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婴
摘 要: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很容易迷失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强化了社会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性。共产党人要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各种社会思潮,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信仰;核心价值;构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9-0058-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开拓出来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打开当代中国社会种种精神思想困局的一把钥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每一个人的信仰选择确立了方向。
一、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状况分析
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各个阶层也表现出不同的信仰状况,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类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以财政供养人员、拥有公权力为主。这一阶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中坚和主体,其基本信仰代表着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他们的政治信仰非常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生活信仰或生命信仰却较为分化。这一阶层生活稳定,一部分人的焦虑来自升迁的不确定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所以有个别人会在政治信仰之外谋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但是由于这一阶层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不便于公然信仰某一宗教,而对“相面”、“预测”、“祈福消灾”之类情有独钟。据调查,我国县处级公务员自称相信“相面”这种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为 28.3%;自称相信“周公解梦”的人数比例为第二, 18.5%;自称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为13.7%; 自称相信“求签” 的县处级公务员人数比例最低,为 6.0%。
第二类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社会阶层。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造就了这个阶层。财富成为这一社会阶层最显著的标志。其共同的政治信仰是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其中个别的财富精英更希望与第一阶层分享权力,有一定的政治热情,政治信仰较为积极。据最新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07年,工人党员人数增加了10.6℅,农民党员人数增加了6.3℅,而来自非公有制单位的党员人数则增加了113.4℅。但是对公权力影响的有限性、对未来持续获利和财产安全的不可确定性等,是这个阶层的心理焦虑之所在,还有如何使用财富,财富对于社会人生的意义也成为困扰这个阶层的难题之一。所以这个阶层人生信仰的首选是“财神”信仰,希望所有的焦虑和困惑在源源不断的财富积累中才得以消解。
第三类以普通知识分子为主。按说这一阶层应该最具有独立精神,实际情况是这一阶层的精神处境颇为尴尬。这一阶层在政治信仰上没有特别积极的追求,也无真正理性意义上的建树。据对五大宗教信仰人群的调查分析,我国目前信教者中年轻知识分子已越来越多,其中16-39岁的信众已占全部信教人数的62℅。当前的传统文化热、宗教信仰热和这一阶层的精神倾向有关。
第四类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生存本身成为这一阶层的信仰,民间宗教、泛神信仰是这一阶层的信仰特征。这一阶层收入普遍偏低,抵御风险能力弱,天灾、人祸、疾病、意外事故等往往使一个家庭一蹶不振。生存的恐惧使他们只好向神灵寻求安慰,寻找寄托和庇护,希望得到冥冥世界诸神保佑,可以祛病去灾,求财得子等。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式微,全社会缺少一种统领性的主体性信仰,其突出的时代特色是对权力与财富的非理性追逐和对当下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慌,中国人的信仰追求总体上是实用性、现世性的,这也是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众化信仰的主要依据
第一,确立社会主体信仰,填补群众意识形态的空白。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它必须与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相适应、相联通,才能在社会中占据稳固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特定历史状况中从西方引进的,它为革命者解放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从文化上来说,它与中国传统的民众精神世界并不能衔接、融合,所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接受宗教甚至是迷信而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众中的着陆点、在中国社会存在的支撑点、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历史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儒家学说不是宗教学说,但它抵制了各种本土的和外来的宗教在中国的发展,牢牢地凝结了中国社会的思想,使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适性,能直接将上层意识形态与民众精神世界联通起来,使社会思想高度一统化。目前,我们要做的也应是建立一个能联通上层意识形态与民众精神世界的普遍适应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形态,这就是我们党经过探索找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人民群众对于意识形态先进文化的需求而提出的,必须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以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方面的一个缺陷,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可操作性不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扩容”和“分层”的方式,取得了先进性和大众性相结合的大突破: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为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不仅是内核,而且其主要对象是共产党员,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是全国人民最大的价值共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为国内人民所认同,也被海外华侨广泛认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为当代人类所认同,实现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与世界文明潮流的对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主要对象是个人,目的在于增进每一个人的道德自律。这种层层递进、“分层”实施、各有侧重而又点面结合的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第二,为群众消除生存恐惧,满足人们实用性的精神追求。人们最原始的信仰均源自于生存恐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十七大以来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设“五有社会”就是要为群众消除生存恐惧。生存恐惧维持着市场法则对人们精神上的奴役,于是人们拼命地积累储蓄,他们或者是按照现在的社会规则勤劳致富,或者是不按这个规则,总之是必须要有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其实各种生存恐惧无不来自于价值体系的畸形,这次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就源自金融资本的贪婪自私。以“拜物教”为信仰的价值体系必然驱使人们无节制地追求以物质享乐上的豪奢,并以此作为身份等级符号,一部分人膨胀的畸形的需要靠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夺来满足,于是人们的贪婪自私驱动着人们互相争斗、甚至互相残杀。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自然就要充满恐惧。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共产党要营造自己的执政基础,就要引导这种价值取向,在社会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优势的大环境。如果共产党不做或者是做不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听任旧的那一套价值体系继续控制社会生活,那么,我们想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必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渺茫。
