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美
技能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教学的重头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熟而精的操作技能,同时又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全面素质培养和知识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职业中学学生的现状就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有的思想品德也差,要认识这种现状,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先让学生学会做人。抓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学生学好技能,爱护身边的仪器、设备,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教育学生学会共处,从每天师生之间一声真诚的问侯开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纪律教育从抓紧实习的每一分钟开始,引导学生学会有活认真干,没活找事干,在我们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草率地完成了任务,然后就随意浪费实习时间,我们就要求他们围绕训练课题,学会自己找一些问题进行处理。比如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以适应更高的要求,较好地把道德品质教育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教风。在实习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这是实习课教学的德育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从仪器、工具的使用,训练方案的选择,测量数据的填写,都应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悉心指导、耐心督促,严格把关。例如,在全站仪的操作训练中从三脚架的张开高度、角度、对中整平的精度要求等方面都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其次,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技能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要达到熟而精的程度,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技能的形成过程又是对知识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项目化教学的特点。每阶段训练结束后及时对操作技能进行小结,或是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在实践中积累知识,进一步提升技能。最后,技能教学采用“以人为本”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制订了多元化的考评指标,对学生的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施工、社会行为、安全实习和培训内容记录八个方面加以考核。具体过程是先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剖析,小组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综合点评,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化五种意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1. 文明生产意识。实习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文明生产意识的教育。像全站仪这种高精度仪器每台需要两万多,要求操作者一定要轻拿轻放,在操作前各种仪器、工具怎么放的,操作完成后也要有同样的要求,在钢筋制作时也一样,锤子、钢筋钩、扎丝、安全帽等都有统一的放置要求,做到按一定位置、一定规律有序摆放。这样不但提高了文明生产意识,还体现了一种效率观念,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环境保护意识。教学中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结合实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相应的环保知识列入到加工工艺中,把环保教育融入平时的实习教学之中。比如,对工作中产生的钢筋废料和建筑垃圾等在实训室实行分类收集,并对它们的处理一直要跟踪到外面的分类垃圾箱,绝对不允许乱倒。通过实践,学生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得到了提升。老师不但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自身也要非常注重环保。这种环保为先、教育为上的理念,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学生。
3. 团结协作意识。协作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又能产生一种互补和相互激励的效应。我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将两位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用同一套仪器,让他们在实习中相互交流、切磋。这样既让学生在互学互补中共同提高技能,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4. 质量意识。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在保证质量、精度的前提下再强调速度,这种质量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很有帮助。
5. 自我教育意识。对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比如:我们针对实习中出现的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