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光华

2009-11-02 02:49王娟瑢
金山 2009年9期
关键词:特教智障中心

王娟瑢

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我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胡锦涛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这里是京口区特殊教育中心的大礼堂,正在举行迎接全国第十九次助残日展风采活动。

参加活动的有副市长王萍、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国俊、京口区副区长曹丽虹、区人大副主任郑苏真、区政协副主席沈成钧、区教育局局长薛安明等相关领导,除此,退休教师和家长代表、网友志愿者、新闻媒体、特教中心全体师生约300人济济一堂,共迎第十九次助残日。

此时此刻,活动已经接近尾声。

舞台上是表演节目的学生,台下是全体到会人员,大家共唱同一首歌《感恩的心》:“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台上台下,歌声流淌,心灵共振,一个个热泪盈眶。

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倡导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重要窗口。

校长祁俊在致辞中指出:“这次助残日的主题,与我们特殊教育最贴近,是历年助残日主题中唯一的一次,把‘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主题……”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多么可爱的孩子!无论是舞蹈,还是朗诵,表演得是那样活泼、认真、传情,可是他们居然是智障儿,怎不叫人感叹唏嘘、泪流满面!

在感恩的歌声中,捐款正在有序地进行: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市口岸委、市港务集团等企业均当场捐赠现金和实物,市新华书店则捐赠了图书。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一位刘姓台商,原本是正东路街道书记虞军邀请他来观摩演出的,谁知他掏尽身上的2000多元,连5元零钱都未留下……

大家在感叹的同时,不由地把目光转向了特教中心的老师们。正如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从事特教的哈尔滨市康复学校时,深情地对老师们所说的:“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我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特教中心的全体老师们,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出光华!

一条扬子晚报的新闻稿。吸引了武汉市一家三口举家搬迁到镇江……京口区特教中心的名声随着好风传扬

如果不是记者亲耳所闻,如果不是学生家长梅芳就坐在记者对面,很难想象,因为扬子晚报的一条新闻稿,竟然吸引了武汉市一家三口人,举家搬迁到镇江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酸又让人欣慰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11岁的啸啸,一个穿着大红色套头衫的阳光男孩。

啸啸是属于智力倒退型的孤独症孩子,出生后的2岁之前,比同龄孩子更聪明,7个月就会喊爸爸妈妈,什么事情一点就通,见人会识别叫叔叔阿姨。其父母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可是,2岁之后,他的智力和行为能力开始倒退,最后连父母也不认识,也不说话,谁牵他的手都会跟着走。全世界至今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啸啸4岁时被送到武汉孤独症康复中心,每月3000元费用,这对工薪阶层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爷爷奶奶、姑姑全力以赴伸出援助的手。四年来啸啸语言没有任何进展。8岁那年,中心请来美国专家检测,美国专家认为孩子8岁再不能正常讲话,治疗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这无疑是宣判了孩子苦难的一生!

姑姑在苏州工作,偶然看到扬子晚报一条新闻:54名智障儿有一个“沁妈妈”,是介绍镇江梦溪学校和校长张沁的文章。电话打到武汉,于是,啸啸父母辞去工作,举家搬迁到镇江,让啸啸就读于镇江梦溪学校,也就是如今的京口区特教中心。

啸啸的母亲激动地说:“我万分感谢学校,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正常人,如今啸啸已经上二年级了,不仅改变了挑食的毛病,增强了自理能力,还会给我的手机充电,帮我削土豆,完整地朗读课文,体育、球类还有特长……”

这类实例还真的不少,啸啸只是最突出的一个。

教穿袜子分6道程序。教穿衣服分5个步骤。54名智障儿的“沁妈妈”……搬迁特教中心,是京口区政府2008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

镇江市也有一个特教中心,是针对聋哑儿童的,然而他们的智力健全,甚至心灵手巧。而京口区特教中心,专门招收智障儿童,老师们同时还扮演了父母和保姆的三重角色。京口区特教中心前校长,如今的书记张沁,就是这三重角色的典型代表。41岁的张沁在培智学校即后来的梦溪学校已经工作了18年。面对一些不会走路、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智障儿,人人看了都揪心,但在张沁眼中个个都是“宝贝”。多年来她花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女儿,以致于爱女说她太偏心,心中只有她的学生们。

为教会孩子们穿衣穿袜子,张沁和老师们研究出“程序破解”法,穿衣服分五个步骤,穿袜子分6道程序:先将袜子折起来,摆到脚趾前,套上脚,拉到脚后跟,再往上拉,最后拉平整。智障儿们终于学会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那时候的学校有54名学生,与张沁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见到张老师总是亲热地喊她“亲(沁)妈妈!”

记者采访张沁时,原以为她会倒出一肚子苦水,谁知她却十分真诚地说:“感谢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2006年区政府实行财政拨款,对特教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投入资金对原址的梦溪学校进行改造,2008年特教中心搬迁到新址原靳家巷小学,是区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同年还提高了特教老师每月特殊津贴,2009年,区政府将免费9年的特殊教育延伸至12年,包含学龄前三年……党和政府如此重视特教工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身心投入?”

京口区特教中心,为镇江的特殊教育史,书写出绚丽的篇章。校长祁俊说:“智障儿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同样应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校长祁俊是2009年2月6日走马上任的。

这位44岁的本科生履历并不复杂:曾经是谏壁小学的校长、桃花坞小学的书记,曾在中山路小学挂过职,在小教领导岗位已近20年。

对于组织的调动,对特教知之甚少的他,不是没有思想顾虑。

区教育局长薛安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教育的本质不变,都是为了祖围的未来,相信你一定会很快适应环境!学校搬迁,教学条件改善,更需要强化管理,把学校办得更加有声有色!”

领导的重托和信任,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团结领导班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勤于思考,想方设法进一步改善力学条件。祁校长带领全体老师,修整出校园北侧的荒地,让每个班认养一块小小园地,种上蔬菜瓜果,整个校园生机盎然……

祁俊深有感触地说:“我喜欢挑战自我,如今,全国特教发展趋势迅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感谢局领导给了我发展的新平台!”

该校搬迁后,教学丁作和知名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张沁等老师的7篇论文,获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论文评比二、三等奖。9名学生赴南京,参加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慈善演出,受到省领导的接见和肯定。学校先后接待了贵州省特殊教育代表团、广东东莞考察团……

京口区特教中心,面积从不足1000平方米到3300多平方米,学校用房从原来的9间,扩大至近50间,绿化面积250平方米。整洁的校舍,开阔的操场,满眼的葱绿,整个校园一派生机,处处显示出智障儿同样享受着同等的优质教育和做人的尊严,洋溢着社会的和谐。该校现有班级7个,学生91名,教职员工15人。其中学前教育班1个,主要对象为孤独症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班5个,成人安养庇护班1个,对象是中重度智障青年。

该校63%的学生来自京口辖区,26%来自润州区、丹徒区和开发区,11%来自外省市。

该校的办学宗旨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融入社会,回归主流。”

老师的汗水浇出硕果:2006年8名学生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国际邀请赛”,获得4金4银5铜的佳绩。2007年红领巾艺术团表演的碗碟合奏——瓷趣,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并获启智奖……

校长祁俊说:“智障儿童少年都是弱势群体,关爱他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校永恒的主题!”

写到这里,记者猛想起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花开不是为了凋谢,是为了盛开时的灿烂。京口区特教中心,使不幸的种子,也能期待着生命的辉煌,让智障的孩子们,也有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特教智障中心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