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波
我,一名原本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在全校出了名。随之而来的一柱桩事,却让我烦恼不已……
上周,我的一篇作文偶然获得了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为此,我自然感到特别高兴。同学们纷纷向我祝贺。我想,这是件好事,说明我在同学中引起了重视,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但随之许多事纷至沓来。我们班有一条老规矩:比赛得了奖的同学要全班请客,比如给每人买一根冰棍。买些糖块、瓜子之类的。为这,我可是花费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呀!另外感情好一点的朋友还要单独请客或买纪念品。我的奖品——六支圆珠笔和一本大辞典,也惨遭劫难。圆珠笔刚领就被大家抢光了。抢到了圆珠笔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抢到圆珠笔的同学倒埋怨起我来了,说我偏心眼、不和我玩了……那本刚刚发到手的崭新的大词典被观赏者传来传去弄得脏乱不堪,我不明白,为什么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何以变得如此不文明?
当我翻阅完这篇日记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孩子获了大奖的确可喜可贺,可这种变味的祝贺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发生在我们校园里的怪现象,绝不是仅此一例。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不禁为之一惊:在我们可爱的孩子们身上竟发生了如此多令人费解的事。
现象:
金钱至上。不久前,学校召开了表彰大会,对上学期被评为“三好”“优干”“标兵”以及在某些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予以奖励。会后,我却听到一连串的抱怨声,什么“三好”“优干”“标兵”,所付出的劳动程度不同,奖励不应该等同;什么“奖支钢笔是废物,奖钱才实惠”;更有甚者,竟把刚发给的奖状揉成一团随手扔掉了。总之,奖状不如奖物,奖物不如奖钱,钱少不如钱多。
浪费有理。校园中小学生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非但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做法,反而抱着这样一个逻辑:浪费有理。“味道不好,咽不下去”“反正我是付了钱的”,简简单单、随随便便的几个理由,不合胃口就机掉;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停水时未关的水龙头在来水后哗哗流水,拧不紧的水龙头嘀嘀嗒嗒滴水却无人理睬,很多同学冲刷拖把让其尽情“洗澡”,这种现象着实让人感到心痛;开学之初,文具店罩的生意奇好,问到学生是否是初次购买或为什么换购新文具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就喜欢这些花样百出的新款”。几位店老板也证实,“这些东西其实挺耐用的,只是一年一个样,学生们就图个新鲜。过时了就换掉……”请客风盛行。近年来,一股“请客风”正在校园蔓延,入队、入团要请客;评上“三好学生、当上干部要请客:考试、竞赛取得好成绩要请客;过生日自然也要请客。请客者中,排场些的是下馆子,一顿几十元、百把元不稀奇;中档的或买一个大蛋糕,或到小餐馆要上几个菜吃一顿,开销也不小;最简单的是给全班同学每人买几颗糖,也得花费二三十元钱。如此破费究竟是为什么?一位五年级学生说,他也不想这样做,但是为了”而子”又不能不这样做,同学都这样,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太小气。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解释:“这是时尚!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豪爽、够朋友,请客送礼也是在衡量友情的深浅,这是一个潮流!”
荒唐证泛滥,“网恋许可证”“扁人许可证”“光棍证”“良民证”等,这些看似荒唐还充斥着暴力色彩的另类证件近日却在校园里刮起一股流行风。“光棍证”上写着:“中国孤男寡女管理中心颁发,××同志没老婆,没情人,没女友,真真正正光棍一条,望广大妇女同志多关爱,多疼爱,多怜爱。”孩子买上后贴上自己的照片再填上姓名、年龄等信息。
追星族增多。因为要讲究时尚,同学们便喜欢上了各种明星:体坛明星、歌手、演员……无数耀跟的明星令学生目不暇接,“明星”的生活也成了学生下课讨论的焦点。晚上同家,发现儿子正拿一竖笛在吹奏,于是便问:“在吹什么?”他说:“是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主题曲,我们班已有很多人会吹了,我这两天一定也要会吹。”“为啥?你不是对音乐没有兴趣吗?”“可是学校流行,若不成功,怎能与时俱进!”以前的流行歌曲还只在成年人之间流行,而现在已越来越低龄化了。
灰色童谣几时休。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校园洋溢的永远是朗朗的读书声,快乐的欢笑声。然而就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你会耳闻一些极不和谐的声音:在操场,有孩子们跳皮筋时的特殊“伴奏乐”;在教室,有孩子们说笑时的特殊玩笑话。这些特殊的“伴奏乐”与玩笑话,净是一些不堪入耳的灰色流行童谣。这些充斥着恶搞和暴力色彩的“灰色童谣”已经成为严重侵蚀孩子们心灵的“精神鸦片”。但一些学生认为“不会这些时尚童谣会显得很老土”。这些“灰色童谣”有的是改编过的流行歌曲或唐诗。如“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调。”“祝你一路顺风、半路掉坑、两腿一蹬,壮烈牺牲!”“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看,这就是当今流传于中小学生之间的校园童谣,实在是让人怵目惊心。
思考: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因素,也包括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正确,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社会教育出现了某种偏差:
首先,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德育让位”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从幼儿同开始直至高中,许多学校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德育仅仅是作为教育的一种“搭头”,可有可无,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不开设德育课,使孩子从小就没有接受正统的学校德育。因此,学校道德教育深度缺乏是学生价值观偏差的重要原因。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实施者,然而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和追求分数给学困生造成了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家长与老师把学生读好书看成是将来唯一的出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应试教育带来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苍白,孩子失去了学习快乐和憧憬;教师的冷落,学业的无望,使学困生破罐破摔,于是厌学、辍学纷纷而来。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重功利价值,轻精神价值,做点事讲价钱,谈报酬,见到麻烦事就躲,甚至连教师让干的事都不愿干。学生谈崇高的理想少了,讲狭隘的实惠、庸俗的多了,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
其次,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末成年人的道德成长,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第一,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是学生不良导向的直接原因。孩子是父母掌上明珠,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对孩子的不良苗头总是轻描淡写,总认为“树大自然直”,家长关心的
