌。因为这一年会宁三中高考的辉煌里边,已经含情脉脉地向人们特别是管人事的领导干部透露出了关于用对人、用好人,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千古大道理了。

如前有述,这一年三中的高考成绩辉煌是必然的,确又超出了设想的目标。什么原因?还是当年苦心经营过这届学生的教导主任武运斌老师说得好:那是他们从初一招生后就开始抓到高二毕业的一级学生,各科老师匹配、敬业,学校管理严格有序,加上学生基础好,其结果不好又能到哪儿去呢?

当然,对于前后各年级依然是这样,不过由于学生基数问题、科任教师不太理想问题等不利因素,不可能都像武晓峰、赵有雄、苏彩丽那个年级那么出类拔萃,但管理严格不会出大的漏洞,大多数教师敬业负责的话,结果还是差不到哪里去。像1989年的那种残局,实在是教学环节、管理环节出了问题所致,不然不会滑到那种快接近要摸白板的境地。这也就是说,这之前的两年高考考得还算凑合,如1987年70人,1988年65人,但呈下滑趋势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了,只是没有滑到低谷而已,但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出来力挽狂澜,直到几百名农家子弟迟几年进入有关大学门的代价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和所有人都难以弥补的憾事发生后才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然而,到底为什么发展到了那种地步,似乎至今还是个不为人愿意揭破的谜。不过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不管是谁。

在一条事业线上工作,不管什么原因,寒了一个人的心不要紧,但寒了众人的心就有问题,就会导致大家在工作中带有情绪。教师职业,不要说消极怠工,只一个带着情绪上课,一节两节不大要紧,久而久之,伤痕肯定就会出来。那么,让所有的三中人不会轻易忘记的1989年的低谷成因,不是偶然中的必然又会是什么呢?

好在有低谷就有崛起,就有崛起中的人和事。曾经,县上前后选派了两任得力的校长,进行过重振三中雄风的措施。它们分别是张汉武和周唤民。

对于这两位受命于低谷之时,考验学校在都市化气候严重影响着的两位校长的所作所为,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这里不展开详细的赘述了,但我们应当肯定的是,这两位校长主持工作期间,均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提升。别的不说,就说高考吧,也出现了1991年的小高峰,王树虎以570.5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一举考取清华大学,同时有96名农家子弟考取全国各类重点、普通院校,起到了振兴会宁三中,走向全县一流学校的直接作用。1995和1996连续两年,学生梁丽、刘漆来的文科高考成绩,也占据全县榜眼位置,但因“寡不敌众”,终被一二中上百名高成绩的考生所湮没,振不起三中高考的昔日雄风。以后由于严重的教育都市化影响,学校虽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下了大气力,使校容校貌焕然一行,但生源蜂拥进城、好学生难以留住的状况一直困扰着会宁三中所有的领导、教师和关心三中未来发展前程的所有社会贤达、志士仁人。

三中人一直没有停止振兴的心率拨动。

真正的崛起,还是到了新世纪开始以后。

新的崛起

2009年仲春,一个风和日暖,神明气畅,红杏枝头闹春意的正午时分,我在友人的陪伴下再一次来到了三中所在的会宁北部古镇河畔。在学校大门口,迎接我的依然是那两棵枝繁叶密,春色葱郁的翠柏树。由于闫校长临时上县城开会去了,我便站在早已有些年轮,这阵子正大发生机的柏树旁和校办公室主任牟沛清接头联系。牟主任在学校,我们相握于才进学校大门口不足十米而有假石山的林木之间。知我此行的目的和在我的要求下,牟主任先领我周游了校园一遭,并附之于一腔熟悉学校发展历史的口头解释,让我再次释读了一次原以为我比较熟悉其实还有些生疏的会宁三中。

这就是已经崛起还在崛起的白银市唯一一所地处乡村的市级示范性中学——会宁县第三中学。

足有130亩大面积的校园内,新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与不多几排旧舍形影有语:昔年的可追述性与现实的可发展性;楼前道边,苍松翠柏与古槐成趣,几排白杨依然是那么直插蓝天具有无穷的伟丈夫气概,而榆叶梅等灌木花草,分明是在勾引春色的路途上又在卖弄春色了。假山成山已不假,空地树地早成阴。正是一年春光照,鸟语花香书生心。在迎大门而立的教学大楼前花园旁,在林阴通幽而往后院操场的道上,我欣赏着这向公园式方向发展而去的校园,想法多多,感慨多多。

