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维吾尔族的环境保护理念及其表现

2009-11-03 06:02开赛尔·买买提明·特肯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4期

开赛尔·买买提明·特肯

【摘要】维吾尔族人民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造干旱环境,建设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的长期生产活动过程中,认识了自然,积累了利用植物,动物,矿产等药物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并逐渐创立了以“四大物质学说”,“四津体液学说”和“四大气质学说”为指导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同时,在发展绿洲灌溉农牧业和从事经济生活活动中,又逐渐形成了以维吾尔庭院为基础的民族生态学观点和文化传统;另外,新疆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维吾尔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本文借助于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试图为西部开发的社会实践行为提出明确的环境价值取向、环境伦理规范和环境保护对策,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在概述维吾尔族以生活环境或人居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活动及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形成的保护环境意识,分析主要环境伦理学观念,并探讨其形成过程和具体表现,旨在于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基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环保理论因素、环保具体表现、环保特点、分析与策略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theory Uyghur's consciousness and it performance

Kaysar Mamtimin Tekin

【Abstract】

The people of the Uighur minority are developing to make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reforming the dry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asis, develop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irrigation agriculture, knew the nature, backlog make use of the plant, animal, mineral etc. the medicine defends abundant experience of the disease cure, and gradual foundation with" the four greatest materials theory"," four body fluid theorists and" four atmosphere quality theorists for guide of, have the medical science theories system of the race special features only. At the same time, in develop the oasis irrigation agriculture herding industry and be engaged in economic living activity, became to take the Uighur as the basal race ecology standpoi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gradually again. In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is a well-recognized essential th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to protect the eco-environment. Moreover, special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became Uighur minority special production life style, and among them the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nciple and half-hardy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itself on the study of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idea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est. The reference mainly used for is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Still have This text is saying the Uighur minority all wit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r person resides the environment, customs and habits,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s to make use of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hat the foundation become, the analytical main environment ethics learns the idea, and inquiry into it becomes the process and concrete performances, the aim lies in provid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that each race ask.

【Key words】Theories factor; concrete performan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新疆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陆腹地,是亚洲的中心区域。总体以阿勒泰、天山、昆仑等三座山,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新疆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加之被高山环绕,海洋水气难以到达,形成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新疆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春寒、夏洪、秋缺、冬枯,不利于农业灌溉。

新疆的气候呈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平均日夜温差11℃-20℃以上),干旱少雨多风沙,夏热冬寒,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36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山区寒凉,绿洲温暖,草原秀美恬静,大漠雄浑粗狂,还有沙尘暴经常肆虐,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气候特色,也刺激了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在这独特的地域环境形成了特殊环保理念。又正是在这种比较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勇敢而勤劳的维吾尔族人民世世代代与恶劣的气候做斗争,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新疆广大地域植被区系简单,种类很少,如塔里木盆地南缘植物种类不超过100种。南疆光热资源充足,太阳总辐射量为5400-6500J/mm2.年,但蒸腾量大,干旱多农业,有名的瓜果几乎都产在南疆。瓜果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可以扩大绿洲面积,治理沙漠,使人进沙退,这也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的环保理念。为了防御风沙,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圈地为园的习惯,他们高筑围墙,在围墙内修房、建池、挖渠引水,种植葡萄、果木、花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疆绿洲园艺业。诸如葡萄、葫芦、杏子、香梨、桃子、石榴、核桃、无花果等等,都在高墙的保护下,经世世代代浇灌、培土、施肥培育出来的,特别是冬季为果木穿“冬装”,覆草覆土,春季开墩、整枝更是维吾尔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特技。随着农业的进步使愈来愈多的野生植物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并得到更好的保护。

维吾尔族在古代曾从事游牧经济,第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改变为农业经济。长期以来,从事绿洲农耕和园艺栽培,兼事牲畜饲养,这是维吾族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了遮风避雨,保暖祛寒,新疆各个地区的人们都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修建了各具特色的房屋。

维吾尔医学是维吾尔族最骄傲的古老的业务之一,它以“土、水、火、空气”为代表的“四大物质学说”和“血津、痰津、胆津、黑胆津”的“四津体液学说”为基本理论,解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立了一整套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影响很大。冯家升等编的《维吾尔族史简编》下册第456页阐述“维吾尔民族喜爱清洁,经常洗澡,爱好栽培花草,既造林”。

目前又出现一些新的动向,为了防御沙尘暴,动员大家到草原、荒漠地区去种树。结果是树活不了,草和荒漠植物也没有了,土地更沙化了;人类滥垦滥猎和滥施农药,消灭了控制这些动物的天敌,又为这些动物制造了暴发的环境,才造成它们的恶性发展。新疆有些乡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如: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面积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造成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狂风、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多,生存环境恶化;人口增多,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增多,造成河、湖水减少甚至干涸;河流的尾闾部分由于缺水造成沿岸的草木死亡,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新疆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占全地区土地面积的65.08%,盐渍化的土地的面积占全地区土地面积的23%左右,如果防不止这类趋势,在新疆扩大人类生活急需的土地面积是非常困难的。

“新疆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维吾尔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它不仅在维吾尔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项,还将带动农业、林业、牧业及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维吾尔族以上传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中华各民族,甚至世界各民族大家庭文化之中不可忽视的、宝贵的又能作榜样的一套环境伦理学观点。他们有关生态学习俗体现了与自然相应的和谐共处的特性,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成分,将其作为我们谋求继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很重要的意义。

1.形成环境理念的历史基础

环境理念表现在崇拜苍天,崇拜树木,膜拜土壤,推崇水源和空气,相信万物有灵魂的原始宗教——我们祖先长期信奉的萨满教有关。这在维吾尔传统医学理念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维吾尔族古代原始的观点里体现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是从被四大物质(水,火,气,土)创造的,自然界的存在依靠光明和黑暗”的看法。他们依靠这个看法来想象认为之中天空是保护全体生命的蓝色的拱北,并对它的强烈信仰凝聚在“天神”的形象。这些理念都是从那“四大物质”产生而来的。

伊本西纳(阿维森纳,公元980-1037,维吾尔族古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的《健康与气质学说》上说:“光强,水富,土肥,空气新鲜的条件下种子颗粒的活力、即发芽力也会强,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人的活力更强。”水,气(风),火和土等四大物质和被人体表现的上火,伤寒,虚热,湿寒等四大气质的本质是一样的,只在形式和状态上有所区别,为维吾尔民族自然观的形成奠定。因而在任何时候人体显示出自己的作用,也展示出被现代科学阐述的光,热,火,水,气(风),土,动植物等形成环境的因素在人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永远起从属作用。