只是孩子身体,而道德教育却只字不提。第二,家长对子女道德教育简单粗暴,一旦满足不了孩子要求就放任不管,造成家庭关系疏远,感情隔阂,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离家出走。有的家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断地给孩子学习加码,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第_二,家长自身素质低,常在孩子的面前发牢骚,家长不良言语给是非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起了催化作用,多数独生子女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成人的无限期望,孩子很小时就在家长的“摆布”下参加各种辅导班,在学校中又承受着方方面面的竞争,同时网络、新鲜事物又充斥着他们的心理。他们从小受到大人们的过度呵护,过分宠爱,结果出现一些人格失衡的现象。或待人处事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虚荣心很强,或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脆弱,或处事懒惰,不愿劳动,对集体、他人冷漠不关心,缺少助人为乐的热情,或妒忌心强,看不到他人的超越……在孩子与他人争吵时,总袒护着自己孩子;在捐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家长却不热心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大扫除,家长总在泼冷水,学生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反差大,难以置信,许多家长只知道溺爱孩子,不但没有让孩子懂得感恩,反而丧失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使孩子产生一种心理: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的就是无能,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再次,社会道德教育缺乏力度。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现实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还是互相脱节,工作机制不太完善,社会道德教育缺乏力度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社会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腐朽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孩子心灵中,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少年,看到有的企业家、商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上却是暴发户,出手“不凡”,食必美味佳肴,穿必进口名牌,玩必夜总会舞厅,“卡拉OK”……导致了心理失衡,觉得“读书无用”。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动摇着他们稚嫩的心灵。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的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网络游戏、光盘、书刊、影视上经常充斥着一些血腥暴力、淫秽色情的东西,对自控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青少年正处于道德信念和理想萌芽时期,他们年龄小,道德评价水平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现实生活中许多与社会进步不相称,不健康的东西,时刻侵袭着孩子们,社会只顾消费,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生价值观出现偏颇,困惑和动摇。
对策:
发生在校园里的种种怪现象,不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吗?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向社会、家庭延伸和拓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致的教育氛围:
第一,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什么样的认识往往就会显示出什么样的行为。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素质是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引导,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对的行为;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强化德育责任和德育能力,为人师表,不仅要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而且还应做健全人格的表率者,使学生学有榜样,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儿童,用正确的思想战胜不良的欲念,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确定了导向。
第二,要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主导学生价值观的主阵地。教会学生做人是首要任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发优秀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通过对话、交流,说理、疏导等多渠道、多形式、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文明行为习惯。
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还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力求德育方式多样化,德育渠道多元化,开展向英雄、模范、志愿者学习的活动。要特别关注学生成长。加强心理辅导与行为疏导工作,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结对子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发掘学生闪光点,不断激励他们进步,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还应与校风校纪校规教育相结合,抓道德行为的训练。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分层次制定出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目标和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德育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创造德育情境,在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构建青少年精神支柱。同时还应与优化校园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陶冶学生情操,让墙壁说话,提倡使用文明用语,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以民主、平等态度,科学方法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要优化家庭道德教育艺术,家庭道德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改变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是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增强学生道德教育,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家长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被敬重的,是积极向上的化身,哪怕微小的细节都会给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要以“唯我所用,唯利是上”的金钱观、价值观误导孩子,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因此,家长应该克服各种不利孩子良好道德形成的言行,要知道,孩子就在身边。如果父母教育观念有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庭的精神污染,就会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学校要全心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氛围熏陶孩子,让家里的精神生活充实高雅,优化家庭道德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让孩子帮助父母干家务活,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有责任心,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
道德教育内容必须与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才能真正担当起对青少年的教育责任。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形成教育合力。现实告诉我们,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可削弱,尤其是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切不可只把道德教育挂在口上上,搁在橱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