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杰卿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唤醒“学困生”“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帮“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现就“学困生”落伍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与同仁商榷。
一、“学困生”落伍的原因
造成“学困生”落伍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1智力方面的因素
一是思维比较迟钝,概括能力欠佳,感知粗略笼统,知觉选择性较差。二是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识记速度较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
2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习上勤奋,但方法不当,多次失败,形成自卑心理。二是缺乏学习动力,上课不注意听讲,不会记笔记,基础知识薄弱,对所学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等。
二、转换“学困生”的对策
1用真爱唤起“学困生”的自尊和自信
培养和加深师生间的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有热爱之情,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尊心,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困生”更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语言上不伤害,态度上不粗暴,表情上不讨厌。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困生”心灵上的共鸣,用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期待,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起自强、自信的学习信心。
2有针对性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摸清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类,以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每单元都进行检测,及时修正目标,以免目标订得过低或过高。其次,要针对“学困生”英语基础差的实际,在班上成立帮带小组,每两名学优生负责帮带一名“学困生”,每个帮带的同学都有明确分工,要求从基础知识补起,教他们记单词、学语法的技巧,既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又提高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针对“学困生”上课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的情况,笔者将教材内容化难为易。用简笔画引出单词、短语及交谈情景,以增强直观性。为延长“学困生”上课专注的时间,笔者常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对话、表演、听英语录音、讲英语故事等,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保持长久的学习情趣。
3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
努力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解决这一矛盾。
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合理确定对“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并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一步或几步,逐渐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在课堂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意给“学困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注意多让“学困生”回答那些有把握回答的问题,以便他们能跟随教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做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同时也要有目标性。要给“学困生”适当的“优惠政策”,对有难度的课后作业给予具体提示或选做,对他们做错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4让评语成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完成作业后,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希望、肯定和赞赏。因而作业批语就成了师生无声交流的载体体、跨越心灵鸿沟的桥梁。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几行热情的批注,不仅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从字里行间看到教师的殷切希望,而且还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
当“学困生”的作业做得比以前有进步时,笔者会写道:“你进步很快,成功在向你招手。”当他们的作业做得清洁工整时,笔者会提醒道:“作业较认真,行为更要美。”当作业马虎潦草时,笔者会忠告道:“潦草的作业表明了你的学习态度,希望老师的信任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当作业出现问题时,笔者勉励道:“别泄气,成功属于永不言败的你。”
教师的评语像催化剂、助推器,催促着学生向着新的学习目标攀登,助推着学生向着未知的领域前进。
总之,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就要对“学困生”进行透彻分析,认真观察他们的心理动态,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他们多点呵护,少点指责;多点鼓励,少点批评;多点尊重,少点贬损;多点理解。少点误会。相信在教师不懈的努力下,在“学因生”中也会涌现出牛顿、瓦特、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