我们伟大的,尊敬的科学家法拉比(Farabi,公元870-950)在自己创立的《精神学说》(灵魂论)前言上提出:“人体不但受到以四大物质和体液起结合作用的津液的内外精神共同影响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的身心和运动以外的外精神不同量和质量的影响。”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的精神,体力及性情。在纯洁,宽敞环境下生长的人往往会健壮、机灵、活跃,性情更为显然 。

古老的维吾尔族神话中有很多对树崇拜的描写。如英雄史诗《乌古斯汗传说》(乌古孜汗是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祖辈)开头提出的“阿依汗(月生出的人)分娩了一个儿子”这一句话中可以理解到“从月亮生出了乌古斯汗”,即,“自然出生了人类”的意思 。以及民间存在的视石榴树为繁殖象征的习俗,都以看出维吾尔先民“树生人”观念的痕迹。还有乌古斯可汗给第一个儿子取名为天,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山,第三个儿子取名为海。在维吾尔人的另一个古老的神话《布克汗史》中,描写了五棵树生出五个儿子的故事。就像他们崇拜苍狼、鹰隼、骏马和白鹿一样,维吾尔人也崇拜树木。《道园学古录》卷24条《高昌王也勋之碑》在述:高昌王世家时,也记载了内容略同于志书所记的传说。这也与古代维吾尔人长期信奉的原始宗教满教有关。萨满教是一种崇拜苍天、崇拜树木、崇拜大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

在维吾尔族现实生活中常会见到许多禁忌习惯。例如,他们认为朝天空,太阳及月亮吐唾沫或大小便;早上起床后如果没有洗脸就禁忌面朝太阳,乃至禁忌在太阳升起或降落时睡觉的习惯,这些作法都被认为“躺在血里”;这些行为虽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出了维吾尔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维吾尔族花帽,礼帽按天空形式制作,清真寺大门顶上挂着半月球和太阳球模型等状况,就属于我们祖先对天空及天体信仰的表现 。

从“我们从太空滴下来的,土地出芽而来的”等古代观点中我们能理解古代维吾尔族人认为自己从天神与土地祖母的相约创始而来的说法;《史记》(回鹘列传)讲述的“回鹘人(维吾尔族)时常献给天和地举行祈祷年,早晨施礼太阳,傍晚施礼月亮”;从《古代回鹘文献选集》阐述的“因太阳,天空和土地赐予我力气,于少变多,将弱变强”。“阙勒特肯去世的时候出现了天地轰鸣般的状态,雨下得像哭,河水浪涛汹涌般的样子”等语句中,我们能理解古代维吾尔族人民把上述的“自然因素”作为自己的上帝。

在《福乐智慧》中也提出的两位主人公的一位:昆托格地——启示着太阳出生的意思;还一位:阿依托里地——启示着从月亮出生的意思,也是从太阳,从月亮所生这些象征比喻的论述表示人类的父母原来就是自然;本诗篇第143诗章提出“水,气,等在既纯洁既正常的条件下才能显示自己的全部力量”;在第312诗章笔者叙说“假如有肥沃的土地,清清的水,绿油油的苗能相互配合那么万物会昌盛”。

一个好的园林,树绿花香、虫鸣鸟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人们喜欢的地方。因此《突厥语大词典》上也有阿里甫艾尔通〔(Alip artunga)-(艾尔甫斯亚Aphera Siyap是古代传说中的回鹘国王)〕确定空气好的喀什市定为第一首都;而花草树木茂盛的巴尔楚克市(指现在的巴楚县)定为第二首都,并振兴昌盛,由此可以看到维吾尔民族自古以来一直珍惜环境清洁,空气新鲜的地方。也就是说,维吾尔民族自古以来,将自己需要对自己有利的事物都保护珍惜,特别是因为把百灵鸟 (lusiciola),公雉(Phasianus),石鸡(Alectoris graeca),狼 (Canix lupus),核桃(Juglans regia),梧桐 (Platanus)等动植物作为自己的吉祥对象,把它们还作为真主和自己之间的信使,上帝创造的伟大事物。所以对它们持有崇拜保护的态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意识 。

2.维吾尔民族环境保护理念的主要表现

2.1保护植物的一些观念及具体行为

由于当时新疆好多地方也处于荒漠半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较少,面对这种自然环境,生活在当地的古代居民和政府,从他们的切身体验中,已经认识到了保护树木和植被的重要性,所以制定了积极保护森林和繁殖的传统,甚至把它提升到法制化程度,禁止乱砍乱伐林木的法律。例如,《新疆青年》(维文)1982年11期上发表的以“新疆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森林法”为标题的新闻上有这样的内容:“从南疆的昆仑山北麓的古国——鄯鄯(现在叫楼兰)王国古地出土了在公元三世纪用当时的国语——去卢文文书记载的森林法。显示古代尼雅人严禁一切毁勿、树木的行为,其中规定”对随意砍伐树木的人要进行严惩,若连根砍断者,无论是谁都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者,则罚母牛一头“(砍树“马一匹”折树枝“母牛一头”。这说明2500多年前的新疆先民已经有了明确的保护森林的意识,而且以法律条文规定下来。在此相关的尼雅文化形态,爱护树木和与树共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雕则,并形成文化辐射力,流传后世。在维吾尔族园艺文化形态中,爱护树木和与树共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并形成文化辐射力,流传后世。维吾尔族人还沿袭着一个古老的习俗——地上栽培,有些缺水地区人们往往以竿代树。在维吾尔民间普遍存有向树祈愿疾病痊愈、求寿、求健康的风俗。

这种意识到现在仍没有消失,并将这种古老的意识带到了现在。至今维吾尔人还崇拜胡杨和老树,有着”杨活着一千年不老,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说法。胡杨在维吾尔人眼里是跨越时空的、如同英雄一样永恒的象征。在好多古代维吾尔民间诗歌,传说及历史著作中多会出现不允许砍伐独树,还有崇拜古树以求男孩儿,下雨和平安的内容。即使在此观念的推动下,发出毒气使头痛的“鬼似的”像牛皮消(Cynanchum),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动作中也幸存的,而具有500-2000年历史的梧桐(悬铃木) (Platanus),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核桃(Juglans regia),无花果(Ficus carica)……等古树及其化石在新疆的许多地方仍被保留下来。

