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调研报告

2009-10-30 04:16楼高行王慧君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校本

楼高行 王慧君

为清楚了解与把握开发该系列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活动,旨在摸清学生与家长对开发此系列校本课程的需求意愿,考察评估学校开发此系列校本课程的资源优势。根据对民办学校高中生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需求意愿的调查了解,对学校外部与内部有关“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优势的考察评估,我们认为民办学校有必要、有优势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并开展相关教育。

诸暨市荣怀学校是浙江省一所知名的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回顾13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规模效应不断增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初获成果,办学特色和学校知名度日趋凸显。其基本经验就是根据时代特点和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及集团的要求,认真审视教育市场的发展新变化,深入了解家长学生新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发展办学活力,积极创造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教育教学优势或品牌。在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学校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品牌不够凸显,促进基础较差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扎实细致。为增强学校竞争力,张扬学校特色,教育集团与学校策划开发“企业家精神”系列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励志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和国际意识与行为教育等。为清楚了解与把握开发该系列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活动,旨在摸清学生与家长对开发此系列校本课程的需求意愿,考察评估学校开发此系列校本课程的资源优势。

一、调研方法与程序

(一)对象与方法

以荣怀学校高中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有效人数为114人,男女生分别为58人、56人。同时对部分班主任、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

(二)调研程序

1. 拟定访谈问题。根据研究设想与调查目的,针对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各拟定一份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访谈问题。以此对部分学生、班主任、学生家长进行初步的访谈。

2. 编制问卷。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问题及访谈所获得的反馈信息,编制《民办学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之需求意愿与资源优势》调查问卷。主要设计13个题目考察学生与家长对开发该系列校本课程的需求意愿,依次涉及:学生对“企业家精神”的了解程度,开发校本课程并实施教育的必要性,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所具有的资源的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对学习的影响,学生与家长参与开发的意愿,学生对三门校本课程的喜欢程度,对学校开发该系列校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3. 实施调查与数据统计。运用上述问卷在高二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电脑在spss17.0统计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

4. 文献分析与访谈。通过互联网检索、与家长访谈,分析评估我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所具有的资源优势。

二、“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开发之需求意愿

(一)对“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许多学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及思想上的顾虑

调查显示,60.6%的学生不了解“企业家精神”,70.1% 的学生认为我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校本课程的资源不充足。而实际情况是,我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教育校本课程,拥有丰富的校内外教育资源,说明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61.4%)觉得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会增加学习负担,表明他们在思想上有顾虑。

(二)大部分学生觉得开发并实施该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调查显示,61.4%的学生赞成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74.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表明大部分学生觉得开发并实施该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三)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喜欢并愿意参与开发这三门校本课程

问卷设计了6个问题来考察了解学生与家长对励志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和国际意识与行为教育这三门校本课程的喜欢程度及参与意愿。结果显示,对励志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和国际意识与行为教育这三门校本课程表示喜欢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6.3%、73.7%和83.4%;61.4%的学生家长愿意参与开发该系列校本课程,67.6%的学生认为他们父母会支持他参加“企业家精神”教育;表示愿意参与收集有关“企业家精神”的故事或实例的学生人数比例为66.7%。表明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喜欢并愿意参与开发这三门校本课程。

三、学校开发该校本课程的资源优势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诸暨荣怀学校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拥有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与宝贵的校本教育资源。

(一)丰富的校外资源

1. “浙商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认为,企业家精神有四个特质:“具创意、有胆识、敢投资、担风险。”经济学家汪丁丁把企业家精神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精神,其次是韦伯所说的‘敬业精神,第三是诺斯从新制度经济学里提出来的‘合作精神”。有的研究把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解读为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宽容精神。

