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宽容和谐思想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启示

2009-12-10 06:47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董 娜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高校正在成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但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弊端。笔者根据《论语》中孔子对待“异端”所体现出的“恕”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对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孔子思想 宽容和谐 高等教育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董娜(1973- ),女,河南洛阳人,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讲师,硕士。(江苏苏州21500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42-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而高校正在成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然而,高校教师在“第一课堂”上的“主角”“知识权威”的身份以及“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以“考试成绩优秀”“集体观念强”“遵守纪律”作为评选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造成那些在课堂上思想活跃、提出质疑的学生往往被视为“不听话”“影响课堂秩序”的“差学生”,这种评价标准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笔者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认识到,孔子对待“异端”所体现出的“恕”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对高校如何培养打破常规、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的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①。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直接关系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明天……要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灵魂。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塑造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其主要任务,特别是在国际高等教育生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六个有”:第一,有可贵的科学精神。第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第三,有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有超前的创新思维。第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第六,有超常的创新成果。这六个方面是由浅入深、由创新思维到创新行动并实现创新结果的过程③。从这六个方面我们可以说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全面创造性的人才,是内在的创造性得到充分揭示和开发,形成创新素质,并能产生外在创造性成果的人才④。他们具备个性特征,他们自身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从事的创新活动是标新立异、展示个性的活动。因此,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促进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育,要在培养中突出开放性、自主性;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但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弊端。

(一)教育理念滞后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已有的知识成果,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了特长与潜质的培养。“一份考卷定终身”的考试评价制度限制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与好奇。

(二)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第一课堂”主要还是教师单向“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后师生间缺少交流,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实习经费缺乏,学生缺少参与科研的机会,特长无法发展,很难形成创新性思维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评价机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校评价好学生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优秀”“遵守纪律”“老实听话”为标准,而那些思想活跃、常有自己的看法、爱提意见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特长并且为了发展特长而影响甚至耽误了学业的孩子,通常被视为“不听话”“不务正业”的另类,这种评价机制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知识传授”的影响,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应付了事,创新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达不到创新型人才的要求⑤。

三、孔子的宽容和谐思想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汲取世界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同时也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

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通过宽松、自由的对话方式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传授弟子,弟子们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整理编写了《论语》。《论语》学说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中允许不同意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和容众、“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对高校教师如何营造宽容和谐的教育环境,从而让大学生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着很好的启示。

(一)孔子对待“异端”体现“恕”与“和而不同”的精神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里的“两端”是指不同方面,“叩其两端”就是详细了解对方不同的意见。了解清楚对方的意见后,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再详细地告诉他。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要学生们“盍各言尔志”,让学生表达各自的志向,通过这种教育方式给学生权利表达各自不同的意见,启发学生培养自由发展的心志模式;在《论语·先进》中,孔子还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对于自己的话没有反对意见,孔子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在《论语·为政》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认为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攻击,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由此可见孔子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是:允许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各有道理,没有必要互相攻击。既然不同意见各有所当,那么研究它就不会是有害的,而如果不加研究,就横加攻击,才是有害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仅破坏和谐,也使得人们有意见不说,导致思想僵化,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孔子对“异端”的态度体现的是他“恕”与“和而不同”的精神。

(二)孔子的“恕道”是中国古代宽容主义理论的重要形式和范畴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中孔子的“恕”是指人应该以爱人之心、爱人之能去对待他人,视人如己,施爱于人。只要有宽容之心,以自我感觉为准绳,自己不愿做的、不想得到的,便不要施加于他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作为代表知识权威的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人不必求全责备,多谅解多宽容,师生间就会少些怨恨。这是为师者做人的美德,可贵的德行。而在《论语·八佾》中“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这其中孔子的“恕”则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置上不宽,在位不仁,无德无才,理当唾弃。可见,孔子的“恕道”其意在教人“和平相处”,讲求宽恕别人的言行与己的不一致,而达到和谐共处;主张自己不愿意承受的、经历的、遭遇的境况,就不要、也不能够施加与他人的道德准则;提倡尊贤容众的宽厚态度;倡导知人知言,议论时政的言论和讲学自由;体现出宽容他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和谐相处,共同生存与发展。“恕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宽容主义理论的重要形式和范畴。

(三)孔子的“和而不同”用宽容促进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论语·子路》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孔子所要追求的是“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是矛盾对立面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原则性,而非杂乱无章的,这其中带有强烈的宽容性、平等性、正义性等特征,追求求同存异、增同减异的理想社会关系,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激发社会的热情与活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发展,最终形成社会各种组成要素“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四、营造宽容和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高校育人环境

在面向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教材编写来给学生传“道”已远远不够了,高校教师应当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吸取经验,教师的作用要由“授业”向“授渔”转化、由“解惑”向“引惑”转化。在作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高境界的智慧、高水平的素质、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直面学生的不同想法,要倡导言论自由,要追求“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在宽容、博爱、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高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任务。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宽容的教学态度

在“第一课堂”中代表知识化身、权威象征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对一些研究领域保持好奇心和求异思维,从而展开思维的碰撞。要宽容学生,不怕学生说错话、做错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等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要具有宽容的指导态度

教师要勇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通过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创新的环境中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与现实,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习惯,这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所在。

(三)在学生评价体系中教师要具有宽容的评价态度

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建立更加开放、灵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特别要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学生敢闯、敢试、敢冒尖。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师必将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思考对策应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要以宽容、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多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营造宽容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

htm,2007-10-24.

②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23/content_8424606.htm,2008-06-23.

③王建国.改革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N].中国教育报,2009-02-13.

④林瑞.论创新型人才之素质特征[J].中国人才,2008(19):10.

⑤东北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EB/OL].http://202.118.31.220/llxx/llyj/h000/h00/1227931416d330.html,2008-

11-29.

[参考文献]

[1]王金刚,等.试论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8(5).

[2]吴丕.“攻乎异端”与社会和谐——孔子是怎样对待不同意见的[J].学习论坛,2006(10).

[3]林佳梅.《论语》的“恕道”思想与和谐社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李小桃.“和为贵”与“和而不同”——《论语》的和谐观探析[J].作家,2008(10).

[5]江南.由“和而不同”想到的[J].秘书工作,2007(3).

[6]皮江红.孔子的和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3).

[7]孙国红.营造宽容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津电大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