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此,教师应摒弃课堂本位、课本定位的狭隘观念,大力开发和使用乡土语文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强化他们发现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欣赏自然景观,发现习作资源
地处苏北地区的睢宁县虽然经济薄弱,是江苏省有名的贫困县,但自然景观并不贫乏。这里虽无长江、黄河之壮阔,却有小桥流水的畅惬;虽无峡谷峭壁之险峻,却有田园平野的坦荡;虽无都市商铺的繁华,却有农家小院的宁静;虽无现代楼宇的气派,却有古代圯桥的神韵……如此美不胜收的风光,学生虽然长期身处其境,却很少醉心其中。为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他们的视觉引向这些自然景观,使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这比把他们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地观赏异地没有可视性的风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若让他描写一段景物,仅身边的就已够抢眼的了。像《家乡的圯桥》《秋天的巨山》《静静的徐洪河》等习作,完全可以写出不同凡响的、别样的风情。
二、探察地方风物,挖掘习作资源
适宜的气候环境使睢宁的动植物资源独特而丰富,三水梨、水粉皮百吃不厌,白杨树、白山羊随处可见……如今,这三水梨打入了上海滩,水粉皮尝遍了北京城,白杨树畅销海内外,白山羊跳过了太平洋,经过睢宁的外地客商尚且知道要见识一下睢宁的“四宝”,可在这里的土生土长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老师要求他写一篇介绍一种水果的说明文,他偏要把广东学生的一篇描写荔枝的范文“移植”过来,为什么不走进田间去看一看使人垂涎的三水梨呢?要求他写一个小动物,他偏要去刻意地描绘只在电视中见到却并没亲眼目睹的大老虎,却把随处可见的、可爱的小山羊撇在了一边……如此熟视无睹于自己家乡的特有风物,这恐怕并非是对家乡的情感不够,而是缺乏认识家乡的一双慧眼吧?教师可让学生把视觉投向家乡的物产,仔细地观察,耐心地体验,循季节的更替,采四时之精华,撷万物之灵气,扬家乡之美名,将家乡万物风情集于薄薄的书页之中,若到用时,定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走进乡间采风,积累写作资源
(一)访农家之历史
农村的每一步发展,村庄的每一次变迁无不打上农村历史的烙印,丰富的阅历就像一部生活的史书,世代乡民的胡须里都长满了各自的故事:或悲伤,或快乐;和天斗,与人争……让学生走进乡间,走到农家,倾听并及时记录他们诉说的村史、家史等过去的故事,然后系统地整理出来,这也是很生动的习作资源啊。同时,在采访、互动的过程中,乡民们会十分乐意、无比真诚、绘声绘色地娓娓讲述,学生听起来的效果往往不亚于听过去街头的说书、唱戏,学生们定会极尽全力地投入精力、感情,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哭、同笑,这时,学生积累的就不仅是生活的阅历,还有丰富的习作资源。
(二)问家乡之传闻
乡间的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零散的民间口头文学。睢宁虽不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但它东临项羽出生之地宿迁,西靠刘邦起事之地沛县,霸王举鼎、刘邦斩蛇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楚风汉韵丰富并成就了当地神奇的传说。夏日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老人们手摇蒲扇中总能讲出一两个传闻故事。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庙、一方千疮百孔的残壁都深藏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这让学生们无比欣喜,在他们心中,普通的家乡背后竟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于是,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到乡间广泛地采风,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为写作又作出了广泛的资源积累。后来,学生作品中相继出现了《圯桥的传说》《“老鳖汤炖狗肉”的来历》等立足于家乡传闻的上等佳作。
四、体察风俗乡情,丰富习作资源
于漪老师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各具独特的地域风格,在历史的进程中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风俗乡情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移风易俗,流传至今仍普遍盛行。杀猪宰羊、走亲访友是正月;折柳焚香、感念亲人是清明;月朗星稀、合家团圆是中秋……农家风俗各具特色。睢宁除了具有这些传统风俗外,还有别具地方特色的风俗乡情,如:六岁剃毛头、结婚闹洞房,更有弥散在乡间小路上人人耳熟能详的睢宁柳琴戏唱段等,这些如数家珍般的乡情风俗,学生耳濡目染、甚至参与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庄重与诙谐、欢歌与笑语,这些风俗乡情定会铭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和心灵的深处。
五、体验劳动及闲趣,充溢习作资源
曾经布置学生以《劳动最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以打扫卫生、洗碗筷、学做饭为话题,似乎“劳动”的内容就只这几件事。选材的范围狭窄,内容贫乏、空虚,这是没有深入生活、没有劳动的经历啊!农民的子女,本来应该和劳动有很深的渊源的,可为什么很少见到以打猪草、拾麦穗、摘棉花为题材的习作呢?只因为如今的农村青少年,父母的溺爱已使他们丧失了劳动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们失去的将可能是劳动能力和写作能力啊。实际上,养蚕、种桑、追肥、插秧、收割、打场……何处不劳动?所以,从教师这一方面说,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生产劳动,从劳动中获取到过程的艰辛和结果的快乐,这样,习作资源才能更加充溢。另外,由于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尽情地去体验乡间生活的“闲趣”:捕鱼、钓虾、爱鸟、种花,无不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乐趣。想一想,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在外祖母家的快活的经历,又怎能有传世名篇《社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语文资源是写作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教学资源的必要补充,为了使学生不再因写作上无米下炊、言之无物而苦恼,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写作资源。
(余耀清 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2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