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湖北语文高考备考的若干建议

2009-12-03 03:41万仲永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楚文化高考题湖北

高考备考应该强化教师的超前备考意识,只有我们备考的意识超前了,我们备考方略才可能击中要害,备考的对策才可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反复研究前几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以为有如下方面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应该强化与提高。

一、加强对湖北近五年高考题的研究,找出湖北自主命题的规律,提升高考指导的预测性与科学性

深入研究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总能找到湖北省自主命题的总体思想与基本思路,也就是说,对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总能找出命题人来年高考命题的一些蛛丝马迹。湖北省自主命题已历时五年,我们认为这五年的高考题最具参考价值,也就是说这五套试题基本上定位了湖北自主命题的基本模式与命题的最新动态。因此,很值得高考指导老师的思考与研究。

古文选择题第二个题目,也就是“筛选信息”题,2008年前两年的高考题题干以二元主题筛选为主,较原先的一元主题筛选试题更能体现考生整体把握古文选段的阅读水平,虽然2008年湖北题又回到了一元主题筛选,但我们以为2009年高考题仍然要加强二元主题筛选题的训练,因为这种题目的审题方法与作答心理与传统的一元主题筛选不完全一样。当然,能够兼顾这两种题型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来年高考取得好的成绩确实有备无患。

古文翻译题,应该引导考生学会采点翻译。对难解的字与词,应调动我们各方面的积累探索性地思考,如果考题没有给出必要的注释,又是我们必须去翻译的采分点,可以断定在我们的知识系统中,总能找到相应的影子,只是我们掌握不熟练或者熟练程度不够而已,只要我们积极而冷静地思考,就能解决这样的难点。例如:

2006年高考题 又惜行捶楚

2007年高考题 枝叶扶疏

2008年调考题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捶楚”出自于高中语文第六册《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

“扶疏”现代汉语中有相对应的词语,形容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折冲”有成语“折冲尊俎”,其中“折冲”就是“挫败敌人”意思。

分析这些题例,要求我们在心理上作好思想准备,2009年的考题如果出现这样一些命题者特设的攻关点,我们应该克服畏难情绪,学会采点得分,考生就能够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科技文阅读题,2004年是“太空行走”,2005年是“七音十二律”,2006年是“深海呼吸”,2007年是“彩陶”,2008年是“湿地”。我们仔细分析,命题也有其内部规律:第一年上天;第三年下海;第二年选材与湖北编钟的发掘不无关系;第四年“彩陶”的选材与湖北是一个文化考古大省有着深层的关系;第五年“湿地”的选材与近年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全球变暖”,也就是环保有非常紧密的关系。2009年高考对楚文化的关注不能减轻;对奥运文化作些思考与专题训练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似乎湖北高考科技文阅读的考题都在沿着湖北文化、科技热点这条底线走。不管此题的选材如何,只要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提升了解题的能力,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诗歌鉴赏题,2005年考查的是一首元曲,2006年、2007年是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2008年选用了一首宋词,从这种命题的发展轨迹来看,对于湖北诗歌鉴赏题的复习视阈不能太狭窄,无论从命题的方式,还是选材的范围,不能锁定于一种训练模式里,譬如只注重唐诗的鉴赏训练。2009年高考,笔者以为两首诗歌比较阅读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于两首诗歌比较阅读题的命题方式及作答技巧作些深入地研究与针对性地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估计2009年的难度应以2007年的难度为标高,2007年的诗歌鉴赏难度系数把握比较好,而2006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难度系数大,学生得分在4.35-5.05分,特别是《暮春浐水送别》中“古今情”,难以理解,答题也难以科学规范,学生很难扣得到命题者设计的得分点去答题,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分析2007年诗歌鉴赏题的难度标高、设题技巧、作答方法,从而科学分析预测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大体走向,坚定考生的答题信心,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文学常识与名句默写题,随着湖北省自主命题机制的成熟,相较于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湖北在该题的设计上有其鲜明的特色。文学常识应该肯定地说一个题目是外国的作家或作品,另一个题目是中国的作家或作品,而且命题来源于课本,外国作家作品在高中六册语文书中只有相对小的范畴,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两个题的得分拿死。