维吾尔族人经常在果园、树林里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 “阁晒力斯”游园)。我们在城市看到维吾尔快餐厅、宴会厅的环境或古朴幽雅、或热情奔放,都有真花、装饰花修饰,甚至还有用盆栽石榴、盆栽无花果、盆栽葡萄做成的绿色走廊,就体现着对绿色的向往和工视。绿色,对于长期生活在戈壁沙漠包围之中的绿洲居民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维吾尔族群众非常重视居住环境的美化和保护。维吾尔族人民特别喜爱培植树木、花草庭院绿化,即使三九严冬,房间里的盆花香气沁人,仍然迎赛竞放。房前屋后进行几乎都有几株果树或葡萄架,搭成凉棚,居住环境在果园花圃的衬托、掩映中显得明快、幽静、雅静、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其历史已有1000多年。在维吾尔族绿洲村落中,沟渠纵横,果木成荫,庭院内多栽花卉、葡萄、无花果树,桑树等,夏季是乘凉的好地方,景色宜人。

维吾尔族对于园艺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植棉和园艺。新疆有发达的园艺业,很多地区都出产大量的、品种繁多的瓜果,瓜果的种植非常有名,获得了瓜果之乡的美誉。属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阿羌乡,策勒县努日乡、恰克玛乡等昆仑山腰的一些维吾尔人们能把杏树引种到海拔2000~3000m的高山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维吾尔族人挖渠的时候种杨树(Populus),建造磨的时候种柳树(Salix)。维吾尔人自古还有从来不在流水旁洗衣服的习惯,也不在树枝、草滩上晒衣服,在树丛和草丛下以及人行道上倒污水和垃圾。那些不养种树或破坏树木的人会被视为“祸星”。认为凡是这种人落脚的地方会“干枯遭殃”。无论在什么地方安家居住时,只要条件允许,维吾尔族人民就会先栽树、造园林,屋子前边建成院子,在房屋周围开辟绿地种植果树花卉,如葡萄(Vitis vinifera)、杏树(Prunus armeniaca)、桃树(Prunus persica)、桑树(Morus alba)、葫芦(Lagenari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芸豆(Phaseolus vulgaris)、紫茉莉(Mirabilis)、牵牛化 (喇叭花) (Pharbitis)、铁线莲(Clematis)、地肤(Kochia)、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植物来美化了生活环境。维吾尔族人们都以自己有果园和花园而感到荣耀和自豪。另外,维吾尔族农民在庭院内从事家畜养殖,使庭院既适应了环境,又突出了实用性,将居住、观赏、养畜、种树花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人在庭院前修建池塘(涝池)美化庭院等习惯较为普遍 ,维吾尔民族挖渠的时候种杨树,建造磨的时候种柳树,屋子前边建成院子,屋后建造果园林,庭院前种葡萄,紫茉莉,牵牛化 (喇叭花),葫芦,南瓜(Mosechata),铁线莲,芸豆,地肤,垂柳等植物使庭院美化,有条件的人在庭院前修建池塘(涝池)美化庭院等习惯较为普遍。

因为古代维吾尔族人们认为“树木也有灵魂、生命、神力、恩情”,因此他们之间有给人以自然和谐恬静之美及已经形成“有树木的坟墓比无树木的城市好,有森林的沙漠比无森林的盆地好”等看法,以及请命古树祈祷,树皮或树枝代替用药的习惯目前也一直保存。有些面积大的维吾尔庭院多种葡萄,打成凉棚,既能吃到水果,又是夏季乘凉的好场所。只要细心观察,绿色是维吾尔族人心中最神圣的颜色,绿色是和平、希望、生命的象征,所以男子戴以绿色为基调的绿色帽,妇女喜爱披绿色的头巾,家里门窗多要涂上绿色油漆,墙上多喷上淡绿色石灰,清真寺、外墙多砌上绿色的玻璃瓦。维吾尔族人非常喜爱养花种草,庭院内外种上果树、葡萄,一片葱绿,如果庭院里没有空地可种花草,则种在花盆里,摆在园内或楼上凉台,春意盎然。正是有了存在于人们心灵中的绿色意识,才有庭院、绿洲的自然绿和美化环境、热爱生活的各种色彩。维吾尔民族在造园林时不想到光自己受益,〖JP4〗而且为了想让过路人乘凉,不要让孩子们的足底烫伤……习惯在渠边〖JP〗,大小路旁边植树,甚至在墓地上也种树养花,祝愿亡者的灵魂像树一样常青。到田间,路边,渠边,坟头植树成活的维吾尔族人民以自己当成做好事的人,并以自己感觉解洗礼样的人。因此,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他们不允许砍伐院里、路边田里生长的独树,特别是老树,又不让动物破坏。因此维吾尔族社区里,无人随便砍伐树木,就维持了绿洲的水土平衡,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地防止了土地的沙化。这种生态保护意识,使绿洲文明不断得以持续和发展。为了保护草原,禁止广大草原上居住。因此维吾尔民族建造的绿洲植被特别茂密。

