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供需矛盾角度分析浙江省水利高职人才培养战略

2009-12-10 06:47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叶 舟

[摘要]浙江是我国沿海发达的省份,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浙江水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水利的发展趋势。文章利用浙江水利发展的案例,分析了现代水利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存在的矛盾,探讨了这种矛盾存在的缘由,并提出了通过水利类高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来解决矛盾的思路。

[关键词]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叶舟(1964- ),男,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浙江杭州31123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10-03

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水利类院校同样如此。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利行业所承担的任务和目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水利已向现代水利转变,相应的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规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趋势和特点,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高职院校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浙江是我国沿海发达的省份,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相应的水利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全国的趋势。

一、现代水利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案例分析

2000年浙江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008年超过6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这一水平相适应的浙江水利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也作了积极的调整,而与这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利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则有一定的差距。

(一)典型案例分析

1.城市防洪工程——水利从农村走进城市。200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城市防洪工程的重大决策:总投资118亿元,要求浙江省水利厅用5年时间把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以上,杭州等重要城市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同时提出了城市防洪不仅要满足流域防洪规划,而且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防洪工程不仅要有机地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城市景观相协调,而且要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防洪工程使传统的水利专业开始与建筑、市政、园林等专业进行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阳市。东阳市水利局完成城防工程设计后,工程师们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认为驾轻就熟的筑堤建坝城防设计方案,被当地政府断然否决,最后采用了曾承担上海外滩、浦东新区防洪工程设计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建成后在东阳市区河段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不仅保障了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而且市民可以在江滨公路上欣赏沿江的美景,改善了生态环境。

2.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农村与城市河道的对接。2002年浙江省政府决定投资120亿元,在全省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农村与城市的河道进行了对接。水利已经不是农村水利,而是全社会的水利,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绍兴市。漫步在绍兴市区,人们深为这里的河道治理工程与城市景观的完美结合所折服。无论是治水广场、百花苑,还是在相关的配套道路上,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却看不到以往水利工程人工斧凿的痕迹。拓浚后的河道水清可鉴,百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与道路、绿地浑然天成。不时有年轻妇女沿堤防石阶款款移至水畔,俯身洗濯;桨声响处,又一只乌篷船轻灵地飘过人们的视线……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已显露出“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市可贸、景美可赏”的崭新风貌,而捍卫这一切的,正是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

当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要求,绍兴市水利局委托浙江省地质勘察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风景规划院、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等具有不同学科的单位开展规划设计。而后的建设阶段,工程施工中涉及水利、园林、建筑、装饰工程和城镇规划等专业,因此择优选择力量雄厚的浙江环宇集团、浙江中联建设集团、市第一建工集团、市第一园林工程公司、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市第一水建公司、浙江省水电基础工程公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施工及监理单位参加工程施工和监理。

3.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从水库水源到市政工程。浙江省水利厅计划从2003年开始用10年时间解决1300万农民的饮用水问题,这个项目主要通过建设水库等水源工程、供水管网和小型自来水厂,解决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困难。这是一个惠民工程,但带给水利部门的最大挑战是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匮乏。水利部门以往的工作主要是建设水库、水闸、泵站、渠道等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而对于城镇供水等项目既缺乏建设经验,又缺乏管理知识。因此缺少市政、建筑设计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大量人才,特别是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维修、保养、管理问题更为突出。

4.曹娥江大闸等重点工程——水工与艺术完美结合。曹娥江大闸枢纽位于钱塘江下游右岸的主要支流曹娥江河口。本工程为I等工程,大闸枢纽主要由挡潮泄洪闸、堵坝、导流堤、连接坝段以及管理区等组成。按照规划目标,曹娥江大闸枢纽要建设成河口景观工程,因此除了水工建筑物部分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外,上部建筑物分成两个部分设计。为了较好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沿河建筑整体的艺术性和造型美,择优选择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整体设计方案,结构部分设计由上海华东设计院承担。

工程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水工建筑结构与建筑学两种学科的有机结合。传统水利工程地处农村,设计者和建设者大都从降低造价的角度,重视下部挡水建筑物的设计,而对上部建筑的造型、色彩等美学元素重视不够。而现代水利要求改变传统水利设计的范式,把城市建筑的设计思路用到了水工程上。

5.百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与园艺、农艺结合。2009年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实施百万亩喷滴灌工程,省财政计划对标准型喷滴灌工程补助1000~1500元/亩,对简易型喷滴灌工程补助200元/亩。这是现代农业的需要,它突破了目前行业束缚的局限。喷滴灌工程虽然是一项水利工程,但是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灌溉形式,因此必须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而进行选择。这种选择的前提是对种植物有所了解,因为它既可以灌溉农业作物,也可以发展园林绿化。它改变了传统的灌溉系统先造,农民滞后进行被动作物选择的模式。

