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艳玲
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兴国、强国之根本。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每位思想品德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笔者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强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塑造师生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与行为方式得到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思考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令学生深思,给学生以启迪,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使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及时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学习《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我在让同学们观看《别让眼睛老去》和《汶川地震5·12》这些电影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对待挫折和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2)如何去战胜挫折和困难?(3)面对困境中的人们,你会怎样做?通过讨论,学生在知识的空白处浮想联翩,在思路的连接处发散思考,在问题的焦点处探根究底,使课堂变成“天高任我飞”的“畅想屋”和“海阔凭鱼跃”的“点子库”,使课堂氛围热烈活泼、群情激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成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绝对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能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质疑、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予以增删、重组或更新,特别注意将某些知识变通为设问句方式,以激疑引思。如市场竞争的结果就一定是“优胜劣汰”、“你死我活”吗?是否可以是“双赢”、“多赢”?竞争的同时是否需要合作?这些都是很好的创意生成点。另外,笔者努力亲近学生,允许学生“钻牛角尖”,允许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捕捉学生质疑创新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造来源于实践,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生活,引导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其情趣,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我在讲《身边的诱惑,身边的侵害》一课时,让学生先举出身边的诱惑有哪些,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出迷信思想、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藏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和危害等;讲到“正确对待挫折”时,就联系学生遇到的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的权益”时,我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双星”运动鞋、仿冒的“露露”饮料等,这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法律知识,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我进一步将学生的关注点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让学生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感受。看到他们个个义愤填膺,我趁势又引,导到“我们如何维权”这个问题上,此时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仿佛1个个都是维权高手。这样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项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只有教育创新,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