维吾尔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他们把花看作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爱花、戴花、养花成为他们的一种习俗,春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摘一朵花拿在手上,有的则插在鬓边,有的还把花柄衔在嘴边。有趣的是连开汽车的驾驶员也喜欢把花摆在驾驶室里。维吾尔族妇女生命和生活是与花儿联系在一起的:头戴花帽、头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大自然花草作化妆品,用板蓝绿草挤出的汁液来画眉,此种草的汁液可以让眉毛长得又浓又黑。用红花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红,也有用樱桃和玫瑰花汁液相混合涂脸和嘴唇,反映了维吾尔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维吾尔民族在公元五世纪以前,就认识自己安家落户地域生长的大多数动植物,给他们取名,并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同时,史为推崇植物给许多地方,人和事物直接或间接运用植物的名称常见的,以“园”为起名或连接该词的地方名在维吾尔族绿洲上也是常见的,有趣的是维吾尔族用花给出生的女婴起名。例如,阔舍特热克(意为双杨树),阿里米力克(苹果园)……(地名):苏皮尔尕阿洪(义为:扫帚Kochia),撒木萨克阿洪{义为:大蒜(Allium sativinum)},夏木夏提(义为:云杉Picea),巴哈尔古丽(义为: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阿娜尔古丽”(义为:石榴花Punica granatum),“塔吉古丽”(义为:鸡冠花),“齐曼古丽”(义为:青草花),“热依罕古丽”(义为:罗勒Thgmus),“提拉古丽”(义为:金钱花)、 “阿利同古丽”(义为:金莲花)和“莱力古丽” (义为:芍药花)等。据说,吐鲁番、和田、喀什等地一代的妇女60%的名字中都用植物或花儿给出生的儿女婴起名,可见维吾尔妇女对花是多么喜欢了。其实,维吾尔族男性不仅用花来命名,而且还用花来装饰打扮自己哩。你看他们的腰带、靴子、帽子(花帽)、衣服的领口、手帕上“艾得丽斯”(即扎染绸之意)、地毯、用木刻印模等图案边缘形成由浅入深的色晕,常有桃红、杏黄、翠绿、宝蓝、青莲、紫红、黑、白等颜色相互搭配,形状既像树枝,又似水波的花纹。有致的五彩缤纷,光华夺目,给人带来一种热烈、欢快、喜气洋洋的气氛。也有人说是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巴旦木花纹、梳子花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花是最美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欢乐。另外,“我像松树一样健壮有”(意为老子天下第一)等自夸语也是对松树(Pinus)向往而来的。

新疆在有些古老的坟地中有麻黄(Ephedira),小麦(Triticum destivum),玉米 (Sorghum),苜蓿 (Medicago satira)等植物种子的挖出;现实生活中有把放在婴儿的摇床中,房屋的角落及贴边点香莳萝(Anethum graveolns),檀杏(Santatum),芫荽(Corianderum),骆驼蓬(Pganum harmala),苹果(Malus)皮,柏树 (Cupresus funereus)枝,甘草(Glycyrrhiza)根等等的习惯;为了防止冷眼相看(斜眼)有夹九个或七个黑种草(Nigella sativa)缝在婴儿帽或衣物的领子,胳肢窝等地方的信仰习惯;以桑树(Morus)作为神树,每个维吾尔族家庭都有至少栽培一棵桑树的习俗意味着维吾尔族祖先的崇拜树木的表现。

上述以外,维吾尔人建造住宅时,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先植树、造园林,没有种植花草、果树的住宅很少见。有些面积大的庭院,多种葡萄,搭成凉棚,既能吃到水果,又是夏季乘凉的好场所。维吾尔族人经常喜爱养花种草,如果庭院里没有空地一种花草,则种在花盆里,摆在院内或楼凉台。维吾尔族妇女的生命和生活是与花朵联系在一起的,头戴花帽、头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大自然花草作化妆品,用一种维语 “鸟斯曼”(菘蓝(Isatis indigotoca))的绿草挤出的汁液来让眉毛生长出又浓又黑。维吾尔族有关这方面的谚语也很多,如“人的打扮靠衣服,地的装点靠树木”、“树美的是绿叶,人美的是知识”、“花园里没有鲜花,夜莺小来歌唱它”等。

维吾尔民族还创造了利用植物资源的民俗文明,即维吾尔族妇女将有些植物用天然化妆品。例如通过用菘蓝(板蓝)茎叶榨汁描眉,刺激眉毛的生长并保护眉毛;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瓣捣成泥,抹在指甲变漂亮,又用其散发四肢端的发热;用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um L.)树胶掺水化成液体涂抹头发,等干后一周内不会变形,使头发保护,色泽变黑发亮并变得又粗又长。有关植物资源的民族文化还有维吾尔族喜欢栽培葫芦;剥取大花罗布麻(Apocynum hendersonii Hook.f.)茎皮搓绳,把草药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叶子作为消暑剂,白色乳汁有清香和解烟毒;桑树的叶子很适合养蚕,桑椹成熟时不分界限,反映了可以“各取所需”随便吃的桑区风情;适应干旱荒漠和盐渍土壤生长的胡杨树杆、树杈或根部形成的树脂和盐碱混合物,古称“胡桐泪”,现在叫“胡杨碱”,维吾尔族人民把它入药用于咽喉炎、口齿肿痛、颈淋巴结核、胃痛、清热等;葡萄酒的酿造是维吾尔族人民对我国酒业文化的一大贡献;由于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是维吾尔族的常用药,因此新疆流传有“家有一枝蒿,百病都除掉;家有一枝蒿,不怕毒蛇咬”的谚语。

有关保护森林,重视造林,造园的谚语对违反禁忌的看法在维吾尔民族里是很多的。例如:“有园林的人,就是有靠山的人”,“先筑高墙,后建花园”没有树林,果园的农民和富人,不算是真正的农民和富人,“果树不到枯死不能砍伐”,“家乡致绿化,村户就会富”,“折断幼苗,将会瘫痪或过早死去”,“砍一应载十棵”,“想少花钱,少吃苦,容易发财,那就搞园林”,“森林多无大灾,刮大风也无灾难”,“森林能够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森林是水库,水多它能蓄,雨少它能吐”,“森林多——雨水多,干旱时也丰收”,“石榴籽诱人,花香味怡人”,“种树卖果可以进天堂”,“人的打扮依靠衣服,地的装点靠树木”,“树美的是绿叶,人美的是知识”,“花园里没有鲜花,夜莺不来歌唱它”等。

总之,我们的祖先在环境意识的推动下认识到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的保护者,因而努力保护它并使其繁茂。

2.2维吾尔族有关保持空气清洁的主要观点及其表现

古代的回鹘人认为“太阳是上帝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天体,它不但使大地发热和照亮,而且驱逐大地上的黑暗及坑脏,赋予人类光芒”。所以如果太阳看到大地上的污秽和有臭味的东西,那就它会诅咒,使人们倒霉。因此维吾尔民族讲究卫生,不随意地解手,即使能够随地大小便,也会把屎尿埋下起来或者使用树枝草木或废纸等东西盖上,特别是不会在路上,人们乘凉的地方解手。对做不到这些的会受到人们的指责“狗,猫是都会到隐蔽的地方解手,而把屎尿用土埋起来,竟然你没有像那些动物一样的自觉吗?”。维吾尔民族还认为在卧室,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一般情况下步行着吃东西,吃饭的时候,不捂着打喷嚏、咯咯咽、擤鼻涕、放屁、搔痒鼻孔、掏耳朵、打拍衣物、梳头、扫地等行为算是个不礼貌的,无耻的行为,吃饭时维吾尔人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在一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毛巾擦干,忌讳顺手甩冲水,认为那样不礼貌。将吃剩残物不要乱扔;不要当着主客的面打喷嚏和打哈欠,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修剪指甲等,这些习惯与间接联系到保持空气的清洁。

