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青
漫步在南郊小学的校园里,时常能听到木兰拳古朴悠扬的音乐,学生们时而刚劲洒脱,时而飘逸如飞的优美姿态,让校园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纲要的提出,一方面说明现在的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独具慧眼,挖掘特色
在学校教育中,相对智育来说,体育和美育有点薄弱,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忽略了体育和美育,对学生个人来说,,这种发展是不均衡、不协调的,对身心素质以及人格的发展是有害的。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我们经常思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不仅学好文化知识,拥有良好的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又可以打造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木兰拳是在传统“木兰花架拳”的基础上,融合了体操和舞蹈的动作,创建出了一套轻柔美健、易学易练的武术套路。此外,还有扇、剑等的器具动作,集运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练习木兰拳有助于挺拔身姿,塑造良好的体态,更能够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平衡性、肺活量等,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木兰拳在小学生中推广,让孩子多了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家长十分支持。我校的体育教育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新的内容。
以人为本,强化特色
所谓一所学校的特色,不是有小部分同学参与就是特色,应该是大部分同学感兴趣地融入进来,甚至是教师们共同参与,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沉淀,最终形成的内涵才是真正的特色。
为了让每位师生都积极投入到木兰拳的运动中来,我们采用了普及和提高齐抓共进的方式加速推进。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聘请太仓市木兰拳协会的资深教练培训我们的教师。教师们学会后,在体育、音乐、班队等课上教学生练习。为了让每个南小的学生都能掌握木兰拳,在体育和音乐课中,安排了木兰拳的教授内容。木兰拳有28节动作,高年级的学生一年就能基本掌握,低年级的同学在两年内也能学会。学校每周还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练拳。有的班级在早上安排学生在操场上打一遍拳,作为一天的开始。协会的教练每个月来学校1~2次,指导学生木兰拳的动作,为教师们讲解辅导要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动作。
作为南郊小学的一个教育特色,木兰拳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学生队伍来亮化这一特色。学校从千名学生中,挑选了30位学生,重点培养。这些学生有专门的教师辅导,定期到市木兰拳协会进行培训。对他们的要求也高于普通学生,动作要极其规范、到位,还要打出木兰拳的神韵。每天早上加强基本功训练,如冲拳、踢腿、竖叉等。经过长期、有计划地训练,这些学生能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大型的武术和艺术比赛,我校曾在两次国际木兰拳比赛中,夺得少年组集体和个人的桂冠,在全国的比赛中更是频频获奖。
科研引领,优化特色
木兰拳的推广在太仓市中小学中是首例,在其他省市也很少见,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的木兰拳建设,我们组织了10几位教师以《农村小学木兰拳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为课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成为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木兰拳的练习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哪些较好作用和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观察法,为学生和班级建立档案,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
我们选择了30位提高班的学生,为他们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从他们习拳开始,作一系列地观察、记录和分析。档案内容分为训练情况、学习状况、体能情况,品行状况,每学期结束要填写身体生长情况、体能测试、学习成绩汇总、教师、家长和自我的阶段性评价。从这些数据和文字记载中,我们能看到学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同龄孩子,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开朗,勇于尝试,道德品质优秀,学习勤奋刻苦,大部分都成为班级的骨干。
对于班集体,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选取部分班级重点练习木兰拳。这些实验班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领,配备专门的木兰拳教练,定期开展训练。我们也亲切地称这些班级是“木兰之班”,在班级档案扉页上写着“我快乐,我成长”的字样,档案中有每学期制订的木兰拳活动计划,每次活动记载,活动花絮、学生习拳的感悟,期末有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校作的具体点评。几年的坚持不懈,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发病率、近视率、肥胖率低于普通班,纪律性、自主性强,他们团结协作、乐于学习,班风、学风较好。
2004年,南郊小学被苏州市体育局、教育局命名为特色体育学校,木兰拳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已成为该校“增强学校活力、创新办学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