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2009-12-07 03:38
上海戏剧 2009年8期
关键词:神女唱词孙权

易 荆

这是京剧《甘露寺》(《龙凤呈祥》)中乔国老的唱段,也是马连良的著名唱段,流传极广,喜爱京剧的观众大多能哼上几句,语句通俗顺畅,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论说的地方。

其实不然。这段唱词曾被马连良反复修改过,充分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创作精神。

这出戏讲的是东吴孙权与周瑜为向刘备索讨荆州地盘,设计假将孙权之妹许配给刘备,将刘备诓过江来将其杀害。孙权原想瞒过母亲吴国太,自行其事,但诸葛亮略施小计,让乔国老去劝说吴国太看一看刘备,若是中意就结下姻亲。于是国太决定在甘露寺中与刘备见面,一见之下,果然中意,结果订下姻缘,弄假成真。此戏原以作为生角的刘备为主,乔玄则以二路老生担当,细心的听众可以发现,后来“相亲”一场中刘备的唱词与这段的内容大同小异。

这出戏具有喜庆色彩,且剧中演员行当齐全,被称为“群戏”,常在义务戏、大会串中演出。由于许多名演员同台演出,各人都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因此往往十分热闹精彩。清末贾洪林饰演乔玄时,首先在此处用【二六】加唱了几句。以后,马连良有一次饰演乔玄时将这段改唱为【原板】转【流水】,悦耳动听,受到欢迎。从此以后,乔玄这个角色大都由主要演员来担当了。

上世纪20年代,由马连良演唱的《甘露寺》被灌制成唱片,极为畅销。不过唱片上印的唱词有误——在“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一句中,漏了一个“汉”字。“汉寿”是地名,少一“汉”字,就不通了。马连良听到意见,不惜自掏腰包花钱买回全部唱片销毁。此事一度传为佳话。

1945年,笔者在解放区听一位老艺人唱这段时,发现他把原来唱词中“曾破黄巾兵百万,虎牢关前战过吕温侯”略过不唱。许多观众以为他年老忘词,并未深究。

散戏后,我私下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是干部说的,这句要改,改不了就不唱。我这才明白,黄巾军是农民起义军,作为“好人”的张飞不该去镇压,就像岳飞不能去镇压杨么,是同一个道理。

50年代以后听马连良唱这出戏,笔者又发现他把这句改为“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这一改成张飞痛打贪官污吏,更符合革命精神。在这一时期,“塑造人物”已成为主流理论,在这种理论下,原唱词中“若是兴兵来争斗,东吴哪个敢出头”一句显然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不符合乔国老的身分,因此将后一句改成“曹操坐把渔利收”,这是从大局出发考虑,显示出一位老臣的深谋远虑。

在1962年版的《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中,马连良进一步将“靖王”改为“中山靖王”,将“汉帝”改为“景帝”以更加符合历史,另将“兴兵”的“兴”改为“领”字。

这么短短的一段唱,从唱腔到唱词都在不断地被加工、被修改、被润色。这是为什么呢?

无他,就是为了追求一个“精”字。常说京剧博大精深,到底精在哪里?就是精在前辈艺人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不断修改而产生的精品。

无庸讳言,前辈戏曲艺人的文学程度有限,他们创造和加工的好多唱词,还存在许多瑕疵。有人认为,京剧考究的是唱腔、做工,对唱词无需苛求。但笔者认为,如今京剧走进学校、走向世界,很多观众、学员会对唱词十分注意,唱词千万马虎不得。即以《甘露寺》一剧为例,有一位中学生曾致信中国京剧杂志社,认为孙权唱的那句“只见母后笑嘻嘻”不妥。他说,太后是尊严的,“笑嘻嘻”不够庄重,也不符合当时情景,建议改为“笑眯眯”。一个中学生尚且如此认真,而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京剧研究生们对此反而司空见惯、不太较真了。

另外,孙尚香出场时唱“昔日梁鸿配孟光,今朝神女会襄王”,恐怕也不甚妥当。梁鸿与孟光是古代的模范夫妻,自无问题,神女与襄王的故事则是男女的幽会,不是正式的婚姻关系。孙尚香以文武全才著称,怎会把自己比作神女?现在有人也在改,一种是把“神女”改为“仙女”,但这种改法其实是自欺欺人,等于没改。另一种则是改为“今朝淑女会刘王”,按照马连良改唱词的较真精神,这样改也不妥,因为并非所有的汉朝宗室都可以称“王”的。刘表责为荆州刺史,也无人称其为“刘王”,而刘备的官衔连刺史都不到,怎能称他为“王”呢?

类似有严重缺点的唱词,在传统剧目中还有很多。对此,许多著名演员熟视无睹,照唱不误,不能不令人感叹。学习前辈,不仅要传承他们的唱腔、身段,更要继承他们的认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从点滴和细微之处得来的。

猜你喜欢
神女唱词孙权
唱词(外一首)
神女游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亲近神女(组章)
任用拆台的人
七擒孟获
任用拆台的人
任用拆台的人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