维吾尔族人们很早以前已经习惯把家园,清真寺,经文学堂建筑物建得又高又宽。比如喀什市的哈拉克麦地纳斯经文学院(皇家宗教学院),艾提卡尔清真寺(在喀什市),图胡鲁克铁木尔坟墓(在伊宁霍城县),毛拉纳尔什丁礼拜寺(在喀什疏附县),和田市的艾比布拉霍加家园都很好的例证。虽然在某段时间因维吾尔民族经济条件不允许,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矮小,但是建凉亭,天窗,小窗户,外厅,庭院等习惯没有变。四面设窗户,以通风采光,室内外面经常打扫得十分干净,庭院都很宽敞。维吾尔族人和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失礼。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他们在冬天也往往开着小窗户和门窗换空气。在这样凉爽的,空气好的开阔环境中生长的儿童的胃口,情绪及健康比封闭环境中生长的孩子要好,这已得到证实。

我们的祖先之中因有“路不清洁,房子也会不清洁”的看法,他们习惯于把大小路上的人和动物的粪,石头,树枝,草木,荆棘等废物清除掉。入房子以前和上坑前也惯于脱鞋,擦拭鞋底或者先脱套鞋后进屋上台。这也是维吾尔族重视家园,清真寺等公共场所清洁的重要表现之一。

我们的前辈按照自己的信仰和环境意识把尸体又快又简便地安葬;将灰尘和垃圾埋在田地作肥。这些习惯对保护空气的新鲜方面有积极作用。神志清醒的维吾尔族人特别重视饮食,家园,水和空气的卫生。这是他们不光关心自己的健康与利益,而且特别关心有关集体的健康与利益的人道主义品德的体现。

维吾尔族人们不仅有着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洁的宝贵习俗,并注重清洁消毒空气,杀灭环境中的蚊蝇等害虫。例如,他们焚烧柏树(Cupressus funereus)干枝叶,檀香(Santatum),骆驼蓬(Pganum harmala),莳萝(Anethum graveolns),乳香(Lolium),飞眼草(Consolida ajacix),青兰(Dracocephalum),千日红(Gomphrena) 等消毒空气而除虫;在屋子里很重视养育多种出香味的花,也栽培大蒜 (Allium sativum),洋葱(Allium cepa),百里香(Thymus),芫荽(Corianderum),藿香(Agastache rugosa)等蔬菜以预防感冒,头疼,神经官能症及某些呼吸道疾病。这些是维吾尔民族的清洁消毒空气的古老而先进的方法。良好的环境对于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具有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一个好的园林,树绿花香、虫鸣鸟、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人们喜欢的地方。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小知小觉,已接受生态环境的教育,也接受美的教育。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的美,便会爱护绿化,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而在沙漠绿洲的农耕文明绿色史成了生命的需要与象征,绿色孕育了维吾尔族的绿洲文化。

2.3保护水环境的做法

维吾尔族人自古以来珍惜食物,而食物是无水不能生成的,所以他们首先推崇水。维吾尔族对水资源保护的工视还体现在传统习俗和习惯,另一方面新疆自古就干旱,特别近代更加干旱的情况更促使我们对水的推崇,珍惜保护水的来源与位置的信仰会更加强。在此信仰的推动下维吾尔民间形成了“向饮水里倒垃圾污染水是一种恶劣的行为"的看法,如在饮用的水中不能大小便,往水里吐痰,不能在水渠边、井边洗衣服、倒脏水及其他东西,不能让牲畜直接在水渠、涝坝里饮水等。他们对在流水或湖泊、涝坝撒尿、在水源旁边大小便的人就像愤恨凶残的野兽一样,是非常厌恶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往水里撒尿,嘴脸便会长满浓疮“的说教中成长。不饮在地上积集的水,只饮用流的水,泉水及地下水。他们不在泉头,渠首和湖泊中净身,并他们也憎恨房事后不洗下身地直接跳水渠,湖及泉水中去。将用过一次的水不在用。维吾尔族人民非常重视洗脸洗手用水的清洁,也要和饮用一样的清洁,达到能喝水的程度。他们认为”阳光照射的又清又会流的水不易腐,经常在这种水中游泳的人不得小病;如果人梦见游泳,这就是吉利的兆头"。所以他们习惯为死者用清水“净身”,要立即埋葬,最多不能超过一天。盛行土葬,但不用棺木。

在历史上的好多当官老爷和国王接受以“湖泊”名称为题的职称,并给英雄也评为以“湖泊”名称为题的职称;在《乌古斯汗传》中传说,乌古斯可汗和水神王的女子结婚,她给出生的儿子命名以“海”;在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描述着“神秘”而“有疗效”的湖泊,温泉等内容是我们祖先推崇水源的典型表现。

维吾尔族深知水对生存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巨大作用,他们始终关注着水资源。要发展农林事业,提高人们生存能力,替工要的就是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水利设施建设,修建了许多水库、大坝,用于农业灌溉。我国驰名于世界的巨大古代建筑工程有长城、运河、坎儿井,而坎儿井就在新土鲁番。要发展农业事业维吾尔族先民开垦了绿洲,修渠引水,并发明了一大“坎儿井”创造。坎儿井是古代土鲁番各族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境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新疆坎儿井共3000多条,5000多公里。现在,土鲁番的坎儿井,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这也是新的,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从一些维吾尔族谚语里也能看出他们对水资源的工视,如“水翻滚七次自洁”、“水是农民的血液,地是农民的生命”、“河水流完石头在,鸟斯曼洗了眉毛在”等。在维吾尔族民间谚语“心灵相互浇水”(“心灵交会,心连心”的意思)是象征着人类的心灵需要相互追求恩情、报德、受益的内容。维吾尔族人们千古以来一致信奉着“在饮用水源里解手是最严重的罪恶,水是生命来源,对流水小便的人就会小便失禁或尿道疼痛;水能满足万物的渴望,若水被污染,那么土地和农作物都会被污染”,“水翻滚七次自净”等等观点。他们还注重对儿女继续进行保护水的清洁,节约用水,不能污染水资源的教育。