另外我们应该关注与楚文学楚文化有关的作品:屈原的作品《离骚》《屈原列传》以及《报任安书》中的名句;唐代孟浩然、岑参、张继等名诗人的经典名篇;宋代词人宋祁作品中的名句都是考生反复记忆的内容。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名篇名作更是考生必须烂熟于心的内容。

语言表达题,湖北近年的题型,受到语文教育界的一致好评。这个题目有相对稳定的部分,就是总有一个源于课本又有所变化的题型,只要我们对课本熟悉又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就能够以不变就万变,因此,对于课本中的经典课文,应该引起考生备考的足够重视。另外,对于仿写、对联在湖北几乎年年都考,只是变换考查方式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夯实仿写、对联写作的基本功非常重要。

我们列举以上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能最快速度接触高考战地的最新信息,让考生以整装待发的心理最快速度的接触高考适应高考,从而让考生少走弯路,整体提高高考备考的效率与应对高考的能力。

二、加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找准高考作文变化的新动向,真正提升考生的作文应考水平

①冷静分析作文题命题的新动向,适时调整作文训练方式

针对2007年江苏的一篇有“争议”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江苏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心有感慨地推荐这篇文章说:“天下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与各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是一种久违的文风。在作文存在较大文风问题的当下,出现这样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文章,理当大力褒扬,以期对扭转不健康的风气起到一定作用。

笔者以为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就是秉承这种呼号,从命题的角度纠正高考作文华而不实文风而命制的经典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极言行为方式小、普通而又具体,这就要求考生关注身边小事,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可能得高分甚至满分。动辄走进历史,动辄走进理性,要不把李白请出来主持正义,要不把苏轼请出来挥洒才情,这种好大虚空的文章只能看出学生情感的枯竭思想的贫乏,再也看不出学生作文的鲜活与灵气。命题者命制这样作文题目的根本原因也许就是对好大虚空作文的一种否定。

基于这种认识,也许我们就可能改变作文教学中不少的偏差与失误。现在作文备考好大喜空,喜欢用一些万能素材,喜欢用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作文结构模式,学生喜欢套作宿构,不是真正意义的作文,而现在作文导向就是要老师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入手写作,提高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水平,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掌握制胜的法宝。我们以为这种命题的走向刚刚在湖北兴起,稳定这种文风应该是必要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还将是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主导走向。从全国其他省市作文的命题走向也可一斑窥豹。

②学会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从而使考生的作文思路明晰

文章结构的安排巧妙是获取高分的必要因素,不管写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写话题作文,都要讲究文章结构的安排。例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蒙太奇式组合结构等。

③认真整理高中所写当家作文,从而使考生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我们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把三年所写的优秀作文具体整理一下,看有哪些布局文章的方法,有哪些具体的事例,有哪些富有文采而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在考场上具体运用。只要有这些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在考场上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如果在考场上因紧张而文思枯竭,想到平常一次作文的写法,想到老师一次精辟的作文讲评,也许可以绝处逢生,所花时间少而学生收效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这种总结性的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加强对湖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找出湖北自主命题的个性与特点,提升考生对文化的关注。

自主命题就会意味着地域性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以体现出本省市与其他省市不同的特点。湖北试题会随着命题机制的成熟与命题条件的完善,其楚文化特色会进一步明显与完善,这是无庸置疑的。正像上海高考题经过多年自主命题的实践与探索后,已形成了鲜明的上海特色一样。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方案的制定上,应该适当地渗透对楚文化的关注与研究。譬如说楚文化中的诗歌文化,楚国诗人群星灿烂光照千古,屈原、宋玉、杜易简、杜审言、孟浩然、岑参、戎昱、宋祁等等;楚文化中的散文文化,佳作纷呈各领风骚,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屈原列传》,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我们以为近年湖北考题已经渗透了楚文化的因子,譬如说对“端午节”下定义就含蕴了厚重的楚文化的特色,将来一定会或多或少的融合,如果我们有的放矢地准备,就可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万仲永,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建始。本文编校:石在中

猜你喜欢
楚文化高考题湖北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