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战略

2009-10-28 08:10谭章禄陈广山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开发

谭章禄 陈广山

[摘 要] 信息技术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高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数据大集中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数据大集中是银行信息化基础性建设阶段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创新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决策等战略管理的效率,从而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运营效率。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决策

一、国有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内涵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已走过20年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世纪初期,面对科技管理、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信息分析与决策、安全运行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数据中心大集中工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启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大金融企业为了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耗费巨资把过去数十年来建立的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处理系统,使之成为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竞争手段。这个金融信息化过程称之为数据大集中。

数据大集中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必然结果,也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基础。银行在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仓库,将各个渠道得来的数据整理成全面的、完善的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挖掘来发现隐藏在数据后面的业务规律,揭示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999年,中国工商银行首先实施数据大集中战略,拟将原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6个计算中心合并成为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的各项业务。2002年下半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建设基本完成,建立了北京、上海两大互为备份的数据中心。随后,又将两大数据中心合二为一,以上海为应用中心,北京为备份中心,建成了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平台,同时也完成了海外分行的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了海外分行业务的集中式处理。

在中国工商银行的带领下,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实现了金融数据的集中,在全国建立了数个区域的数据中心。其中,中国银行在全国建立了华北、华东、东北、西南和华南五个数据重心,中国农业银行在36个分散式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也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

数据大集中完成后,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框架已经基本构成,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物理和逻辑的数据集中工作,信息系统得到改造,使得整个银行业务系统统一在一个控制系统下。因此,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经营方式由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成熟[1]。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战略的提出

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战略从1999年起,历经四年之久,到2003年基本完成。数据大集中战略的结果基本改变了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向,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了信息技术创新阶段[2]。

信息技术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也验证了这一经验性的阶段。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单机批处理阶段、联机实时处理阶段、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银行再造与虚拟业务阶段。前两个阶段称为业务处理电子化,后两个阶段称为银行管理信息化。业务处理电子化就是要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数据处理,将银行业务过程数字化,以提高银行业务的处理效率。银行管理信息化是指银行从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银行信息化的要求相匹配的过程。银行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变革银行的组织结构、规范银行的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处理,以期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中,业务处理电子化阶段属于信息系统的基本建设阶段,而管理信息化阶段则属于信息技术创新阶段。

美国管理学家诺兰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六阶段模型”(诺兰模型),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经历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阶段、成熟阶段等六个阶段。根据诺兰模型,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控制阶段向集成阶段过渡的过程之中。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信息集中网络建设已近完成,系统集成的需求日益迫切,业内开始进行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的全面规划和标准制定,预算费用将再度升高。根据国外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经验,这一时期正是信息化创新的起始阶段。

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认为,在完成数据大集中之后,银行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推进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强化运行安全管理;完善金融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银行信息化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现代支付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银行信息安全工作;改革科技管理体系,建设银行科技队伍。也就是说,数据大集中之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初期的银行信息系统基本建设阶段转向了银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阶段[3]。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概念是在2004年“第五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上由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第一次提出。他认为,银行信息化创新就是指在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灵活的技术开发,加强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正确处理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实用性的关系,完善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及内部控制的机制,从而将数据大集中的优势转化为银行的竞争优势。并且,数据大集中的目标是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①。

2006年,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文四立在“第六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银行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第三、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第四、推进银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这四个方面基本概括了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的目标性内容[4]。

随着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强。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这种独有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必须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金融信息化带动金融现代化”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金融系统从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到金融监管、宏观调控、金融管理决策,无不需要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几乎所有的银行企业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创新对银行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均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平台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命脉,是影响银行的经营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的形式

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他从论述技术变革对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非稳定性的影响出发,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

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益。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看成“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它本身将“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同时在创造新的结构”,是一种“创造性地毁灭过程”。

