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

2009-11-12 03:59丁灿宁
中国人民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内涵生活化意识

丁灿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适时、适量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又学习用英语交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从词汇学习着手,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尽量体现其文化色彩的一面,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的介绍。如《新标准英语》Module 11中学习动物名词,我介绍“dog”一词时让学生了解在西方国家“dog”褒义词,在英美人眼中的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lucky dog”(幸运儿)。而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

二.从生活化的教学着手,渗透文化意识

生活化的语言活动诠释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语言教学原则,在日常教学中,我随机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新标准英语》第三册Module 8 中学习了(England)的 Big Ben(大本钟) Hyde Park(海德公园)Tower Bridge(塔桥),我就随机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 中国的 the Great Wall (长城)等。

三.从儿歌着手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英语儿歌内容丰富、曲调活泼,学生在欣赏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同时,会产生诸多好奇和疑问,我就顺便对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稍稍做点补充,对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起到不可勿视的作用,如old Macdonaldhadafarm(老麦克唐纳有个农场)是一首描述英国早期乡村生活的歌曲,充满了喜剧色彩,同学们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呼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连唱带笑

气都喘不过来。

四、从文化比较着手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英语如果能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很多在我们中国人听来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话题如“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 “Have you married”?等,我告诉他们,在中国打听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士年龄、结婚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不礼貌 。又如在《新标准英语》3A教材Module 2 Unit 1 中有一句话“Im Ms Smart”这是教师自我介绍,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呼老师,sir、 Mr、 Mrs、 Ms 、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称呼语用,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

五.从旅游活动着手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课上除了用英语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来创设语言氛围外,还可带些有文化特色的实物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在3B教材中介绍了Christmas(圣诞节)Spring Festival(春节)ChildrensDay(儿童节)等节日,我们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举行新年晚会、生日聚会、圣诞晚会等活动,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些与英语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做一个外语的传授者,而且做一个中西文化传播者和文明的弘扬者。

(作者联通: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猜你喜欢
内涵生活化意识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