倏然,我的耳际又萦绕起四年前新任校长闫新旭给我打电话时的声音来。实在说,那声音是纯粹的悦音,为才不久有了良好结果的高考成绩。而为公事兴奋之下向朋友打电话共同分享的待遇我还是头一回。可见,三中人关于振兴崛起的心怀希望,是郁积了多么深厚的感情啊!从校长开始。

是的,这一年会宁三中终于打破了自1991年王树虎考入清华大学以后,整整15年与清华北大等全国一流高校无缘的沉寂历史,作为新任校长他能不高兴吗?

不要说有那么一段“河畔三中”心灵史,即便是建校伊始的第一场高考,也都会使任何一个热爱职业者喜从中来,况且他又是一个地道的三中人,从读书开始,到教书育人有所作为,乃至成为了新世纪开始的第一代会宁三中“掌门人”!

这一年是新世纪2006年。这一年会宁三中的高考结果如此向世人展示了姿容:

高三一班学生王学举考取北京大学,吕格本来报考了清华的,只三两分之差滑档而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王丽娜则是心满意足地考取了她的第一志愿——中山大学;与此同时,还有182名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被省内外二本大学录取,加上三本上线的人数,共有242名学生考取大学。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来到了学校办公室。牟主任见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了,便直言快语:就从2006年这年的教育教学显像开始表明,我们会宁三中终于走出了沉寂的低谷,走向真正的振兴与崛起。这让我兴奋之余,不得不借助追述的长镜头,摇动昔年韵事,特写这所全市乡村中学中属于“第一世界”的今日丰姿了。

峥嵘岁月五十载,勤奋求实写春秋。在半个世纪的创业发展途径上,会宁三中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已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育日益都市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严峻现实面前,河畔“三中人”凭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莫大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开拓进取,图强创新,不甘人后,勇攀高峰,使学校全面工作稳中求实、求新,教学成绩逐年提高,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走出了低谷,迈入全市先进行列,办学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会宁三中目前有57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读学生,238名教职工。校园环境优雅,教学秩序井然,教风学风蔚然向上。在上级组织和社会贤达人士的关爱与协助下,教学设备得到空前改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按国家标准,室室具备,设施完备,配备先进,资料齐全;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考资源网嫁接联姻,可览世界于眼底,采信息于一瞬;教育品牌越搽越亮,“注册商标”愈显价值。2007年,学校以高分高位通过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新姿与昔日风采共鸣,成为了白银市内档次最高的农村中学。高考创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二次佳绩。

摇动后的特写镜头一

这是2007年似火的夏天。这天,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世杰,这位生在河畔,长在河畔,从开始读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又一直学习在河畔,再到大学毕业又教书育人在河畔二十多年,属于再真实不过的河畔三中人,把本年度的高考成绩准备公布时,闫新旭校长来了、张贵荣等几位副校长也来了。来了,不为别的,就为高考结果的统计与见证。当然教导处主任马可鹏、办公室范主任也在,还有几个级主任和班主任。其实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都是为一年一度的教学收获情况不谋而合。只是这一次,他们都又不谋而合地笑了,笑得自然灿烂。灿烂的光环映照下的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个学子和他们将要奔赴的各类学校。最为他们遗憾中又显得十分高兴的是,李江东同学以664的好成绩名列全县应届生第三名,有望进入被几乎所有高考学子所看好的清华北大。而同级同班的吕桓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崔凯燕、张健、张升学分别被中国石油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孙万胜、陈小通、郭继武被兰州大学录取,姜大辉、张励学、田治旺分别被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录取,常栋、王健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邢丹、张学海、郭旭分别被中国计量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录取,郭辉、胡建军、王庆海分别被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辽宁工程大学录取,合计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共有50多名。很令学校庆幸、当地老百姓叫好的是,这一年三中考生中一母同胞双双被录取的一共两对,他们分别是:张励学与张升学,录取学校是四川大学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郭旭与郭辉,录取大学是北京交通大学和东北大学。

