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上的成功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自信心的状态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自信心强的学生通常要比自信心弱的学生更能够积极充分地参与各项活动,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也更能经常地取得各种成就。在青春期能否建立积极的自信心,对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自信心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成功经验及成就感。相当数目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评价是以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显然,青春期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肯定自己长处和优点的机会。同时,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人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要参照他人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因此,应当引导青春期学生对这种关系有所了解,并且学会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另外,使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交流技能,对于建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确认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并与大家分享。
教学要点:自信不是我们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想法——只要陷在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里就可以了:语文考试倒数第一,运动会上摔了个大跟头,个子比谁都要矮……但是,如果你想要建立自信,就必须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之上。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十分乐观,对自己信心十足,遇到挫折也不泄气。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他们十分了解并且相信自己的优点,比如才华、能力、人品,以及过去的成功。
认识自己的长处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指出别人的长处,可以帮助他人建立自信。
活动步骤:1.在纸上绘制生命曲线,如波浪状,在起点标明:出生(或入小学),在末端标明:现在。
2.将自己的三次成功经验写在曲线的适当位置,写清时间,并作简短说明,再用图片、照片或自己画的图相配。如:小学三年级学会骑车,画自行车或小孩骑车;五年级学会做饭,画饭锅或吃饭的小孩等形象;数学考满分,画成绩册、试卷……
3.全班交流。可采用全班、分组、教师介绍等多种形式。
活动说明:1.提醒学生,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不仅限于学习。给别人一次帮助,结交了一位知心朋友,学会一样乐器,织成一件毛衣,养好一只小动物等,都是成功。
2.在绘制“生命线上的成功”时,尽量利用多种色彩、画报、杂志上的图片和自己的绘画。这不是美术比赛,而是尽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讨论问题:1.认识并说明自己的长处、成功与吹牛皮有什么不同?
2.参加这一活动有什么感受?
教学建议:1.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完成,要求学生课后重新制作较为美观的作业。
2.对作品具体形式不做过多详细规定,鼓励有个性化色彩的作业。
3.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功经验与家长分享。
4.可以办一期壁报,展览所有学生的作业。
5.教师尽可能参加,制作自己的“生命线上的成功”。
6.教师应特别注意那些学习上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并专门表扬他们的“成功”。
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青春期个体感情的层次及其种类显著的多样化,普遍地会经历以前从未感受到或很少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例如嫉妒、忧郁、孤独、陶醉等等。但大多数人对此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当及时地引导受教育者对于感情做一些基本的认识。由于这些变化是十分迅速地出现的,青春期个体经常不知道如何分析和把握自己的情感,可能盲目地听任感情的支配,青春期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摆脱这种盲目性。青春期个体在感情上容易走极端,他们会因为一些很小甚至微不足道的挫折,便宣称“陷入绝望”,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我完了”“我再也没有希望了”等结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也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成就过分陶醉,不能自拔。当然前者更容易对个体造成伤害。青春期教育应当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学会转化消极情绪情感。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了解非言语的表达感情方式及意义。
教学要点:人们在用言语交流感情时,往往同时附带使用一些非言语的方式。比如,讲话的声调,用样一句话,用不同声调讲,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我当了语文课代表了”(教师依下面要求各讲一次,请学生回答)。
重音在“我”(似乎认为该是别人,不会是自己);重音在“语文”(似乎自己应当是其它科目的课代表);结尾是“?”(这件事很奇怪,不可信);结尾用“!”(表示兴高采烈);结尾用降调(表示很不情愿)。
除了声调外,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等也有表达、交流感情的作用,有时配合言语,有时可以单独用来交流感情。
活 动 一: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全班讨论)
活动步骤:1.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标题:动作(如叉腰、挥拳……);声音(如口哨、笑声……);讲话速度(加快、减慢、忧郁……);呼吸(很快吸气、叹息、屏住呼吸……);姿势(低头、昂头、挺胸……);面部表情(皱眉、扬眉、撇嘴、吐舌……)。
2.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相应的具体方式,并可以解释表达怎样的感情。
3.教师将其写在相应标题下(可按标题顺序进行)。
活动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或自己说明了解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意义。
1.可以使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准确。
2.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他人的感情。
3.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非言语的方式往往自然流露,真实可信。
活 动 二:猜猜看(小表演)
活动步骤: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卡片,上面写有几种情感,要求是比较复杂的,如陶醉、焦急、惊喜、忧郁、沮丧等。
2.每次请一个学生抽取其中一张,并且不让其他人看到。
3.按卡片上的内容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可以任用非言语方式,但不准讲话。
4.其他同学在每个人表演后猜测。
讨论问题:1.为什么要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2.哪些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是你所常用的?哪些是你所不熟悉的?
3.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教学建议:1.活动中学生的表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给启发。
2.“活动二”中的感情可以另外选择,但要求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只是“喜、怒、哀、乐”这样较单纯的感情。
3.充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准确地了解他人感情是讨论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适时加以突出和强调,避免学生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具体方式上而忽略这一根本目的。
家庭乐趣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在青春期,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开始构成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青春期个体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抵抗行为其实质是个体的成熟趋向使然——要求调整乃至重塑家庭关系。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个体仍然相当依恋、信赖父母,并且将父母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支持者。他们只是渴望在家庭中扮演新的角色:有自己的权利、隐私、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使得原有的家庭关系不再适应,需要以新型的关系代替。但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和自如处理这个问题,因而会采用过激的方式,使得矛盾人为地尖锐和激化。青春期教育应当为他们顺利完成这种转换提供可操作的实际帮助,使其掌握一些进行家庭交流、增进家庭情感、促进家庭关系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参与,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从而增加学校教育的效果。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掌握各种令家庭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方法。
教学要点:现代社会的高科技直接改变了人们家庭生活的内容,最典型的便是电视。过去,晚餐之后常常是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光,大家聚在一起,谈心、说笑,其乐融融,而现在放下饭碗便坐在电视前,彼此间共享天伦的时间无形中减少甚至消失了。现代少年是家庭中积极的、建设性的成员,要为促进家庭的亲密关系有所作为,今天,我们就做一点实际的努力。
活 动 一:快乐时光(小设计)
活动步骤:1.要求每个人设计一种或几种方法,使全家人可以共度快乐时光。应当健康、有趣,不要或很少花钱。
2.个人设计(如家庭联欢、家庭猜谜、家庭卡拉OK)。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活 动 二:家庭奖券(小制作)
活动步骤:1.要求为家人设计一些优待券,如“凭此券可让我沉默十分钟,无论当时我多想说话”,等等;还可同时决定奖券发行的条件,如抽奖、赠送,等等;奖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签型、字母型,等等。
2.个人准备。
3.交流。
教学建议:1.根据时间,可两种活动都进行,亦可选择一种。
2.“快乐时光”可以鼓励学生介绍过去自己家里用过的方法,鼓励带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方法。
3.教师参加,效果更好。
4.可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试用其中一种。
5.提示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也有责任促进家庭的和谐。
责任编辑/赵 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