2.4珍惜土地的基本观点

我们的先辈按照自己的信仰认为“所有的万物,包括人类也是从土地中创造的,人的伟大属于土地的伟大;土地是金桩子,土地的营养是肥料;好夫妻看护丈夫,好农民是生命的照明者;虐待男人的女子承受男人之苦;不珍惜土地的人受土地之苦;你不骗土地,土地不骗你;施肥荒地,珍惜肥地”等等谚语和看法来表示对土壤信奉的态度行为。古代维吾尔族人们除崇奉对自己知觉神秘的太阳、月亮、星星、火、雷、雨、风、山河、树木外,通过各类各型古代碑铭物还记下了信奉土神的表现。因此目前维吾尔族人民之间也有信念土地具有神明的力量,以“若我不能诺言,土神能打死我”的誓言,“我希望土地或土神吞掉你”等诅咒,凌晨时起床打扫院子内外,灰尘和垃圾分开地处理习惯。

今日现实生活中遇到尸体葬入坟墓以后众人各个拾一把土粉撒于坟坑和坟墓头上;生意成交时将手抚摩尘土说:“祝你财运”而握手;为买卖的顺利,把头一次卖钱扔在地上后才收起来;为远离他乡临走时,带走故乡的一把尘土;把家乡,祖国赞颂为故乡,故土等习惯都是我们前辈推崇土地的表现的继续。

很早以前,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乌古斯可汗(Oghuz'han)皇帝为了向敌人表现自己的伪装的忠诚宁愿付出自己喜爱的白天马(Bogasos)和爱妻,根本不愿意给一小片荒芜的土地。

因为维吾尔族先辈们认为“土地是祖国,我们脚踩的这片土地是用前辈人的鲜血换来的,若污染土地,那么人民变得贫穷”;人民贫苦,所有的生物就会变的衰弱;落到土地上的任何不幸也会落到我们的头上,同时也会使我们后代人受苦难:谁不珍惜故土,别人将会看不起他。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振兴故土,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2.5保护动物意识及其主要表现

因维吾尔民族的自然观点把有关动物看作图腾(Totem-人自己所钟爱的和相信守护自己的精灵),看作动物身上也有灵魂,所以逐渐形成了不仅保护又收养那些动物的信仰,而且形成了特别珍惜动物的习俗。在古代,突厥、匈奴、回纥、维吾尔等部族的先民都曾把苍狼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予以崇拜。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说》中有“让苍狼作为我们的战斗口号”之诗句,而乌古斯可汗远征途中遇“一只苍毛苍鬃的大公狼”自告奋勇为可汗队伍带路,可汗因一路受苍狼之助,节节胜利。以上所谈关于狼的一切,同样于其它动物之类。例如,有关维吾尔民族历史的许多书籍中陈说着,我们祖先的好多皇上登上宝座时首先要在绘有狼头的大旗前鞠躬后才登基,并接收阿尔色兰汗(狮子(Pantheraleo)的意思),布格拉汗{意为雄性骆驼(Camelus)为自己当作职称:以马为作男子汉的翅膀:好多民间故事中还叙说着“凤凰”(Delonix)是无比的鸟,在空中能飞的天马,吉祥鱼(Pisces)的描述都是属于对这些习惯生动的例证。

维吾尔族人们不食野性鸟肉,还考虑鸟类的数目减少,在它们的发情和孵出鸽(或孵卵)时期给孩子们劝告:“这个时期因它们毒虫,因此不能吃等等话,”禁止抓弄也不允许孩子伤害鸟类。因为维吾尔族人民屠宰时,不喜欢吃不周龄的畜牲的肉质,所以维吾尔族人民之间已经形成“不到半寸的小鱼不能吃”(重量没有超过100克的鱼苗等小动物作为“让它长大,然后吃”)的看法,因为长度从15厘米超过的河鱼已经完成延续后代的任务;“没有鸣声的公鸡不着急吃掉”,因为能鸣声的公鸡然后能具延续下一代的机能,故此尽量地防范狩猎孕畜或带有哺乳仔的畜牲,并且已习惯于以“年龄不到6个月的家畜、羽毛没有完全长出来的雏鸟、不习惯吃及选择季节猎物”。这是为了不防御那些动物的正常生殖和延续后代。维吾尔族人们还认为不喜欢动物的人是在精神、道德及社会适应性方面一定有问题的人。另外,他们已经习惯于所有动物尸体用土掩埋处理。

因此维吾尔族人们不论为消费或为取得经济利益,或者为其它需要,从来不随心所欲地大量捕猎动物。对自己的牲畜也不使其肚子挨饿或鞭打折磨。例如,买买提•沙迪克•喀什噶尔里Muhammad Sadik Kashgeri著作的“好人的品德”(路上旅途章节)曾经提出“不能饥苦折磨,并无理的打拍自己用的牲畜”:在《福乐智慧》,《卡布斯教海录》也劝导人们善待动物。猛打牲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让牲畜饮水、吃草、或将活的牲畜的某一器官割除或致伤是一种罪过。从维吾尔族人们后来生活实际的全面观察,分析总结涌现出来的观点,并且使其提升到审美,道德的程度,又不断丰富。在这种看法的推动下维吾尔民族中形成了若燕子在屋子里筑巢,这就征象到幸福,所以不能抓燕子。由于猫 (Felis damestica)和猫头鹰(Bobu bobu)捕(消灭)老鼠,谁打死了猫,将猫扔进水里,谁就会死在狱火之中,因此不能杀死它们;一般的维吾尔人教育孩子时会说:“谁抓了尚未长满羽毛的小鸟,谁的手就会颤抖不止;维吾尔人从来不吃尚未成熟的小鱼,即使捕捞到了也会放回水里。捕抓戴胜鸟(Upupa epeops), 鹡鸰(Motacilla chinensis)和布谷鸟(杜鹃)(Cuculus canarus)的人手会出臭味;偷取或打碎鸟蛋,破坏鸟巢的人的脸上会有雀斑;因为损坏鸟蛋,鸟巢就是灭绝鸟类;善待羊群,在来世时,羊会领着主人平安跨越天险”……等忌讳的观点,并且以此教育子女,使他们从小就产生保护鸟类和其它动物的责任感。维吾尔族这种爱动物的习俗,对新疆动物类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果然,一只猫在每年一般在消灭2000多只老鼠,保护两吨多的粮食,一只猫头鹰一年里消灭1500多只老鼠。燕子(Hirunda rustica)消灭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米象(Sitophilus oryzae),蚊子(Anopheles),即一只燕子每年能吃掉达到一百万个害虫。鹡鸰(Motacilla chinensis),椋鸟(Sternus vulgaris),八哥(Aeridotheers),麻雀(Passermontanus),鸡(Gallas domestica),鸭(Anas domesticae)和戴胜鸟(Upupa epeops)消灭蝗虫(Locusta),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有些蛾类(Heterocea),毛虫(Euproetis pseuodocospersa),布匹虫(Cloth insect),椿象(Adelphociris),耕地虫(Agrotis),白蛉(Phlebotumus),蓟马(Scolothrips)等,为农作物的丰收起好作用。杀死杜鹃(布谷鸟) (Cuculus canarus),黄鹂(0riolus oriolus),风头百灵(Alauda),啄木鸟(Dendrocopus)等鸟类遇到遭灾时,消灭水果、蔬菜及树木的许多害虫是无法无能的,维吾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都知道它们的重要性。所以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等等先进看法,在维吾尔民间中广泛流传。

