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建立

2009-11-03 06:02
职教论坛 2009年22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运行机制

居 桐

摘要:建立健全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迅速推广农业科技以及实现农村剩余人口规模化转移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筹资方面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各类培训机构和单位以及农民个人共同投资的格局;在运行机制上注重培训机构的政府组织领导机制、各类培训机构的建立、师资力量的培育、基层政府的协调机制;政府的各项配套政策包括就业准入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监督机制。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运行机制:配套政策

作者简介:居桐,男,上海人,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2—0037—03

一、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概念

搞好农民职业培训,实质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问题。培训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就业问题J必须帮助农民提高就业能力。农民就业能力源于人力资本培育,但人力资源只有经过“深加工”和“能力再造”,才能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本。抽样调查显示,接受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与没接受过培训的相比,前者比后者年平均收入高812元。从深层次上看,作好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篇大文章,千方百计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农民职业培训是指围绕“三农”各项工作展开的,针对“三农”问题以知识、技能、态度的提供和服务为交换内容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以获得和改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积累农村人力资本,实现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就是建立健全农民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经费投入体系、实施机构和运行机制,为农民职业培训活动提供保障并使其形成互助互动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农民职业培训的理论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论》中指出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亚当·斯密把教育支出看作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可以赚取利润的投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知识和才能的开发为对象的人才资本投资。贝克尔非常强调教育和培训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教育和培训可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人力资本的核心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教育投资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农民提供职业培训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抉择。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逐步扩大之势。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实际上也是为国民经济增长增强动力。与此同时。开展农民培训,对我国社会发展也将产生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城乡社会差距,城乡社会差距的根本在于教育差距。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出口狭窄,大量农村青少年完成基础教育后立刻陷入“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其后果不仅仅是加重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更重要的是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十分不利。可见,新阶段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二、建立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四项原则

新世纪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准绳,按照“政府推动、社会承办、各方协作、农民受益”的方针。大力发展“培训产业”,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民素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农民培训当作基础性产业来抓。具体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农村工作中注意既抓产品增长又抓人的素质提高,既抓建设项目又抓人才资本培育。培训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是否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得到良好职业培训为衡量标准。

第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多地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打开工作局面,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目前培训市场趋旺是一次难得的“商机”,是一份非常可观的“订单”,各级政府应把数百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当作基础性产业来抓。花大气力做大做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把培训与信息、就业和维权服务结合起来。信息、培训、就业和维权四个服务环节本是一体化的。要防止就培训抓培训,使培训工作与其他三个环节相脱节。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把培训工作和劳务输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在国家教育培训体系中,职业技能培训属经营性的公益事业。与基础性、科学性教育有所不同。因为是“经营性的”。所以要支持培训机构依法经营并取得合理回报,增强做大做强的动力。同时政府不能越俎代疱,随意包办代替和乱加干预:因为是“公益事业”,所以政府要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惠待遇。

三、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职业培训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教育界的立法很不完备,而在相对薄弱的职业教育领域则更少,针对职业培训的法规更是凤毛鳞角,导致职业培训市场管理混乱。培训主体鱼目混珠;培训主体的行为目标错位,有些人完全是为了从中牟取暴利;培训过程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从国际比较研究来看。各发达国家对职业培训都有详尽的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应尽快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和完善我国在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农民职业培训经费的投入体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足够的资金。农民职业培训难以为继。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政府财政对职业培训的经费投入量还远远不够,而且增幅很小。

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使用财政拔款来支持职业培训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来筹措社会闲散资金,如发行教育彩票、举办著名演员义演、募集慈善机构的捐赠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正面宣传职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对农民职业培训事业的关注。政府在投资具体运作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包括设立农民职业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培训机构的建立、基地的建设、承担参训农民的学杂费等;发放教育券,由县乡农民职业培训管理部门发放给参训的学员,凭券到培训机构学习可抵交部分或全部的学费,相应的费用由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拨款向培训机构支付,其目的是让农民享受政府教育投入,并用培训券来形成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间接投资包括减免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税费等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其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要通过自身努力来筹

集办学经费,也就是说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再次。引导先富裕起来的农户智力投资。农村中不乏先富裕起来的人,要引导这部分人增加智力投资,防止受到浮夸、攀比等不良风气影响,在吃、穿、用方面奢侈享用。

(三)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的运行机制

1政府组织领导机制的建立。政府除了举办职业培训以外,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民职业培训发展规划。制定政策,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协调关系,提供经费,制定标准等;对农民培训机构监控、评价、指导;对农民职业培训机构评估,及时对社会公布评估信息。引导农民培训机构健康发展:设立开放的、面向社会劳动者的农民职业培训投诉机构。及时处理培训纠纷,做好裁判工作;做好农民职业培训的研究工作、发展动态与指导工作。

2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在充分发挥现有的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新的培训力量的发展。如支持乡镇企业办培训班,鼓励科研部门产学研结合,在农村建立培训基地,鼓励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将培训重点转移到农村。积极探索城乡联合办学模式。

3完善基层政府的协调机制。农村可以基层政府农业局为核心、教育局大力配合为基础。开展当地农民培训工作。城市可以市政府领导为核心,由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实施,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应监督管理办法。做好“效果跟踪”。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并将其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四)政府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1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中录用,对特殊要求的,需经批准后经过企业培训才能上岗。

2优惠政策。对于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均可申请使用农民培训扶持资金,对于吸收农民工和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和奖励,对于自愿参加资格鉴定的农民工,应视情况降低鉴定收费标准等。

3监督机制。首先要保证培训机构经过注册登记。杜绝一切无办学资格、随便扯旗招人的非法组织和机构介入。其次建立健全有关培训的法律法规,制定全国性的《农民职业培训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将培训教育合法化、规范化,置于政府监督之下。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监督作用,以举报箱、投诉点、媒体舆论等方式,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监督约束机制,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要实施有效监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挪用、占用、截留、克扣农民职业培训经费等违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刘扬军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中国移动校园4G品牌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如何构建以财务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服务支撑体系的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