(二)人才规格及其素质要求

上面五项工程几乎代表了近十年来浙江水利的重大工程类型,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已经涉及大量的土建、市政建设、城镇规划、园艺、农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里反映了两个信息:一是水利技术队伍的专业结构需要拓宽,不仅需要水工、农水、水文、地质等传统专业技术人才,同样需要建筑、艺术、园林、环艺、城建等规划、设计、施工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从人才的知识结构等素质要求来说,要求传统水利专业人才具备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方面的修养,以便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增加艺术元素,施工中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将设计蓝图变成为现实。下表为浙江省水利厅统计的现有专业人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水利人才结构离现代水利要求差距较大,几乎没有艺术类和园林设计方面的人才。

二、造成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才需求结构多元化

对于需求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现代水利目标和任务的变化。现代水利目标和任务发生变化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它既可能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也可能来自于经济社会本身的发展。

1.市场经济体制冲破了传统社会的二元结构束缚。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一是资源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全社会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样如此。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浙江省对水利发展方向做出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水利服务由农村为主向农村、城市一体化服务转变,从防灾为主向防灾、环境服务转变。2006年浙江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建设”责任书,标志着全省水资源全面优化配置的工程拉开了建设序幕。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的真正意义在于浙江省的水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得到优化配置。水利不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学问题。在这种新的时空上的配置,需要新的知识和手段,需要水利技术人员掌握城市建设、管理的规律。

2.市场经济体制冲破了我国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我国行业分类尽管历经若干次改革,但还是受前苏联体制的影响,水利、建设、交通、农业都属于不同的行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严重的壁垒。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受价格规律支配,资源在全社会配置的需求与行业分工造成的壁垒形成了矛盾。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水利部门开始承担原来职责模糊的、或者原来属于其他职能部门承担的农村供水、城市防洪、城市河道治理、地下水管理等职能,相应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水利实际工作的需要。

3.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水利的内涵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水利的防洪减灾的单一目标,而是向现代水利综合目标——防洪、减灾、旅游、生态保护等全面发展。具体来说,现代水利工程既要成为防洪减灾的工具,又要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这在国外是很普遍的事,在国内现在也已经有这方面的趋势,如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已经成为华东天池,每天接受大量的游客观光;浙江新安江水库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千岛湖。“城市防洪,治的是一城之水,却反映出了治水思路的大转变”,这是许多“老水利”的由衷感慨。相应于这种目标和变化,其急需的人才也要求有一种复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水工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建筑、艺术、机电、经济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使一个水利工程真正成为一个艺术品,成为一个当地标志性建筑,成为一种高科技综合体。

(二)传统行政体制造成人才供给的短缺

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水利人才供给来源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因此,分析人才供给主要是分析高等院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

1.现代水利需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从人才需求的规格看,不仅需要专门从事设计、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需要从事工程施工的高技能的高职学生,甚至能工巧匠。浙江省水利高校布局中没有本科院校,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在努力将水利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重点建设培养高层次的科研、设计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重点扶持职业学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队伍。

2.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受行政体制的制约。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设计的行业管理都在建设厅,而建设厅举办的高职院校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该院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围绕浙江省建设厅的政策指向进行的,它没有考虑水利、交通系统的人才需求所引致的供给。这就对现代高等水利教育提出了挑战——学校定位和专业设置必须适应新时期水利任务的需求,而所有需要配套的资源都在其他行业。

3.高职院校水利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破原来的框架。一方面是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应的面比较窄,没有反映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没有反映企业现实的需求,知识结构不合理。除了传统几个水利课程外,没有根据这两个需求设置课程,如建筑设计、艺术课程、国家标准、行业规章、安全制度等。解决这个问题,急需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这就是目前高校存在的,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提供水利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所面临的矛盾。

三、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专业特色

从前文可以看出,现代水利对高职类人才需求变化有三个特点:(1)水利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趋向宽泛化,需要大量的艺术、建筑、机电、经济、信息等专业为现代水利服务;(2)水利发展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趋向复合化,需要水工与环境艺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等知识的复合;还需要水利与园林、农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3)水利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更应该掌握行业规范、标准等。由于水利高技能人才是直接参与水利建设活动的,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服务现代水利所要求的技能。浙江同济是一所新建高职学校,历史包袱少,同时具有行业背景和同济大学合作的资源优势,可以在为现代水利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一)规划贴近现代水利需求的专业群

浙江同济兼有水利专业和建筑、土木类专业建设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举办单位省水利厅的行业优势,可以利用行业的资源强化水利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利用与同济大学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在建筑、土木、艺术等方面教学资源进行相关专业建设。正因为具有这两个方面的资源,学院将专业定位在大土木方向,具体包括7个专业群:水利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机械制造类、电气自动化类、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学院应该根据现代水利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动态完善专业设置的规划和专业群建设。

(二)建设贴近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衡量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需要改革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课程结构是否基于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是否反映一线需求;实训条件是否类似于工作现场——生产型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是否具有实践经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评估手段是否适合职业教育(考试是唯一手段,实践性教育如何评估);是否有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等。这些内容都围绕着课程体系建设的,因此决定着课程的改革。课程体系建构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难点和热点,它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就是对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文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围绕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积极推动学生就业能力提高。要培养现代水利需要的人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采用项目导向型、任务导向型、过程导向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浙江水利发展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依托行业发展的水利高职院校与行业发展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对浙江省的分析具有典型性,其研究成果对其他省份具有同样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A Private Practice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