维吾尔民族一般不会毫无根据地憎恨猛兽猛禽和益处很少的动物,并且不找任何借口大量打猎它们。因为维吾尔族人们知道猛兽猛禽吃病、弱、老的动物,改良其品种,提高素质。兀鹫(Cyps fulv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金鸼(Aquila chrysaetos),大乌鸦(Coculus corvus)等猛禽吃掉动物的尸体净化环境。维吾尔民族在搞好动物生存的条件方面有独特的观点。比如,他们在播种时求福说:“下种是既为了我又为了飞禽走兽”;上坟时放撒到粮食颗粒不惊飞鸟类:让鸟类啄食收割期间散落的粮食;还为让鸟类喝水在庭院里放置水;大多数维吾尔族人把餐后剩余的食物散发到人不会踩到的而有鸟类能啄食的地方,或者马上给家畜吃掉。伊梨、喀什等地的维吾尔族人专门制作出各种小巧玲珑的木箱,里面放有草杆和羽毛,欢迎各种鸟类来“落户”。

总之,维吾尔族人们认为人类和动物之间从来有密切的关系,降临到动物身体的任何危险和灾难,同样会落到人类的头上,假如全体动物死光,那时人类在精神方面就会感到非常孤独。因此,他们将是关心和保护动物的习俗提升到民族传统的意识。

3.维吾尔族环保意识的主要特点

维吾尔族人民主张以仁爱之心爱护生态,注重环境卫生,强调把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吾尔族人民一向认为,自然生态就是真主创造的一切客观存在,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能够利用这种规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伊斯兰教对于自然生态的核心观点与当今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相一致的:1、人类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也不能离开自然生态环境而发展,彼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真主赋予人类的生存条件,努力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的平衡。3、发展人类文明不一定必须以损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维吾尔族人民的这些关于自然生态观的理论,既是对维吾尔族人民后代的教导,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启迪。

自然生态与人类始终是相互依存和制衡的关系。正如在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上,维吾尔族人民观点坚持人类与自然生态应该相互协调、互相依存,主张用“人类与自然生态和睦相处、共存共荣”代替“人类是自然生态主宰”的观点,进一步确定了人类与自然生态平等相待的道德关系。维吾尔族人民不仅将热爱真主所创造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善功”,而且作为衡量是否顺从主命的标准。主张:凡是敬畏真主者,必须爱护自然生态。他们还认为“聪明的人是自我清算而为后世准备善功者;愚蠢的人是顺从私欲却妄想真主饶恕者” 。长期以来,人类总是过高地欣赏和估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遗憾的是,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脱离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生存的办法和途径。维吾尔族人们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一样是真主的创造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崇拜与被崇拜、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主张“两世兼顾”的思想,合理开发自然。维吾尔族环境意识生态观既要考虑现世,更要求穆斯林着眼于将来,确保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人类相对于自然而言,其生命是短暂的;而自然存在期则需要无数代人去遵循其运行规律,共同享受自然生态环境的恩赐。由于伊斯兰教主张,人类应该不断寻求自我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平衡点, 达到人类和自然的和睦相处、长期共存、共同繁荣,所以维吾尔族人们绝不能被纷繁复杂的自然生态所迷惑,也不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简单地顶礼膜拜,而是要通过接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在各种科学研究上做出成就。

在欲望和理智之间,维吾尔族文化结晶主张要用理智战胜欲望,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生存道德观。理智者凭借着智慧,可以辨别和把握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正当、有利与不利的界限。破坏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就意味着人类自我毁灭。善待生态,就是善待人类自身;破坏生态,就是对真主恩赐的亵渎,对自身的虐待。〖HJ1.7mm〗

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态观是和当今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相协调的。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上,维吾尔族坚决摈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类利益和长远人类利益的关系上,维吾尔族人民坚决反对贪婪和短视;在物欲享受和理智之间,伊斯兰教主张用理智战胜欲望;在人类的个别利益与共同利益上,维吾尔族人民选择团结协作和互相制约。这些主张,无疑会推动人类生态道德观和精神的高扬,是切中实际的生态保护观,是维吾尔族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维吾尔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体现了维吾尔族的生态物质文化具有适应性,实用性,稳定性等特征。维吾尔族以上传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中华各民族,甚至世界各民族大家庭文化之中不可忽视的、宝贵的又能作榜样的一套环境伦理学观点。他们有关生态学习俗体现了与自然相应的和谐共处的特性,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成分,将其作为我们谋求继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维吾尔族人民的道德意识也开宽了自然世界,维吾尔族的以上环保意识很适应于我国目前提出创建执行的"节省型社会"意识和宣言的要求。这些主张和表现对推动环保工作,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以上分析的维吾尔族生态文化物质层面的各方面,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的生存方式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具有适应性、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自己谋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为主的实用性、以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主的稳定性等特征。维吾尔族人民依赖于热爱植树造林,保护水土和自然防护林,维护动物方面表现的已经变成较完整的文化遗产来,在各个绿洲,特别是干旱地带区域周围上有效地并长期地减少和防止沙尘暴、旱灾、土壤沙化或盐渍化、炎热或严寒等灾害的危害和破坏。

