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 促进有效发展

2009-10-27 10:22巫万群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股数奇数交流

巫万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多考虑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促使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关系 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知识。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他们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是探究式教学有效学习的根本保证。基本做法是:1.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可以互换座位,可以重组小组,可以热烈讨论,有时甚至可以相互争辩。2.尊重学生,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意见。3.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此时的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新景象,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强化阅读意识 促进有效自学

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鼓励主动参与 促进能力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如:教学勾股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稍一顿,即抬头,急切地说:“这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成勾股数。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和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从而为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创设探索平台 促进学习发展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不能越俎代庖、奉送现成的结论,有时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表述,而是要求学生用填空来完成对问题的表述,教材的这种编写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设置了“讨论”、“回顾与探索”、“探索与讨论”等版块,提供足够的材料,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条件下,为有较强能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参与新知识学习的需要,开启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每位同学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应继续思考如何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充分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仪征市陈集二中

猜你喜欢
股数奇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奇数与偶数
如何用一个公式玩转勾股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熟记勾股数 解题如神助
奇偶性 问题
勾股数杂谈
“交流”等5幅