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
低年级的学生从学会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简短的话,再到渐渐学会写一篇习作,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讲,简直是一个质的飞跃。怎样为学生写话做更精心的准备呢?
一、 先游戏后说话
低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玩起来昏天黑地,说起来断断续续,不能把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用几句简短的话表述出来。对话过程中,“然后,然后,后来,后来,还有,还有”这些连接词,用了无数个,就是不能把话说清楚。于是,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个便于大家操作的游戏,比如掰手腕、猜猜谁是指挥官、吹泡泡等一些轻松快乐的游戏。游戏前不给学生任何负担,就是专注游戏。结束游戏后评说,评“谁说得最清楚”。评奖只是借口,而学生为了能得奖就不得不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了,就能把游戏的过程和感受说出来。尤其是感受,因为学生自己经历了游戏,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在交流表达的时候,个性的东西很多,同时,也能汲取众家之长。这样,我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逐条回答。①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干什么?② 参加游戏的有哪些人?大家的心情怎么样?③ 你最喜欢谁的表现?说说你自己的看法。④ 游戏结束了,你想到什么了,跟大家说说好吗?其中有些问题我就根据当时的情境随机提出,这样,学生们的说话逐步有了条理性。练习的次数多了以后,他们渐渐地把最初口头表达时的习惯用语丢弃了,能说几句连贯通顺不啰唆的话了。这时,我才让学生动笔练写,要求只要能把自己刚刚说过的或者听来的话写下来,就算出色完成任务了。
二、 先准备后上课
参加体验作文课题组后,我在施教过程中逐渐实践自己的设想。每次课前,我都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先接触到课本中提到的东西。比如树叶贴画课,他们在课前收集树叶的过程本身就是认识的过程。采集树叶的时候,他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树叶长在什么树上,认识了树的名字,了解了树的特点。知道有些树冬天落叶,而有些树冬天是不落叶的,树叶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等到课堂交流的时候,学生们都是争着说自己的收获。
而教学以水果为主题的写话课时,我吸取以前布置任务的教训,学生们带来的水果几乎是常见的苹果、香蕉和梨,再没其他有特色的水果了。于是,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准备3种水果,尽量选择不常见的,或者自己没吃过的一些水果。所以,到了水果观察写话课,我将学生带来的所有水果放在讲台上,小小的讲台一下子成了精彩纷呈的水果展示台,学生们的兴趣大增。于是,我可以按照从看外形、颜色,再摸表皮,接着切开水果看果肉、闻气味,最后品尝果肉、说滋味,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学生们观察完水果后,我切开了那个平时少见的火龙果,每人只分得一小块,可是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了。水果写话课结束后,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选一个角度写下今天的活动。习作交上来了,和我预想的效果一样好。
三、 先动口后动笔
和认识水果不一样的是,在咬饼干的写话课上,我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饼干随便咬下一口。看看被自己咬过的饼干成什么形状了。然后再设计一种饼干图案,看自己的嘴巴能不能咬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倍增。时机成熟了,我要求学生咬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最后,再根据自己咬的图案编一个故事。这下好玩多了,学生咬几口放下,交谈几句又去咬了。整个课堂学生成了童话编剧和导演,而我则是他们最热心的观众。等到他们拿着作品跟同学们讲述自己编织的故事的时候,我知道,让他们写下自己心中的故事已经不是难题了。
四、 先欣赏后体会
有时,一篇美文能给人心灵的洗涤。在课前,我喜欢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一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处,学生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感动得暗暗流泪。《路边的蝴蝶兰》写了一株在路边盛开给人带来清香的兰花,可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愣是将脚从她身上踩过。“你疼吗?”旁边的草儿问她。“不疼,孩子们不是故意踩到我身上的。”文章结束了,可意义深远。“听了这样的话语,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在生活中你也这样宽容别人的小错误吗?你做到了吗?”话题一下被打开。虽然只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他们能知道作者写这文章的寓意。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这个故事会陪伴他们走得很远很远。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对文章就理解得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作者单位:高邮市汤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