维吾尔人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根源在于,他们在新疆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认识到了要保护自己,首先就要先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生态环境。也可以说,维吾尔人的这种热爱自然、弘扬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是代表人类最现实、最根本、〖JP4〗最重要的利益。因此,一定要依靠它是很有效,很稳定并永恒的措施 〖JP〗。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当地党政府努力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时,如果把同属于这一生态环境的维吾尔族生态文化考虑进去,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的自然观以真主创始说为根据,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终极关怀与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特点。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发展观。其合理性就在于它确立的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着眼点是对自然环境的呵护,而最终关怀的还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4.国家环保政策对维吾尔族环保意识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会议召开时江泽民同志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笔者认为,当地党政府努力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时,如果把同属于这一生态环境的维吾尔族生态文化考虑进去,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了防治沙漠蔓延覆盖绿洲,加强自然防护林建设,不允许随意砍伐沙漠、水库和水渠周围、大桥两旁、马路边缘的树木。同时新疆政府很多资金投资,并实行了拯救母亲之河——“塔里木大河”等几个活动。

人类对待自然,历来有各种各样的态度。有人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畏惧自然,第二阶段是崇拜自然,第三阶段是藐视自然,第四阶段是尊重自然。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自然?

地球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丰富多彩,物象万千。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化和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既相区别,又相关联。天生所有生命,都是有用的。生态系统理论是现代环境科学的基石。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循环,必须控制在其可能承载的范围内,必须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平衡。这些都是客观的规律,如果我们要保护人类的生命和人类的利益,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其基本思想就是“尊重自然”。

从伦理道德上讲,我们当然不应该只顾眼下的、个体的、局部的某些人的利益,并因而去无所顾忌地去改造自然破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的经典范例。把我对现代生态学的粗浅理解 “环保的意义不在于最后是否会毁灭,而在于毁灭之前的过程是否完美。正如人终有一死,但仍追求生命过程的完美一样。”人类及所有生命都是不能生存的。而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的摇篮,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天堂。对生物的种类和自然生态来说,破坏一个物种,就意味着破坏若干物种,意味着破坏一个生物群落,意味着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同样的情况,随便引进一种客籍生物,也会造成当地生态的极大破坏。对人有害,对大自然有益。所以,光从人的眼前利益来谈论生物的益和害,是片面的、短视的,也是不符合生态规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挂牌世界自然遗产的规定很明确,即保护它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这完全符合生态学原理。

人类的利益就是一种公众的利益,它既包括现代人民的一份,又包括后代应得的一份。人类多方面的需要不但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且包括生态需求。自然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自然,地球不仅是人类的财产,而且是所有生命的领域和基地,所有的生存都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离不开的亲友。由于这个原因,人类与它们相应的基础上一起生活,因此把它们千万不要毁灭,也不要抢夺,确实认识到与它共同发展,以自己和后代的好处,必须树立这样的责任感。在这方面只靠政府花钱与其它手段,不靠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是会无可用的。“新疆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维吾尔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它不仅在维吾尔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项,还将带动农业、林业、牧业及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信仰和道德的力量往往超过法律和宣传手段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发展改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信仰,道德,这个道理提示我们加强有关保护环境的习惯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它又是人类生存的依靠,使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因为,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的福利和繁荣本身具有的价值(天赋价值、内存价值),它们本身也有其内在价值;这一价值不依赖于人类出于自身利益而对非人类世界的使用;意识形态的改变将主要表现为珍视生命与生活的质量;一旦信奉上述要点,人们就有直接或间接的义务去实行必要的变革。

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后,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全国环保战线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想、创新的理念、奉献的精神,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对于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设置还制定了了如下工作。一是建立环境规划和各因素统筹考虑的环境保护模式;二是按照法治政府的精神,重视市场对环境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体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三是合理划分和衔接国家环境管理的体制;四是确立公民环境权,建立以环境私权和社会公益的保护为本位的权力和义务体系;五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六是重视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环境教育和宣传,培养和提高与时俱进的中华环境文化;七是宣布我国的国际环境保护立场和促进国际合作的基本政策;八是明确环境法的作用,理顺该法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其他基本法的适用关系。

新疆有些乡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如: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面积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造成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狂风、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多,生存环境恶化;人口增多,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增多,造成河、湖水减少甚至干涸;河流的尾闾部分由于缺水造成沿岸的草木死亡,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既削弱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对我国整体生态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部开发的必然选择。环境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开发的实践活动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价值导向。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扬弃。西部大开发,要避免走传统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双赢的发展。西部可持续发展,既要更新发展观念,更需要对西部开发的社会实践行为进行必要的严格规范。

更为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伦理学的力量是真实的巨大的,且要永恒延续下去的最雄伟、光荣的精神财富。更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伦理学的力量是真实的巨大的,且要永恒延续下去的最雄伟、光荣的精神财富。维吾尔人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根源在于,他们在新疆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认识到了要保护自己,首先就要先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生态环境。也可以说,维吾尔人的这种热爱自然、弘扬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是代表人类最现实、最根本、最重要的利益。因此,一定要依靠它是很有效,很稳定并永恒的措施。人类只有靠自然母亲的恩赐和自己的勤奋,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世界的美丽及优越性也依靠大自然的纯洁和天然,能发出光芒并灿烂。

参考文献

[1] 阿布里则•穆汉姆德•萨依热木. 论维吾尔族历法. 乌鲁木齐:(新疆文化)(维文杂志),1997年2-3合刊;

[2]艾沙•纳斯尔. 阿维森纳与维吾尔医学(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次印

[3]吐尔孙•阿尤甫等编. 乌古斯汗 (维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11月第一次印

[4]司马迁. 史记 (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10章节

[5]依斯热皮尔•玉苏甫, 阿布都克尤木•霍加等编. 古代回鹘文献选集 (维文).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6]玉苏甫•哈斯•阿吉甫. 福乐智慧 (维文).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7]马合木德•喀什噶里. 突厥语大词典 (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1984年1月第一版

[8]阿布都克热木•热合曼等编. 维吾尔族风俗 (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9]阿布都热合木•艾比不拉. 维吾尔民族民俗(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10]穆汉姆德•热合木等编. 维吾尔族谚语集丛 (维文).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11]阿地里•哈帕尔. 在维吾尔族神话中表现的生态观点. 美拉斯(维文杂志), 2007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