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始于100年前的游戏

2009-12-03 09:10刘文茵刘善龄
寻根 2009年5期
关键词:黑桃扑克西洋

刘文茵 刘善龄

纸牌最早从中国传到欧洲,时间大约在14世纪。中国传去的不只是一种游戏,改变西方社会进程的印刷技术也在那时顺带传到了欧洲。玩纸牌西洋人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品种,最初西牌只有22张,后来出现过78张的塔罗、32张的Skat等许多种。至于54张的现代扑克,直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方在美国最后定型。但西洋纸牌很早就开始反馈东方。15世纪初,荷兰人把欧洲纸牌带到了日本,据郑彭年《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说,印有日本风俗图案的扑克牌流行于江户时代,町人和武士沉湎于赌牌,引起过日本将军、大名的不安。

中国和西方的接触亦从15~16世纪渐趋频繁,西方人把纸牌带人中国应是情理中的事情,但20世纪前中国人自家有麻将、纸牌可供消遣,玩西洋扑克牌他们毫不在意,倒是纸牌魔术激发了中国人对西洋纸牌的兴趣。就像今年春晚刘谦的声名鹊起一样,英国魔术师瓦纳1874年在上海的表演也曾轰动一时,“座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抚掌笑声,振聋入耳”,徐珂《清稗类钞》记其演出盛况曰:“台上陈设精雅,中悬一架如八卦图,粘纸牌长阔二寸许。术人出,与客为礼,以指弹之,如飞絮落花,随风飘坠。手牌盈掬,奉客抽取六具,折至手枪中,扳动枪机,振地一声,而纸牌仍贴于架,不倚不偏……每演一术,座客皆兴高采烈,拍掌不已。”

中国人从看纸牌魔术到玩纸牌游戏,前后间隔1/4个世纪,玩纸牌他们从21点开始,当时称纸牌为“圈的温牌”,后来又碰起了“扑克牌”,“碰”这个词是从搓麻将中迁延而来的。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打牌不过是雕虫小技,而且还是西夷的奇技淫巧,所以很少有人将它细心记载,幸亏晚清作家孙家振(1863~1939年)在他的小说里为我们保存了西洋纸牌流传上海的细节。孙家振号漱石、海上漱石生、退醒庐主人等,是清末民初著名报人,他在1909~1910年出版的《图画日报》上以海上警梦痴仙的笔名连载长篇“绘图社会小说”《续海上繁华梦》,写发生在1909年的上海的故事,其中讲一群醉生梦死族以吃花酒、听唱戏、搓麻将为他们一天三部曲。某日这群人又在一起聚赌,碰腻了麻将,决定换个花样,“碰和”一圈刚流行不久的“圈的温”。在1912年出版的《续海上繁华梦三集》中,那群穿长袍马褂的时尚达人又玩起了“扑克牌”。海上警梦痴仙的这两处叙述,既是上海人玩扑克的最早记录,也是了解西洋纸牌在中国传播的难得史料。

读《续海上繁华梦》第十九回“圈的温三战三北,白兰地一口一杯”,怀策问贾扬人(假洋人):“你喜欢圈的温,今夜可要碰他一场。”在新和坊玩圈的温“赢了百把块钱”的戚祖诒(吃祖遗)进屋后说:“圈的温你们从没碰过,休要哄我。”扬人道:“我是新近学的,没有碰熟。”这几句对白自然说明碰“圈的温”乃是新兴起的。

“圈的温”(twenty-one)就是21点游戏,欧洲21点的起源,去年出版的马克·冯波纳《西班牙游戏史》(Marc Fontbona《Historia del Juego en Espafia》)认为尚不清楚,但最晚在塞万提斯小说中已经出现。塞氏1601~1602年写的短篇《林高奈特与戈尔达迪略》(见其《训诫小说集》)中讲述一对专事欺诈的塞维利亚夫妇,他俩就很会玩21点。书中提到的玩法,是让手中的牌达到21点,但不能bust(爆裂),《续海上繁华梦》译作“派四”。

