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重现真实

2009-11-11 09:17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于永正感悟到心灵

蒋 慧

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认识生活

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阅读来博采众长,丰富学生情感,增加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凭借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明辨是非、辨别丑恶的能力,拨动学生表达真、善、美的情弦;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有目的地让学生形象而具体地了解文学,感受情怀,为纯洁的童心倾注绚丽的色彩,让名著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汩汩的清泉。于永正老师上习作课时,在课始就播放了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学生仿佛徜徉在大自然中,充分调用自己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认识生活,再现生活,用七彩心灵去构筑多姿多彩的生活,甚至连语言也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

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生活

学生需要用心投入生活,有了充分的感悟与体味才能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形象。于永正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倡导生活言语交际,和联谊班级通信、上课忘了带课本、食堂里乱扔的馒头等等都是他习作训练的素材。他放手让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加强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搜集素材,并要求记录体验,畅写感想。学生“身感之,心验之”,心随景牵,随情泛起,随思飞扬,情动而辞发,习作时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积累生活

习作的目的不是训练,而是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教师要让学生用笔说话,心情放松地习作,敞开心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如写写日记、周记、随笔、书信、读书笔记等,这种大量的、持续的自主练笔,记载了真实的生活,既为学生正式习作提供了“幼苗”,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因为生活是习作之本,是习作之源,是培植习作的肥沃土壤。

帮助学生积累生活,要做到尊重学生。毋庸置疑,在学生完成的每篇习作里,我们总会读到学生各种各样“夹生”的语句,对这样的语病我们一方面要加以纠正和修改,另一方面我们要关爱他们的成长,用成长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的每一点成功。

四、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表达生活

生活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万紫千红。习作也不可能千人一面,正像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香味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积累切身感受,培养其张扬的个性。同是写校园之春,有的为绚丽的月季欢呼,有的为生命旺盛的广玉兰动容,有的惊叹于小草的生生不息……有记叙的,有写童话的,有文配画的……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体验、拓展思路,巧妙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生感悟到的将是生活的多元与多彩。学生一旦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习作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于永正感悟到心灵
哲理情思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第一次扫墓
唤醒心灵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Thoughts In The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