对中学生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并不一定要将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企业家(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企业家),而是重在锻炼与培养企业家所具有的那些精神品质: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等。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充满活力、活跃在各大经济舞台上的“浙江兵团”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部活教材。北起黑龙江、辽宁,南到海南,一股学浙江的热潮正方兴未艾。学浙商到底该学什么?浙商精神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浙江商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认为,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浙商的创业模式、经营模式会随之转型,但那些牢牢扎根于浙商心中的可贵财富品质却永远不会褪色。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这些不具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浙商精神本质内涵是永恒的。

有专家学者从“人”和人格魅力角度对“浙江现象”进行了精彩解释,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称浙江经济和浙江人为:“小狗经济”,像成千上万只“小狗”那样有动力、有活力、进退自如;“螃蟹经济”,象“螃蟹”那样“横闯天下”,勇于开拓,彰显刚力;“蛛网经济”,如同蜘蛛那样默默扩张,全力耕耘;“鲶鱼效应”,象鲶鱼那样灵敏度高,适应性强,在困境中捕捉机遇,在夹缝中寻求发展。

对学校教育而言,浙商精神是一笔极为丰富的“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

2. 学生家长。诸暨荣怀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北到湖州,南到温州,西至衢州,东至宁波均是我校的生源。学生的家长从事个体经商或企业管理人员的不在少数。学校课题组曾在2004年对477名高中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父亲为个体经商者的有220人,占46.1%,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有39人,占8.2%;母亲为个体经商者的有152人,占31.9%,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有32人,占6.7%。今年我们又对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0名调查对象的家长中,父亲为个体经商者的有69人,占43.1%,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有8人,占5.0%;母亲为个体经商者的有53人,占33.1%,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有3人,占1.9%。

通过对部分学生及部分班主任与家长的访谈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家长的经商范围不只是全国各地,而且涉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俄罗斯、意大利、美国、沙特阿拉伯、英国等。在经商创业过程中,浙江商人不仅留下了他们创业的足迹,而且锤炼、培养、形成了可贵的精神品质。如温州商人“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精神;台州商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精神;义乌商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精神;湖州商人“超越自我,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创优争先”的精神;绍兴商人“坚忍不拔,奋发图强,崇尚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宁波商人“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些学生家长经商创业的经历故事及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质就是一笔丰富的“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

(二)宝贵的校本资源:“陈董精神”

诸暨荣怀学校是由台胞陈魏珍女士先后出资3亿元创办的。陈魏珍女士不仅是一位实业家,也是一位慈善家。在其丈夫陈宗熙先生退职后,陈魏珍申请在中正机场开设“玫瑰夫人免税商店”;尔后,又相继经营“万岁点心店”、“沾美西餐厅”、“耀耀进出口公司”以及房地产业,并与朋友合资开办电脑公司。魏珍女士投身商海,走南闯北数十年,不辞劳苦,洒汗水,乐善好施,恤老济贫。1994年,第一次返回离开半个世纪的大陆,她就给杭州市老人基金会、女职工总工会、江干区敬老院送去巨款;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诸暨中学设立10万美金的奖学金;替家乡下宣村安装有线电视、建造小菜场;在贫困山区造桥修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能享受到一流的教育,为了让家乡所有贫困学生都能成才,1996年,掏尽积蓄,先后出资3亿元人民币,在诸暨城区办起了一所占地500亩的现代化民办学校——诸暨荣怀学校,并在校设立100万元的奖学基金、200万元的教职工养老保险金、400万元扶贫基金。1997年,就有近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全免或部分减免入学,有109名贫困少年、168位孤寡老人受助,同时向社会发放15万元扶贫基金。2000年,被授予“绍兴市荣誉市民”称号,获得浙江省首批民办教育终身奉献奖。魏珍成为社会公认的慈善家。

学校创办者陈魏珍女士的创业经历及身上散发的可贵品质是一笔丰富的“企业家”精神校本教育资源。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本校高中生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需求意愿的调查了解,对本校外部与内部有关“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优势的考察评估,我们认为学校有必要、有优势开发“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并开展相关教育。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