《海上繁华梦》里那副纸牌总计53张:“一点起至九点,每样四张,和尚是十二张,小鸡心是三张,大鸡心与脚踏车各一张。”根据“脚踏车”一词判断,上世纪初上海人玩的是美国纸牌公司出品的脚踏车牌。

美国纸牌公司建立于1867年,这也正是美国掀起纸牌热的时候。美国是个移民社会,许多文化都是从别国移植而来的,现代扑克的52张牌就是在法国定型后传到美国的。法国移民还带来了一种起源于阿尔萨斯地区的游戏,名叫尤克(Euchre或Juker),玩尤克先确定某一花色的J为最大,叫做右农民(Right Bower);与此花色颜色相同的J则为左农民(LeftBower),如黑桃J为右农民,则草花J为左农民。美国人玩尤克时添了一张最佳农民(BeSt Bower),中文直译最佳(beSt)为“百搭”,有的人也叫大怪,其实英语“bower”也是德语农民(bauer)一词的讹传,阿尔萨斯一直都是德法争夺的地方,那里的德语自然也很流行。1872年,美国纸牌公司以小丑(joker)作为“百搭”的图样,所以西方人习惯称“百搭”为“小丑”(joker),这就是53张牌的来由;后来有了大小百搭,就是现在54张扑克牌了。以脚踏车作为“百搭”图案是1885年美国纸牌公司的新品种,上海人最初玩它直接就称“百搭”为“脚踏车”。

享有150年历史的美国纸牌公司至今还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00年前上海玩家手中的那种脚踏车牌,现在仍然是它最畅销的品种。顺便说一下,前几年为配合美军攻占伊拉克行动,这家公司还制作过一种上面印有被通缉的前伊拉克领导人头像的纸牌,此事成为当年全球新闻。

《续海上繁华梦》所谓大鸡心就是黑桃A,小鸡心指其余三张A;和尚自然就是K、Q、J,英文里统称为“头像牌”(facecard)。玩“圈的温”和尚都是10点,所以就没有区分K、Q、J的必要。1909年上海人玩“圈的温”,先要发牌确定庄家,小说里说:“派了四张没见J字,照例挨次再派,第五张恰巧J字出现,怀策道,乾子有了,祖贻头庄。”得到J的人坐庄,这个规矩也是源于美国,原来21点从欧洲传到美国后,游乐场老板为吸引赌客,对拿到黑桃A和黑色J(梅花或黑桃)的人,奖励10倍的奖金。这一奖励不久就被取消,但“黑J”却成了21点游戏的名称,而乾子(J)在游戏中也有了特殊地位。

《续海上繁华梦》第二次提及西洋纸牌,是在三集的第十回“白肖湘练打扑克”和第十一回“显手段瓮中捉鳖”。小说里的人物想玩一回扑克,“只因被制造局一闹没有碰成”,辛亥革命波及上海是从革命党占领制造局始,这句话交代了扑克在上海流行的时间应该是1911年前后。小说里的白肖湘是个样样中国牌戏都精通的上海滩赌王,“见社会上扑克风行,遂留心研究着它”。

纸牌英文里称card,或playingcard,上海人初碰洋纸牌,先叫它“圈的温牌”,后叫“扑克牌”,用的都是游戏的名称,没想到现在扑克成了西洋纸牌的统称,真正会玩“扑克”游戏的人反而不多,但当年白肖湘们(谐音白相相,上海话“玩”的意思)“打了他”,却“觉得不想再碰麻雀”。白肖湘怎样研究扑克玩法,小说里交代得很细致,一一引来不免累赘,这里不妨拣主要的几点略加说明:

