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城”攻略

2009-11-03 06:02庄西真
职教论坛 2009年22期
关键词:认同感农民工制度

庄西真

7月3日,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深圳市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农民工”的第二代现已成年,他们在就业时会选择留在深圳,因此,“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7月6日《广州日报》)闻之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农民工”终于要享受“国民待遇”了,虽然是“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但毕竟让人看到了希望。忧的是“农民工”这个称呼或者说概念,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何时消失,并不依赖于个人意愿,单凭王荣一己之力恐怕难奏其功。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前,在如铜墙铁壁的户口壁垒面前,在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有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超过9%,所有的国民都应该有体面的生活,不应该贫富悬殊这么大”)面前,无论怎么粉饰。他们即使不再种地,长期在城市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但从人身关系角度看,他们与城市不存在确定的关系(身份),“农民工”还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依然是不得不来往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群“不安的候鸟”。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渐渐长大。他们对自己与城市间关系的看法,已和父辈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是陪同打工父母在城市里长大,有的是辍学后离开家乡进城淘金,有的是工厂成批从学校招工而来。不管他们进入城市的途径是哪种,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单单从外表上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与城市人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与城市的孩子一样,看着同样的影视剧,追逐最新潮的时尚。听着最流行的歌曲,在网络上交流最新的资讯。就连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几年前出现“民工荒”时。就有许多工厂老板抱怨,现在的“农民工二代”没有第一代人吃苦耐劳,薪水低了不干,脏活累活不干。维权意识强,不好管理等等。大多数农民人第二代已经不会种地,也不适应农村生活。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更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他们追求城市富足的生活。有着更多的创业梦想,不愿意只埋头苦干。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也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村子,而是待在城市里。但是,城市并不接纳他们,所有的城市,都依然视他们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等。城市在规划各种项目的时候很少考虑他们的需要,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城市社会的基本保障。这种处境与他们日益觉醒的民主和权利意识形成巨大的反差,去年发生在法国的骚乱证明“感到受到歧视和不公对待者”的平等诉求往往是社会运动的重大诱因。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来看,数量庞大的二代农民工的“融城”问题,已是当前社会一个很紧迫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中国的管理者尽快做出相应的决策,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在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在中国,依然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制度层面真正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即在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权益保障制度、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使他们获得一视同仁的对待。在权利上得到平等的对待。“农民工”三字不仅仅指涉的是一个人群,更是一种政治上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利益群体。要想让这一利益群体“消失”,我们的政府就必须要在很多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才行。各级政府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其辖区内的全体公民,包括市民和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应将执政观念转变为:没有让农民工享受到“市民待遇”就是对农民工基本权益的侵害,就是政府工作的失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除养老保险等外,要格外重视失业保险,以此帮助职业不稳定的农民工渡过难关。其次是在基础教育上保证农民工二代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给他们提供通过念大学等途径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和上升。其三是尽量提供免费或低学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工二代掌握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其四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家园感。这种对城市的认同感在农民工中可能还是比较缺失的,不管他出来打工了多少年,似乎都很难融入城市。因为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的制度歧视、文化歧视、社会排斥、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城乡不均等因素。致使城乡群体的利益存在差异。利益差异的存在必然影响对城市的认同感,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需要金社会的努力。

责任编辑肖称萍

猜你喜欢
认同感农民工制度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某些单位的制度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