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明
〔关键词〕 语文教材;思想元素;探究;媒体;生活;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9(A)—0028—01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元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点拨设计探究,发掘思想元素
学习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已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此时,笔者提问:“你觉得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异常活跃:“昏庸无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愚蠢、贪图享乐、荒唐、虚荣、虚伪的人……”学生们脱口而出的词语概括出了皇帝的特点。但学生对骗子的评价,甲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骗子的做法很好,很聪明,值得肯定。”笔者追问了为什么,该学生很有把握地说:“因为这样才会让皇帝吸取教训,这个骗子聪明地利用了皇帝的弱点,帮助老百姓教育他。”此时,有的学生对之表示赞许,有的表示不满。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问学生:“你们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大家统一了观点:骗子虽然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但其出发点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所以骗子的行为不值得肯定,他的聪明更不值得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了“骗子应该肯定”这一问题时,笔者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设计问题点拨,让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得出一个结论。这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完善和健全了自己的人格。
又如讲解《桃花源记》一文,笔者点拨设计了以下具有探究性的问题。1. 桃花源的生活在今天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说明理由。2. 课文结尾安排渔人找不到桃花源,这是为什么?你是怎样看待的?你对渔人有什么看法?
二、利用媒体激趣,发掘思想元素
语文教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可以集音乐、美术等学科于一体。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它们的特点,使学生充分体验语文艺术的魅力。如笔者在教学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先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接着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图画,再根据想象把它画出来,接下来播放MTV情景朗读让学生进行对照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施展想象的空间,强化了学生对诗歌主旨的领悟,加深了对诗人情怀的理解。
又如,笔者在教学《春》这一课时采用声像结合的方法,用VCD播放春天景象的录像,随着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读,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这样,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将单调的课堂变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使学生在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联系生活,发掘思想元素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教材,由此及彼地进行联系,以提高其全面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葫芦僧错判葫芦案》一课的教学中,分析课文时笔者抓住护官符这一具体事物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系。1. 联系文章结构让学生认识到护官符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并推动情节的发展。2.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护官符的作用在于揭示官场的腐败现象。3. 联系案件中人物的行为及遭遇,护官符成了贾雨村徇私枉法之本,冯渊、英莲丧命受屈之因,门子敢于献策之依据;联系葫芦案本身,护官符又成了该案无人受理的根本原因。这样联系,不仅能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护官符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四、大胆联想补白,发掘思想元素
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表达感受的,具有含蓄的特点,加上作者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与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曲笔成文,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补白”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大胆联想、想象、补充,从而发掘出文本中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创新素质的很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