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 农贸市场超市化

2009-12-02 10:20刘慕华曾德军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44期
关键词:东城农贸市场样板

刘慕华 曾德军

样板市场的建设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若要改造成功,就须有大量改造资金作支撑,在东莞现有的586个农贸市场中,大部分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拥有这笔资金。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其档次吸引新的消费群体,成为困扰农贸市场的一大难题。

此外,新改造成的样板市场也遇到尴尬问题:如改造成本大、经营模式创新力度不够、经营成本明显高于传统农贸市场等问题不容忽视。甚至一些样板市场由于长期没人气而留不住商贩,浪费了资源;此外,在改造过程中,农贸市场所有者与承租者的投资矛盾,使得样本市场推进工作缓慢。因此,在政府做好服务和监管之外,市场经营者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如何降低经营成本、创新经营模式等是当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降低经营成本是关键

样板市场改造后,吸引了部分只往超市跑的市民前来光顾。据东莞东城市场李场长介绍,市场改造后,由于加强了管理和配套,市场内的租金比以前稍微提高了,最初很多档主都不太能接受。市场以前每天大约3000人次的客流量,改造市场之后,现在已上升到了5000人次。

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样板市场像东莞东城市场这么幸运,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流。由于东城市场地处市区消费能力强劲的东城街道,而更多地理位置没这么好的市场就没这么幸运。

“今年买菜的人少了,但成本却提高了不少。以前我这个熟食档的租金是每个月四五百元钱,现在变成了1500元。”一样板市场的熟食档主高女士说,金融危机带走了不少客流,租金的提高,更让自己的经营压力变大。

金融危机下,大批工人离莞,农贸市场的客流量骤降,尤其在村级市场表现得十分明显,商户的生意变得冷清,收入大降,目前虽然经济企稳向好,但是危机的影响并未消散。

东莞市2007年铺开了样板市场建设,市民一致喊好,但由于改造成本高,导致承租方成本支出大幅提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该问题日益凸显。一个蔬菜档主说,改造前每月成本200多元就够,但现在却要500多元,提高了100%。由于经营成本压力大,已经有不少商户支撑不下去,搬离了样板市场。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数十名市民当中,环境好、但价格相对较贵,这是大多数市民对样板市场的共识。“如果旁边有同样的传统市场,我宁愿去环境差点的买便宜的菜。”一叶姓市民如是说。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退去的背景下,如何在改造的同时保障价格的竞争力,是样板市场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经营模式创新

2007年底,东莞市就开始在全市铺开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工作,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政府帮扶的前提下,市场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经营模式,是市场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政府的推动下,样板市场全面建立健全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不合格食品退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显著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创新不够,很多改造往往只流于政府已制定的条条框框,很少有市场自我创新的地方。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市场若要在今后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前创造出一套具有自我特色的经营模式。

“如果要学习超市化,农贸市场也应该进行连锁化管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学超市就应该学得透彻,在这一点上,可以向杭州的农贸市场学习,如杭州的古荡农贸市场连锁管理了3家农贸市场,且后势发展强劲,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他认为,如果这种连锁管理的模式也用到东莞的市场改造上来,再加以融合改变,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平衡市场竞争

“新的大洲市场建起来后,周边的私人房一下子全把一楼改成了商铺,也卖起了农副产品。但是他们又不归市场管理,安全没有保证,成了政府监管的一个难题。”桥头经贸办主任莫永祥说。

东莞是市场大市,目前市场内的食品经营户2.5万户,覆盖面广,交易量大,传统的监管模式在保证工商部门充分履行职能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着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东莞市启动了传统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明确市场开办方的安全责任,弥补监管部门人手不足,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农贸市场内安全形势好转,但是农贸市场的衍生市场呢?由于样板市场租金高,商户开始转战衍生市场,而衍生市场商户经营者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负责,只能靠政府部门监管,这一市场的出现,对于样板市场内的商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竞争。

寻求改造资金

受金融危机及激烈竞争等影响,东莞不少大型农贸市场“举步维艰”,有的甚至由批发被迫转为零售,但仍难以生存。在推行样板市场时,这部分农贸市场也看到了“曙光”,但并不是所有的农贸市场都在此之列,更多的农贸市场若想要改造升级,必须得自己寻求改造资金。

在此之前的8月份,东莞市政协常委会分组视察农贸市场建设时,东城润民农贸综合市场的负责人就称,原本可容纳500多商户入场经营的市场,现有固定铺位26个,批发档位约70个。市场日交易量已由原来的50万—60万斤、日交易额30多万下降至现在的1万—2万斤、日交易额5万多元。而据了解,这一市场是2005年7月建成并试营业的,是当时东莞市委批准立项的第一家民营市场,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当时农贸市场负责人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这一市场。

可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小工厂和小配送公司纷纷倒闭,直接导致了生意下降,人气越来越差。减租、免租,甚至请客吃饭,亲自拜访,才勉强留下三成的铺位,目前市场只能通过对商户减免租金维持人气。而看到可以通过改造提升人气后,却无奈市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投资改造。

业内人士认为,改造升级的资金可借鉴其他市场的做法。比如,目前东莞境内农贸市场的承包期大多在3-5年,而吸引了1500万元投资的大洲市场就是用时间来换资金,舍得放弃一部分利益,它给投资者的经营时间可谓是无限期,而另外的新城市综合市场,它吸引了400多万元资金,签订的是6年的承包合同,合同到期后,目前的投资方有优先承包权。

猜你喜欢
东城农贸市场样板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券游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