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文
〔关键词〕 基本思维;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39—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也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 对分析、比较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会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也会不断地被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都是容量仪器,也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及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也才能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并有意抓住某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伊始。这样一来,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并帮助他们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 对抽象、概括、推理思维方法的训练。如通过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仅用五分钟就能看到有关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可以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因为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因为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客观对象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也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如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的性质,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这就是演绎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
纳总结,演绎推理,可以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二、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对立与统一的集合体,虽然一个是求异,一个是求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问题的解决中经常需要同时运用这两个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思维训练,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集中性思维则是聚合式思维,即把问题提供的各个信息或各个条件朝同一个方向集中,得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可以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不同的设想,但这并不是代表每一个设想都可行,它还必须通过集中性思维的提炼,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结果。比如对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就需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对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另外,教师在习题课上的分析也应该是围绕这两者进行的。例如,对“几个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哪一个”这样的题目讲解时,教师不应就题解题,而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归纳性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逆向思维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中有许多逆向思维成功的例子,如这个地方没有人穿鞋同样说明鞋具有很大的市场。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的培养就是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可逆性。因为将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时,途径通常由单一性向多向性转化,有时还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有机合成题中常常只给出原料,然后让学生设计合成途径制取产物,这类问题便可以用到逆向思维,或者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联系来解决。有时候逆向思维还是创新与成功的蹊径。如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这便有了电解池;而反过来,化学能又可以转化为电能,这便成了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