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伟
在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要使该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创新能力
“书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样听”,以往这些不成文的常规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明确指出:任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都不是唯一的,它是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现场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因此讲授这门课程时,不能用常规和以往的经验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采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例如,在某机械厂“箱体加工”的现场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某个箱体的加工工艺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同学们经过现场的观察及思考后,提出了不少有创新的建议,此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又如,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为了达到解题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探求解决的途径。一题多解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可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任课教师讲授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时,有三个因素不能忽视。其一,是该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杂乱,前后逻辑不强,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到枯燥无味,“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其二,由于受教学计划总学时的限制,导致课时少,任务重,出现课时“供求”不平衡;其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面学过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遗忘较多,给本门课教学带来困难。要解决以上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45分钟要效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推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坐在教室中的学生如一支蜡烛,教师上课就像在点燃这一支蜡烛,要让蜡烛发出亮丽的光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也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上讲台发表他们的独特见解,为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锻炼舞台。
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发言,最终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有时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会出现激励的正反两方争辩的动人场面。通过争辩,学生深深体到单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平时就必须广泛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不断消化、吸收前人总结经验。同时也会体会到学习工艺知识必须理论联系实践,要从生产实习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充实自己的工艺知识。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除了保留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环节外,还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或模型教学。例如,讲授无心磨、研磨、拉孔、磨螺纹、插齿时,到现场进行教学,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又如,讲授铸造、锻造和各类典型零件的加工时,可安排到电教室上课,边看录像,边讨论,边点拨,让学生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生产现场,其教学效果比抽象地讲授自然就好得多。
另外,课外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自编一些切合学生实际、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如结合实习工厂或附近机械厂的定型产品,编一些常见的、较简单零件的题目让学编制工艺过程卡,并利用实习或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检验。这样,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少学生感到做此类作业时有种“成就感”。
与课程内容直接有关的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学生对已学过的上述课程有较多遗忘。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讲授与上述课程有关的知识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复习或归纳这些知识,或指出有关内容的出处让学生思考、复习。例如,在讲授工艺基准时,可与设计基准做比较;在讲授工艺尺寸链时,可与设计尺寸链作比表;在涉及感应猝火、冷作硬化、冷加工、热加工等概念时,可帮助学生复习这些概念;在选择材料和毛坯时,可解释材料的组织、性能。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思路比较清晰,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巩固和深化了旧知识,学生容易融会贯通,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就能不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应不断进取、不断总结,掌握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