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俊师
语言表达能力在人自身素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小学数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小学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形式,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必须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1 给学生多创造语言训练的机会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多创造机会,尽量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时间,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可以是抽学生起来,各抒己见,“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谁能这样完整、规范地说”;也可以全班齐说;还有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交流,“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等等。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总之,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的过程中,反复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相互补充,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交流中,熟悉、掌握并充分运用各种数学语言,最终具有良好的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听中“学”说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条理地说,有层次地学。如在讲解算理的时候,可能刚开始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做到规范、完整的叙述,这时教师可以考虑先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示范讲解算理,并注意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思考;再请中等生和学困生来重复发言。这样,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又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算理算法,再根据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自己模仿教师的叙述方法。比如教“9+2”时,教师边演讲边叙述:“盒里有9个皮球,盒外有2个皮球。计算9+2,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想盒里的9个皮球再添几个是10个?(1个)先把盒外的2个分成1和1,1和9凑成10,10加1得11。”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做法,自己再说一说(反复练习),然后根据叙述板书思维过程。如9+2=11,学生看着思维图式完整的叙述计算过程。最后再借助表象思维,让学生仿照“9+2”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9+3”“9+4”等各题的得数和计算过程。
3 利用动手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等实践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教学语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加活动,达到统一和谐。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自己动脑想一想,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教师提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怎样数呢?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下、前后、左右共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发现了什么?再一次让学生参与活动,有的“摸”,有的“量”,有的把2个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等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相对面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4份。看,引导学生观察:1)多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1/4、2/4、3/4。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得到分数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创设各种形式,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4.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学生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3米8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3米就是300厘米,300厘米加上8厘米等于308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笔者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童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既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项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