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
我认为,语文的本质就是实现言意的转换。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自主、自如地实现由言到意和由意到言的自由转换的过程。
这里的“言”,既指课文的语言文字,包括具体的词、句、段、篇,也指学生的口头言语或书面语言,即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所表达的语言文字;这里的“意”,既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象、意思、意义和意蕴,也指学生在学习中对课文的理解以及通过口头言语或书面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这里的“由言到意”的转换,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蕴和情感;另一方面,也指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步生成和积聚的某些思想和情感。这里的“由意到言”的转换,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对课文意蕴作深层把握的基础上,开展对课文所用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的揣摩与借鉴;另一方面,也指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情感,运用适合的语言及方式加以表达与外化。
在《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孔子谈水”部分是课文的精华所在,我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言意的自由转换,从中提高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感悟、把握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能力。
一、 让学生经历“言——意——言”的转换
“孔子谈水”的这段话,表述得十分经典:“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为了让学生不仅能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内涵,还能感受到这段话的表达特点,我采取了“层层剥笋”的办法展开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感受现实层面的水。我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水的语句,并连贯地读出来:水奔流不息,没有一定的形状,穿山岩,凿石壁。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水的四个特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形状,水能冲破障碍,能荡涤污垢。这就是现实层面的水的特点,通过朗读和思考,引导学生实现了“言——意”的表层转换,但这里的“意”,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意象”和“意思”的表层阶段。我又问学生:“假如孔子就这样来谈水,你作何评价?”学生觉得这样谈水只是发现了水的一般特征,还没有完全表达出真实意图。这说明学生对这段话的“言意转化”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二步,让学生感知联想层面的水。我在学生第一步感受现实层面水的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与第一步的语段相比,这段话除了现实层面的水以外,又增加了联想层面的水,水的特点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此语段中水的特点: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和顺温柔、勇敢无畏,又能荡涤污垢。通过朗读和思考,学生的“言——意”转换已经从表层进入内层,这里的“意”已经进入到语言文字背后所呈现的“意义”层面了,对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认为这样来谈水,明显比第一步谈水来得深刻,通过对水的表面特征展开联想,水已经具有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给人一定的启迪。这说明学生在第一步感受水表面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水的更深一层的“言意转化”。
第三步,让学生感悟本质层面的水。在前两步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课文中“孔子谈水”的原有段落,并继续引导学生概括出水的本质特征: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水的这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其实已经由孔子在谈水过程中加以高度提炼和概括了。学生从水的现实层面和联想层面加以认识,随着语言文字对水的描述从视觉扩展到联想,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第三步的朗读和感悟,在“孔子谈水”的核心语词的直接点化下,学生的“言——意”转换开始从内层进入深层,这里的“意”已经进入到语言文字背后所呈现的“意蕴”层面了,使学生对水的特征有了本质的领悟,从而实现了对本语段的“言意”的终极转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述三步层层深入地朗读、思考和“言意”的逐层转化,学生完成了对“孔子谈水”这段语言文字的深度解读。此时,学生对孔子所寄寓的“水是真君子”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由言到意”的学习过程中,也基本完成了“由意到言”的学习过程,学生拾级而上,当登上文本意蕴的顶端而俯视自己的登攀之路时,其实已经能够顿悟和领会到这个语段在构思布局和遣词造句上的特点了。由此可见,在言意互相转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对文本开展深入解读,把握文本中言意的特质,然后对教学过程开展精心的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
二、 展开拓展,让学生经历“意——言”的转换
“由意到言”的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如何表达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的过程。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积累规范语言;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有效的语言表达情境,指导学生将心中的“意”外化成口中或笔下的“言”。
在让学生充分领会“孔子谈水”这段经典的文字后,我创设了一个引导学生自由写话的语境。我告诉学生,“孔子谈水”的四个方面,其实就是孔子观察水的四个角度,谈到了水的四种品质。如果我们能从新的角度来观察水,肯定还可以发现水的一些新的品质。况且,“孔子谈水”的那段话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孔子对水还有很多的发现。接着,我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出示了四张幻灯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配音朗读相关文字。图片一,从天而降的水;图片二,清澈如镜的水;图片三,化作朝露的水;图片四,回归大海的水。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个句式:水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这就是“孔子谈水”时的基本表达方式。我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式写话。下面是部分学生写话的内容:
生①:水化作朝露,哺育着花草,它好像无私奉献。
生②:水从天而降,哺育着万物生灵,它好像有气度。
生③:水清澈如镜,冰清玉洁,它好像纯洁高尚。
生④:水回归大海,追求目标,它好像有理想。
生⑤:水从天而降,奔腾不息,它好像有气概。
生⑥:水从天而降,气势磅礴,它好像有勇气;水化作朝露,滋润万物,它好像有无私的情怀。
生⑦:水清澈如镜,纹丝不动,它好像有内涵。水从天而降,化作朝露,它好像有母爱。
从学生表达的这些句子来看,他们在图片的引导下,进行了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水的不同特征,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努力寻找水的本质与品格,再仿照“孔子谈水”的典型句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凝聚成语言文字,有效地完成了“由意到言”的转换。
(作者单位: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