第三,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国式“终极关怀”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终极关怀:其一,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行动。人是经常地要犯错误的,考察一下人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价值体系层次的错误,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那种狭隘片面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可能正确合理地行动,这就是价值体系层次上的错误。一种是实践操作层次的错误,这种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这两种错误中,前一种错误是整体性的错误,这是最难纠正的错误,如果没有一个价值体系的转换,这种错误会将人类社会引入歧途。而对后一种在价值体系正确的前提下所犯的错误,则是可以纠正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成功之路。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猖獗,关键就在于有相当数量的人们生活在错误的价值体系的控制之下。其二,引导社会趋向和谐。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比以前富裕了,GDP翻了几番。但富裕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物质的多寡不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或评价尺度。共产主义应当是以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作为本质特征,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个标准包括了原来的物质性的规定,但又高于原来的规定,是我们在目前所达到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新认识——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必然归宿。那么与之相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人的个性成长的必然归宿。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们自己身上建设起来,然后才能按照这种价值体系来改造世界。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按照共产党人的价值体系来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性,促进人性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获得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全人类的终极关怀。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对策思考
第一,党员干部要率先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崇高信仰,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信度。近十年来,从 “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都是端正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问题。所谓“讲政治”、所谓“先进性”、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党员干部受教育”都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党就会失去其社会感召力,共产党就会丧失其执政的合理依据,党领导的政府就会丧失公信力,整个社会就会蜕化变质。信仰问题不解决,党的事业就不会前进,只会倒退。
第二,要敢于对错误思潮进行理性的批评,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的主导力。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3]要想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名副其实的灵魂,就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主动权、话语权。要把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真正的共产党人手里。我们“要使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尽可能发挥最大限度的正面影响,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在意识形态层面,采取‘不破不立的态度,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对错误思潮应当进行理性的批判。”[4]代表党和国家的主流媒体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应该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尖锐泼辣、大义凛然。
第三,要敢于让群众说话,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的凝聚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5]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要认真地、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正确的建议和批评,这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共产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变为群众自觉的行为,则就更需要群众的认可了。所谓的敏感问题,单纯靠堵其实是堵不住的。愈是封堵,群众愈是容易从好奇到探明真相,最后发展到对执政层的不信任,从而削弱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群众愿意说话,表示他们具有爱国的热情,还没有被社会上的各种消极东西导致完全麻木。如果真的万马齐喑,那就相当危险了。
第四,要勇于面对社会现实处理问题,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的可行度。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接受社会生活实际的检验。也只有社会生活实践,才能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和实际贯彻情况的可行性。“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实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6]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那么,为中国最广大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有的方针、政策是在扩大这个分化,还是在逐步缩小这个分化,这是考验我们是在真贯彻还是假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同理想的试金石。如果真想以民为本,真想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才能深入人心、赢得人心,才会获得人民发自内心的赞同,才会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反之,“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公平现象产生强烈反差的时候,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和失落感,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这是当前某些领域认识问题增多、社会思潮激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7]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1.
[4]周振国,王彦坤,王永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N].光明日报,2007-08-06.
[5]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8-09-20.
[6]李明灿,刘世军.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N].光明日报,2007-07-06.
[7]包心鉴.积极做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J].党建,2008,(3).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