这一年会宁三中二本上线共198名,加上三本的共260名之多。春华秋实的壮景,重新在会宁三中校园内展现。

在高考状元县会宁,人们习惯把会宁三中叫“河畔三中”的原因真的并不难懂,而明白无二的就是对当初河畔中学的习惯留恋、地域特质,与今日三中冠冕的心理认可罢了。

好多年以来,人们难忘河畔中学的昔日辉煌,人们更寄希望于三中新的崛起。三中终于崛起了。

摇动后的特写镜头二

时间:2008年8月。

地点:会宁县河畔古镇会宁县第三中学校园内外。

故事:与高考有关的教师、学子、家长。

连日来,校领导、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知名人士等,都为会宁三中的高考有了新的突破而高兴,并以不同形式表示祝贺。

事实上也真的应当高兴,应当祝贺。因为这是会宁三中高考历史上空前的一次高峰。

一是在全县七所高考中学中,唯一完成教育局根据当年高一招生现况下达应届生考取大学指标的学校。有120名应届生考分上了高考二本线。二是二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补习生二本上线111名,音美体双上线27人,单上线24人,加上应届生上线人数120名,总共二本上线人数282人,其中重点大学上线人数线上的指标是15人,实际达到54人。而由省扶贫基金会资助的首届“状元班”67名考生,60人上二本线,其中25人上了重点线。段斌同学为并列全县文科第一,被西南财金大学录取;赵童被南京大学录取;牟芸萱、曹婷、李龙飞分别被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录取。这一年接纳会宁三中学子的重点大学分别还有:重庆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西南交大、山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等30多所。

那年的那天早上,电话里,闫校长兴奋中不无惋惜地说:除了没有清华北大的遗憾外,总数、重点,都是三中建校以来高考的新高峰。

我知道闫新旭校长的心胸与大志:全省一流的乡村中学、拔尖的乡村中学;更理解其多年来的高考情结:要出现历史上三中考取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的昔日盛景,回报母校、回报组织、回报父老乡亲。其实他的惋惜不无道理,但更多表现出的还是他不满足现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追求。而事实上,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高考也有十分辉煌的一面。尤其在结合生源、地域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才显得理由充足,丽辞旦旦。会宁三中目前的高考,何不是这样一种令好多同行望尘莫及的可观景致呢!

2009年注定是我与会宁三中结下不解之缘的加强年。春天的两次拜访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在这炎夏烈日下五次三番地光临的。7月30日的这次光顾,不仅仅是为了今年的高考,还有学校提升品位的方方面面。然而,高考的成绩还是要写的。

摇动后的特写镜头三

当暑假里还为学校教学楼的扫尾工程连日来奔波在省城兰州,毕了因为车送客人不在,只好挤班车先到白银,然后想方设法回往新堡子家中或河畔学校的校长闫新旭突然打电话说他中午到白银时,我正在做着前往会宁三中的准备,于是我只好放弃先行的念头,静守白银耐心等待他的到来。

为一个项目,与原白银职专校长郭彦熙在白银小聚后,我和闫校长便匆匆踏上回会宁三中的颠簸路途。因为修路,颠簸是颠簸了一些,但毕竟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一路上话题不断,精神也格外好,不知不觉间抵达新堡子闫校长的家门前时,由于跑项目一个星期活动在外没有回家安度假期了,闫校长决定先乘便回家看看,我则独自前往还有30里之遥的学校。

正是高考录取通知书相继来校的日子,好事的我,连日来注意细看了有关学校录取通知书:华中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金融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等。我问昔年同学,今日三中的收发王进科老师已有多少件通知书时,他既认真又随便地说:大约一百多件了吧,反正邮局那边一来,我就送到办公室这里来了。一旁的办公室主任牟沛清比较自信地说:就是少了清华北大,其他全国名校这几年又考遍了。让我从中听出了新世纪以来,三中人对办好学校,再度提升学校名望,打造教学品牌而有的自信与自豪。而牟主任提供的今年高考上线信息这样告诉我们:虽然应届考生比不得去年,但总体上还是有所长进,重点上线54人,二本上线人数达到278人之多,距离近期奋斗目标“高考二本上线过三百人大关”只一步之遥。

