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指导者,而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1 创设学习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而现在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身经历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笔者创设一个收集资料的情境,让学生在校园网上查找本年级同学在入学时的体检情况登记表,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如身高、体重、视力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地获取资料,不但开阔视野,而且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制作从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课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转化的全过程,清晰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长方形的宽。通过课件的演示,清晰详尽,学生的观察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记忆更深刻,有利于“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形成,有利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达成。
2 改变学习工具,提供展示平台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培养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个性的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的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等。在“统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改变以往用纸和笔绘制统计图费时、费力的局面,大胆运用Word中的统计表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统计图,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手工操作所不可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效率。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各种数据,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图,并随时可以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或在BBS上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和看法、看到同学向老师提问,等等。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等,都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而且更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3 改变信息来源,提供学习素材
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如在教学“统计”时,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仅靠这些东西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如地运用知识。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网上寻找、下载各种所需资料,上述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4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领域
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如教学“统计”一课时,学习完例题后,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将除条形统计图外的其他统计图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在网上试寻找一组数据并绘制出自己喜欢的统计图。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了解统计、概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课堂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课堂教育体系。
5 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题的方法,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在“统计”的教学中,在他们自主探索后,笔者安排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当学生自己收集并整理数据,再用Word制好统计表后,笔者就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合作交流,说出设计的意图、思考方法、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西九吉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