创新分为水平创新和垂直创新,前者增加产品种类,后者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又可分为消费品创新和中间品创新,前者改善福利水平,后者推动产出的增长。创新是厂商从事研究开发(R&D)的成果,表现为新知识的诞生。创新知识具有两重性:作为具体知识,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生产,这种知识往往受到严格的保护,因而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作为一般知识,它是全社会知识总量的一部分,因而具有非对抗性,即所有厂商都可以利用这种知识。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建设的现实状况,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创新大体上包括如下几种形式:第一、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引入和应用。因为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最具有现实性和革命性,能够迅速融入银行的运营机制中去。第二、信息技术的传统成果与国有银行新的业务领域的结合。这是因为随着国际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新的业务领域将不断出现,必然在信息技术的积累性研究成果中寻找到有效的依托平台。第三、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信息化功能的扩张。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银行职能的双重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如组织学习、知识管理、流程再造、CRM建设等不断被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和运用,必然强化和提升传统信息化功能的效率。第四、传统信息技术和传统业务领域的结合。信息技术与银行运营机制的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者的结合是一种“干中学”的过程。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来看,信息技术与银行职能的结合只是刚刚开始,必然存在诸多有待开垦之地。

因此,从整体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基本建设阶段和创新阶段,或者说初级创新阶段和创新阶段。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史看,基本建设阶段的终结应该在大额支付系统启动、小额支付系统启动、数据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成功等重大事项完成之后。即在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近20年时间里,基本建设阶段约有15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阶段刚刚开始,仅有不足五年的时期[5]。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在同一阶段,也存在不同的创新领域。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创新跨越了战略规划、系统安装和环境改造等基础性领域,而主要集中于管理方式变革、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功能升级和金融产品创新等四个方面,可简称为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可见,现阶段的创新活动主要涉及业务部门、产品研发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及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6]。

四、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

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设施上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管理制度、应用水平、系统功能改造与升级、数据管理、业务功能开发等方面仍明显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较大的差距[7]。同时,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运作经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投资效率近年来呈现一定程度的停滞或下降趋势,信息化功能在银行许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展开,信息化绩效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如下方面:

第一、“信息化悖论”阻碍了银行信息化效率的提高。所谓信息化悖论,就是指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技术跃迁超越了由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与理念所组成的企业最优边界,从而引致整体技术效率停滞或局部技术效率下降的现象。“信息化悖论”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信息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信息化的“双刃剑”功能阻碍了银行信息化效率的提高。信息化的“双刃剑”功能是指信息化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业务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企业的业务运作风险。从本质上看,现代银行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管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风险控制过程。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这种特殊的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双刃剑”功能更加突出。

第三、管理功能的滞后阻碍了银行信息化效率的提高。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息化发展的经验,银行信息化建设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信息化资本积累之后,信息化投资对信息化效率的激励功能将日趋减弱,信息化管理功能将上升至首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信息化的运作效率。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对信息系统本身的技术性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如信息化风险管理、信息化内部控制、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施等。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息化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创新速度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功能的持续性发挥和提高的程度。由于信息技术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转机制已进入高度的融合状态,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创新必然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升级、业务流程再造、制度变革、组织结构优化、客户关系管理、治理功能改进等企业行为上。因此,其信息技术创新使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得到空前的提高,被誉为是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

[参考文献]

[1] 张成虎.新兴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2006(3):45-52.

[2] 李志强,周 波.银行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构[J].金融论坛,2001(1):53-58.

[3] 郭 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与竞争力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7):37-39.

[4] 文四立.信息技术支撑银行业创新发展[J].金卡工程,2006(12):67-68.

[5] 张成虎,等.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控制策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3(2):87-91.

[6] 张同健.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绩效测评模型研究——基于Cobit理论和Ursit框架视角的实证检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1):39-45.

[7] 张同健. 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系统研究[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5):47-54.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novation at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TAN Zhang-lu, CHEN Guang-shan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China Mining Techniqu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novation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construction of the top level stage, 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direction after completing data concentration. Data concentration is a necessary result to the banks after having completed the tasks in the period of basic information technique construction, which provides a terrace for these banks to carry out technique innovation strategies. As the main func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novation is to enhance th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ERP, CRM and risk control decision-making of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the banksefficiency of operation performance have been increased.

Key words: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nova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risk control decision-making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开发
基于怀旧视角的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成都市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与产品开发
成都市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与产品开发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论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