其实一所农村中学,在当今教育都市化,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有些名校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暗箱操作高价买取高分学生的现实背景下,能办到今天这种光影斑驳、彩虹缕缕的天地,已是很令人欣慰与感佩的颇具功德的事了,不存什么遗憾的。

夜深了,我依然在回顾中翻阅材料,在阅读材料中反思回忆几年来从校园内外闻听到有关会宁三中的教育高考和高考教育。涉及到教学质量,我突然记起了从校长闫新旭,到普通教师都很自信的一句话:“我们三中教师的孩子读高中,没有一个走出三中学校大门的!”

这句大实话,不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的一种肯定与自信吗?这要比现实生活里,自己在某所学校当校长,却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别的学校去读书的严酷现实光彩了不知多少倍。而这种光彩,如今已是会宁三中人的一种无任何广告费用、无一丁点儿虚假成分的品牌宣传资本。现实中,这资本已让不少学校及其校长有些汗颜了!

全摇后的特写镜头四

据考,从新世纪开始,会宁三中的教师子女,确实不再远离家门远离父母而去他乡异地读高中了。这就是说,教师们满有把握有能力将招进来的农家子弟连同自己的孩子一同送进比较理想的高等学校。这在教育系统乃至当地老百姓中间有关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自然有了良好形象。2005年全县文科第一名、刘永国老师的儿子刘阳考取了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张文清老师的儿子吕格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吕生来老师的儿子吕桓考取了华北电力大学,陈志远老师的儿子陈小通考取了兰州大学;2008年,牟沛清老师的儿子牟浩铭、女儿牟芸萱,双双分别考取兰州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赵山钦老师的儿子赵童考取了南京大学;武端老师的儿子武学昌考取了重庆大学;曹永福老师的女儿曹婷考取了四川大学;潘志学老师的儿子考取了山东大学。2009年孔令军老师的儿子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张全国老师的儿子张博考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可见,会宁三中果真出现了如同上世纪80年代那种高考的开元盛世景况。我却喜欢将其称为河畔三中的“贞观之治”。为什么?借用一句古人的经典名句就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年轻的校长闫新旭则将其概括为“三个一”,即活水的三个来源:

一个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

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套严谨规范的管理流程。

那么,就让我们再看看这三个来源的真实内容吧。

闫新旭校长说,学校要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会宁三中的领导班子,秉承改革创新的办学精神,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书要教好,人要育好,书要读好,人要做好”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人性的管理机制,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六年来新一届领导班子讲和谐、讲团结、讲协作,使学校整体工作能够在和谐共振中向前发展;使学校在工于管理,注重实效,慎看业绩的旋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上新的台阶,创造新的业绩。做到了知校情,了师情,明学情;重教研,重改革,重创新,文化积淀丰厚,找回了师德及感恩教育的美好现实;造就了一个空前务实,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闫新旭校长说: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传道者、学习者、创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会宁三中以此为出发点,不折不扣,有板有眼,要求全体教师走终身学习道路,坚持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形神兼备不偏颇,坚持实施“课堂质量工程”,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以教研促教改,向教研要质量,造就了一支业务素质精良,教育思想先进,教学风格多样,专业特长突出,教研热情执着,安心农村教育的一流教师队伍,成了会宁三中教育事业薪火相传,走向创新发达的根本保证。

说到管理,闫校长显得更加精神,从校风校训,各类规章制度,无一不清,振振有词:“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修订了《会宁三中规章制度汇编》,使管理走向规范科学。学校协同上级组织,把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推荐选拔到中层领导、级主任岗位上来,实行了党支部成员、学校领导包年级,年级主任包班主任,班主任包学生的层层承包的‘扁平式管理方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上下协办,齐抓共管。由于管理层人人有责,教师队伍中个个工作严谨规范,常规管理、常规教育有条不紊,多年来学校没有出现过一例师生安全事故。自2002年至2008年,连续七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安全校园单位”,真正走上了和谐发展,文明提升的宽阔路子,充满了以人为本的诗情画意。如果条件允许,是能写成一部大书的,宏篇巨制的那种大书。

