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云
所谓“名师研究”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取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在学习了优秀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后,对自己的教学技巧逐步加以完善。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再思考,以形成高于自己原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所谓“名师”即指国内学科教学领域功成名就的教师,如中学语文学科界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余映潮等,也可以指一定领域内(如所在学校)能起引领作用的教师。
“名师跟踪”的教研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观摩名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可以收藏名师特别经典的论述或案例,以做长时间的揣摩、感悟、品味;可以收集某位或某些名师的各类作品,进行阅读与探究;可以摘抄名师的名言、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段,缩写著名案例的主体内容;可以对某位名师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多角度地感受其教学思想与教学特色……归结起来,名师研究的理念就是借助最优秀的教师资源进行“广泛研究,多方吸纳,整和提炼,发展自己。”“名师跟踪研究”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推动的作用。
一、“名师研究”实现了教师之间的“合力效应”
许多专家建议开展教师与教学专家之间的直接对话,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问题共商,以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观摩名师的现场教学,加以学习切磋,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提高。还能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准确把握,有利于对教学困惑点的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实现与同校、外校名师间的交流,大家互通信息,共同探索,充分发挥了“合力效应”。对于九年级上册语文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难点的解决一直是多方实践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浏览名师余映潮的专门网站——语文潮,借鉴余映潮轻松巧妙地落实此篇论文的论证方式这一教学难点,用于指导课堂实践,使教师独自一人虽百思却不得其解的问题得以轻松解决。这种利用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探索。发挥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更容易使教师得到跨越式成长。
二、“名师研究”促进了学科教学的知识振动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人们为了适应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必须随时地、不间断地进行知识提炼、知识更新、知识传递、知识实践等主动行为。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在若干方面存在缺陷。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就是跟有关专家进行知识的交流与研究。针对初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普通教师普遍感到的知识困扰,如怎样读出文言字词所蕴涵的情节突变的意味。第四届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特意邀请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资深教研员余映潮老师为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现场做课《狼》一文。余映潮老师紧紧抓住一些文言副词如“乃”、“而”等做足朗读意味的丰富内涵的指导,使听课老师在朗读知识的指导这方面受到深深的震动。课后,余映潮老师还做了有关朗读指导知识的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促进了朗读教学的知识振动。
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在对某一教学知识点存在困惑时,观摩专家名师相应的课堂和相关讲座,教师的教学行为、状态、习惯以及教学品质、水平和境界提高最快。
三、“名师研究”引发了教师互相的信息共振
人们的智力开发要靠信息去触发。只有在大量的、高档的信息传递场中。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和创造力获得形成、发展和充分开发。而少量的、低档的信息,只能使人的智能和创造力被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且长期停留在可怜的低水平上。在学科相互渗透、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时代要求教师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进名师云集的“广阔天地”。如一些教师不拘泥于封闭的教育观,他们运用网络资源,建立博客、学科网站、教研组网站、个人网站,把个人对某些名师的研究体会和教学资源与同行分享交流。如语文轩网http://www.yuwen888.com里就广泛收录了全国各地初中语文学科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这一类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说课等教学资料以及他们对教学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这为广大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大量的高档的信息,为其走进名师云集的“广阔天地”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教师互相的信息共振。类似的可以为普通教师研究名师提供信息的渠道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语文搜http://www.souyuwen.com、语文潮http://www.yuwenchao.com等。此外,有些名师还通过各种形式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对某些名师的研究体会与其他老师分享,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如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曾对其前辈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推广。他不仅有研究胡老师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的专题目录卡片,有对张建华、章熊、黎见明、洪镇涛、徐振维、陈钟梁、蒋澄清等名师的研究记录。这些研究成果不但在早期为余映潮老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当后来余老师通过网络将其公诸于众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他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名师研究”是一种共同研究、共同享受的途径。教师通过这种信息交流的途径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学习吸收。即使是一个聪明的天才,如果长期生活在不通信息的封闭环境里。就会蜕变成一个愚笨的庸才。同样,一个原本很优秀的教师,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出去听他人的课、讲座等,尤其是没有去向代表教学“前沿”的一些名师学习的话,他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就会停滞不前。也必然不能使自己在信息共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名师研究”激起了师生之间的思维共振
思维共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认知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步调基本一致,在同一平面进行互相交流,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情境,产生互动状态的现象。能否产生思维共振,使教和学在方法上取得一致,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与学共振的最佳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专家认为,教师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可以弥补个人意见的不足,尤其可以借鉴某些名师对相关教学问题的思考。产生“思维共振”,进而将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集中于教学的设计中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公开课课堂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强烈而和谐的思维共振,这是个极具开发空间的课题,这里至少涉及到共振之源的开发、共振之始的启动、共振进程的加速等环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关注,具
体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涉及到教学目标与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设定和问题的设计以及课堂生成等。课堂中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是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桥梁。教学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心智、品质最近发展区。例如,在设计《范进中举》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之前反复揣摩几个名师的课堂实录,巧妙地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执教了一堂《范进中举》公开课。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落实本课的重点“以讽刺手法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而三易教学设计,最后以一个“范进疯的是外在,内心是无比清醒的”这样的总体框架串起整堂课,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起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共振。“名师研究”的教研形式沟通了教学中教师之间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与学在方法上取得一致。
五、“名师研究”促进了普通教师的心理成熟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而人的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心理共振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状态的迅速传递。教师除了要自己精心锻炼、培养健康心理以外,还应当重视相互之间的心理交流,充分吸取别人尤其是名师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敢闯敢干的心理素质,使自己经常保持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新教师,他从单一的学科学习毕业,到了学校从事复杂琐碎的教学,心理难免会有点儿无所适从。例如,现在承担公开课任务的大多是年轻教师。当他们接受任务后,备课前的担心和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在所难免。这时,如果他们能对某些名师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多角度地感受其教学思想,多方面地了解名师成长过程中曾有过的稚嫩和忐忑,这必然能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必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设计教学之前以及执教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名师指点或受到名师研究的影响,教师的自信心自然会提高很多,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苍南教师林慧君自从结识全国名师干国祥之后,她潜心致力于借鉴名师干国祥的课,受到干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后,上课的底气更足,教态更从容。在这种良好且渐趋成熟的心理状态中,专业成长速度加快许多。她反复研磨自己的校级、县级、市级公开课,不久便以其精巧的教学设计、较为丰厚的学科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同行所称道,实现了超速度的发展。
当然,“名师研究”不是“名师模仿”,那太浅白了,那样做仅仅只能学到一点点“艺”。名师研究贵在深入,贵在品味,贵在提炼。在名师的风采展示课后很多教师会用名师的课件在自己执教班级试教,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好。“名师研究”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名师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名师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名师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名师研究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了。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向名师学习要善于辨别,要把握科学辨证的方法。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陷入“邯郸学步”的怪圈。教学活动是一个受教师个人特点影响很大的活动。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地方,这就是教师资源,是每个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个人风格。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哪些名师的教学亮点是自己擅长的,而哪些则相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借鉴名师研究成果的同时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吸收。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