一是玩“圈的温”,牌的花色只区别大鸡心、小鸡心;玩扑克,牌的四种花色用

的大多还是音译:黑桃叫斯塔特(spade),红心为哈脱(h ea rt),方块译为达谐(diamond),倒是梅花意译为俱乐部(dub)。19世纪上海人对dub这个词一点不陌生,英、法、德在上海都开设了供侨民娱乐的上海俱乐部(Shanghai Club),1890年4月英国王子康脑脱公爵访问上海,外侨的欢迎会就在外滩英国ShanghaiClub举行,只是中国人起初称俱乐部为总会,直到今天还有叫夜总会的游乐场,而将club翻译为俱乐部应该也是1909年前后出现,没准还是从日本引进的呢。但club另一个意思为“棍棒”,用在纸牌里更恰当。其实除了heart可以对应红心,黑桃在英语里原文为铲子,而“方块”英文原意是钻石。可见西洋纸牌在中国流传,已经过俺们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化,改造的原则就是怎么好记怎么叫,通俗就是游戏得以流传的生命。

二是“扑克”游戏的玩法,据德文的维基百科记载,扑克游戏1441年起源于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今年4月西方八国首脑峰会就在这个地方举行),l 9世纪法国移民将其带到了美国,在那里产生了扑克的现代玩法——扑克是赌博类游戏,每人手持5张,按花色和点数决出大小,具体又可细分为四种:

直接扑克(straight poker),发完5张牌就下注,输赢全靠运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流行一种以两张牌的点数决输赢的赌博,上海人称为“博眼子”,就是直接扑克的变种。

抽牌扑克(draw poker),发牌后各人可视牌的好坏,要求进牌(丢掉几张,再换几张,通常不超过三张);或者不进;或者自愿弃权。《续海上繁华梦三集》第十一回,有一段写先有呼图但(谐音糊涂蛋)开手派牌:“把全副牌一齐收至手中,插和过了,交与下家,重插一过。下家正是肖湘,略略插动几张,仍旧交还呼图但,由他一张张挨次派牌,每人派足五张。也有要进牌的,也有不要进的,也有看了牌自愿派司的,也有把公注菜司至十倍,十数倍的。”小说里玩的就是抽牌扑克,“进”就是要求换牌,派司(pass)就是弃权,“公注”指事先约定每盘的赌注,小说里定为二元,如果牌好可以将赌注提高(rai‘se),即文中所谓“莱司”。

公牌扑克(community card poker)是扑克游戏的第三种,每人手里有两张底牌,然后在桌面上放5张公牌(communitycard),选其中3张和自己手中的牌进行组合,然后决输赢。公牌扑克每发一次牌,就下一轮赌注,所以十分刺激。

最后还有一种桩牌扑克(s t u dpoker),每人先发一张暗牌(即桩牌),然后再发明牌,每发一次都由明牌累积最大者下注,其他各人再根据牌的好坏考虑自己的策略。民国时期旧上海人玩的非常多的“沙蟹”,就是桩牌扑克的一个变种,这种牌的玩法,首尾两张都是暗牌,最后一次下注参赌者要比较前后两张暗牌,选择一张翻作明牌,因为这一翻很是关键,所以游戏叫做“沙蟹”(Show Hand),意即亮出(最后)一手。“沙蟹”是一种充满刺激的赌博游戏,中国这种赌博源自上海,有本《上海掌故辞典》竟也有“沙蟹”的条目。据维基百科介绍,“沙蟹”在欧美原来并不出名,倒是香港一些描写赌博的电影,重新激起了西方人玩“沙蟹”的热情。

一副纸牌究竟有多少种玩法?据德文维基百科统计总计8大类,80余种。中国人现在常玩的“争上游”,维基百科将其归结为“弃牌类游戏”(Ablegespiele),斯诺《西行漫记》说他教延安人玩的“勒美”(Romm6)也属这一类;“点数类游戏”(Stichspiele)指桥牌和我们常玩的打80分等;《海上繁华梦》续集与三集记叙宣统前后上海人热衷的“圈的温”、“扑克”都是“打赌类游戏”(Wettspiel);上海人玩纸牌从玩“圈的温”、“扑克”始,后来以偏概全,“扑克”成了中国人对西方纸牌的通称,而玩各种“扑克”游戏,反而全成了玩“沙蟹”。

猜你喜欢
黑桃扑克西洋
牌友黑桃
西洋菜煲陈肾汤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玩扑克学数学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谁不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黑桃VS红桃
扑克英雄传
一副“文革”时期扑克卖5万 扑克收藏成新宠
巧摆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