全摇后的特写镜头之五

这是会宁三中有关术科教学高考的重中之重体育。好多年来,在乡下,篮球几乎就是学校体育的代名词了。原因是群众性和普及型。会宁三中的篮球队,确是享誉全县乃至周边邻县的,当年单是为靖远矿务局、山西大同煤矿等处提供的球员就有十多名。当然会宁三中的体育不限于篮球,但篮球多年来是其传统项目中的主项而被远近的同级学校所看好倒也是真的。不过,涉及到体育高考,还是田径方面出人。说来也算有缘,六年前我就是慕名将我考体育学校的外甥转到会宁三中进行过一年多的基本技能训练而考取云南师大体育系的。

这就是说,会宁三中的体育高考,早年就在当地有名。而有名的一种解释,当然是高考成绩了。据悉,新世纪以来会宁三中向高等学校输送的体育人才,是附近几所省级高中示范学校都望尘莫及的。就县内而言,曾有几年,其考取大学体育生的总数几乎是全县体育考生的一半。上世纪从该校考取体育学校,学成后又在母校效力二十多年的李文、马学忠老师提供的一本历年高考体育学生登记册告诉我:会宁三中自1977年开始至今年夏季高考结束为止,先后培养了200多名本、专科体育生,涉足的体育院校有西安体院、成都体院、云南师大、西北师大、天水师院、河南师大等20多所。新世纪以来的九年时间内,共考取了108人之多。韩凤彪等三名毕业于会宁三中的学生,虽然不是体育大学生,但当年上大学期间作为各自学校的体育队员而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其实也是对会宁三中体育教学和篮球传统项目的一种肯定。2008这一年,会宁三中创造了考取整整20名体育本科生的佳绩,学生分布在西安体院、成都体院、西北师大、云南师大、天水师院等十多所院校,其辉煌成绩在本市各高考学校引起反响。县教育局就此还专门对其术科教学的经验做了总结,并在全县召开的当年高考工作总结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有人说,会宁三中的体育教学及高考,是状元县会宁教育教学的别一道亮丽风景,真的一点不假。正因如此,白银市早年就将会宁三中授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时还授予了“全市业余训练工作先进集体”,省、市、县先后都为其授予体育先进集体单位称号。有道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会宁三中的体育高考,不正是状元县里一道高悬的帆吗?

尾 声

所谓尾声,只能是暂时的。因为,目前论及潮平两岸、风正千帆的会宁教育盛况,我有写不完的文章;谈起会宁三中这所地地道道的乡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我还有很多未了的情结。譬如说海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资助过的“中信班”,省扶贫办资助的“状元班”,特别是经甘肃省、白银市侨联牵线搭桥,白银市教育局、会宁县教育局审查批准,会宁三中承办的全国唯一一所地处农村学校的“珍珠班”学生的招生范围、教师配备及其优惠条件下的教学任务要求、人性化管理、高考成绩设想设计等等,所谓珍珠班,顾名思义,不就是要培养一个个心灵如珍珠样有用于社会人才的希望或象征性冠名吗?不管怎样,会宁的河畔三中是能够担当起如此美意无穷的重任的。据悉,由校方全免学费、住宿费(每学期共447元),“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每年给予每个学生人民币2500元生活补助的“珍珠班”学生,会宁三中已招收两届,即现今的高二一个班和高一一个班。以闫新旭为代表的校方落实得很好,以杨家荣先生为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负责人的检查督促工作做得更好。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闪烁着海峡两岸中华学人情结的“珍珠班”,定会在双方志士仁人的精心打造下,折射出爱心太阳的熠熠光辉而彰显出“双特生”的中华风采。

作家雁翎曾说,在全民办教育的会宁,会宁三中已经成为了大山里的教育航母。这个比喻大胆而大气,只要对这所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有所了解,恐怕不会有异议的吧!我既表示同意,又坚持我早已表述过的观点:映日荷花别样红。

至于他们如日中天的事业,自然是要薪火相传千秋万代的了。

猜你喜欢
会宁三中河畔
白布河畔苍鹭飞
你不在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百年潮
柴达木映画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河畔健步庆“三八”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